「佛願力故,即便往生」,這是佛的願力加持。「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這不是小乘,這是大乘,大乘正定聚決定成佛。「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位也。」圓滿證得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又善導大師依願言及《唐譯》經文」,善導大師是唐朝時候人,《唐譯》的本子他見過,「謂此願亦具現生不退之密義」,這個說得好!「文中若當生則指求生之人」。這現生不退的密義是什麼?他現在人活在世間,他念念不忘求生淨土,這個人決定得生淨土,就是現生不退的密義,他決定得往生。換句話說,他還在這個世間,但是極樂世界那邊已經註冊,好像已經掛號、已經註冊,他是決定會去的。
「是為不共之說」。這個說法,善導大師講的,別人沒有說過,他說得真好,真有道理,不是假的。「當於第二十二品中詳論之。」我們這才第六品,二十二品當中會詳細說明。現生不退的密義,我們應當要取得,這一生沒有白來,這一生真有成就。修行在哪裡修?在穿衣吃飯當中修,在日常瑣碎工作當中修,掃地、洗碗、抹桌子都是修行,沒有一樁不是修行,這裡頭有密義在。這個密義是什麼?密義是不著相,專念佛,這就是密義。不著相,不念佛,是不是密義?也是密義,成就決定沒有念佛人殊勝。念佛的殊勝,這經教裡講得清清楚楚。不念佛的,八萬四千法門看你是修哪個法門;換句話,它是不定法,三聚裡是不定聚。不起心動念,專念阿彌陀佛,這個人是正定聚,大乘正定聚,不一樣!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這個世界自殺的人很多,人不能自殺,自殺之後,他的中陰身每七天要自殺一次。自殺是很痛苦的,每七天要重複一次。所以諺語有所謂,他要找替身,他要找不到替身,他沒有辦法去投胎;找到替身之後,再隨他的業力,業緣的安排,才能去投胎。這些事實真相,一般人不了解,以為自殺就了了,一了一切都了了,哪有那種道理!真正了解佛的經義就曉得,人決定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怎麼不得了?六道搞輪迴去了。一定要在沒有死之前,你還有一口氣在,淨土法門說,當你在斷氣之前,你覺悟了,這個時候真信真願,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才叫一了百了,往生是真了了,沒有往生就不得了。我們總算把這樁事情認識清楚了,一定要知道,要小心謹慎,辦一生最大的事情,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叫了生死出三界。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六集)2013/3/22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看中國的文化淵源,中國傳統文化從哪來的?就是從悲心裡頭出來的。悲心從哪裡來?是自然的,不是人教的,也不是學的。母親對她的孩子,嬰兒剛出生的,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什麼?怕他受苦,怕他受到災難,小心翼翼的照顧,至少要養到三年,才比較放心。三年之內,母親的心就是念茲在茲。她什麼心?就是小孩,念念不忘,怕他遇到危險。古人比現在人用心周到,怕這個小孩他看到的,他聽到的、接觸到的,那有一些不善,母親特別防範。為什麼?從小他就看到,他就記在心裡,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個時候把他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麻煩可大了,一生有受不盡的苦。所以中國人講求的叫胎教。
胎教,懷孕的時候,就小心謹慎,大悲心就生起來了。母親在這十個月起心動念,純淨純正,沒有邪念;言語造作,決定遠離一切負面,不好的統統要遠離,讓小孩所稟的是母親的正氣,這個小孩自然聰明,自然好教。出生之後,要照顧很周到,不善的東西不能看,不能讓他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他所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這樣照顧三年,就把他培養成聖賢的條件,這個小孩能成聖成賢。三歲他就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他就有這個能力。古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也就是說三歲紮的根,八十歲不會變。中國傳統教育的目的達到,那就是父子之親,那種親愛一生不會改變。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七願就是一句話,六個字,『常修殊勝梵行』。我們看註解,「梵行,梵者,清淨之義;梵行,清淨無欲之行。斷淫欲諸天,皆名為梵天。如梵天斷淫欲之行,曰梵行」。所以欲裡頭最重要的是淫。欲界天有六層,淫欲沒有斷,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如果淫欲一斷,他就不在欲界,他到色界去了,色界天沒有淫欲。色界有四禪十八層天,初禪、二禪、三禪都是三天,初禪有三層天,二禪三層,三禪三層,這就九層天;第四禪,這一道裡頭就有九層天,所以合起來是十八層天,二九十八。
第四禪裡面有正規的、正常的三禪天,還有一個無想天,修無想定也生在這個地方,也就什麼都不想,念頭斷了,這個定功夫也很深,他達到第四禪。他有定沒有慧,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他跟佛家修的禪定完全不一樣,佛家這個禪定是定中有慧、慧中有定,他是有定沒有慧。所以他得的果報,果報是業力變現的,變現出無想天,他什麼都不想,第四禪的無想天。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國我們看到惠能,在印度我們看到釋迦。釋迦佛一生所說的經,誰教他的?他沒有老師,他十九歲出去參學,印度是宗教之國,許多宗教他都去涉獵、都去拜訪、都去學習。印度哲學的宗派也很多,數論、瑜伽都是,他都曾經去學過。這是表法,做樣子給我們看的,表演一個知識分子好學多聞,就像現在的一般知識分子。搞了十二年,大概所有這些有名的統統都見到了,這才萬緣放下,到畢缽羅樹下入定。畢缽羅樹,就是我們現在叫它做菩提樹,他在這個菩提樹下開悟了。這什麼意思?我的體會是十九歲離開家庭,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把所有學的東西放下,是放下所知障,二障都放下,那個結果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我們今天學佛是在搞什麼?所知障。所以學得不錯,天天學,會講也能寫,很像那麼一回事情,沒有得定,沒有開悟。為什麼不得定、不開悟?把經典當作知識來學習,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這個東西叫你放下,你也捨不得。放下就開悟!作佛不是叫你學多少經教,作佛那個祕訣是叫你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成佛;不是叫你學多少經教,不是的。起心動念有,這很難放下的,能夠把分別執著放下,這個人叫菩薩。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只能把執著放下,這個人證阿羅漢、辟支佛。可見得功夫全在放下。佛為什麼講經四十九年、天天教學?教學是幫助你看破。你為什麼放不下,就是因為沒看破,講經教學是幫助你看破的;換句話說,看破是幫助你放下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