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皆空。真的是自性,它不空,從自性所生的一切法都是假的。自性是真的,但是自性不是物質現象,你的眼耳鼻舌身緣不到,它不是心理現象,所以你第六識、第七識你想不透,沒法子,你想不到,怎麼想都是錯的,你想不出來。所以叫它空。空不等於無,為什麼?它能生萬法。所生的一切萬法是夢幻泡影,就好像人晚上作夢一樣,夢從哪裡來的?意識來的,就是心變現出來的,醒過來之後,夢不見了。你的一生不可能做同樣的夢,夢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醒過來之後全空了。
整個宇宙裡面的現象是夢境,佛告訴我們,我們能夠對一切法不執著,執著放下了,這就是阿羅漢、辟支佛,醒過來了,六道沒有了。這是第一個夢境,你醒過來了,知道六道輪迴是一場夢,決定不可得。作夢的時候你以為有,你在那裡受苦受樂,醒過來之後全沒有了。這第一個夢醒了,夢醒了之後什麼境界?四聖法界。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教育,它的終極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就畢業了,就圓滿了,就叫成佛,不是世間普通教育。這個教育一定要有真誠心,心不真誠永遠不相應,學一百年還是自私自利,自己沒放下。真的要放下自己,假的,不是真的,五蘊皆空。這《心經》天天念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身是假的,身不是真的。
你仔細再看整個宇宙,整個宇宙也是五蘊成就的,《金剛經》上講一合相,一是什麼?就是五蘊,就是一個五蘊。一個五蘊就是今天科學家發現的微中子,這一個微中子裡頭具足五蘊。所有一切現象的根本就是五蘊,照見五蘊皆空,問題解決了。這是佛法裡頭一個大的關口,八地菩薩才能夠看到,才真正把它搞清楚,七地以前那都是在經典上聽說的,不是自己真正看見。科學家也不是自己看見的,是藉著科學儀器看到的,沒有這些儀器他看不到。佛法不要用儀器,佛法用禪定,用清淨心看到的。菩薩地位愈高心愈清淨,到八地差不多跟佛同樣的清淨,全看到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問,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有什麼方法?印光法師教給我們非常好的方法,天天想什麼?想死,人對這個世間意冷心灰,自然放下了。所以印光大師自己的小佛堂就供一尊佛像,非常簡單,一尊佛像大概只有這麼高,不到一尺,阿彌陀佛的像就供一尊。一對蠟燭,一個小香爐,一杯清水,一個木魚,一個引磬,其他的都沒有,乾淨,一塵不染,桌子上放了一本《阿彌陀經》。阿彌陀佛像的後面,老法師自己寫了一個字,死字,貼在牆壁上。一天到晚對著這個字,你還有什麼想頭的?死了連身體都帶不走,何況身外之物?他天天面對這個字,萬緣放下。
其實你要真正能夠覺察到,人在世間,每一天都死一次,睡著不就等於死了嗎?你想想,你熟睡的時候,這個世界哪一樣東西是你的?連身體都不是的。人熟睡了,把身體抬走了你都不曉得,沒有一樣是自己的。所以要看破!放下你才能入佛法,才能契入,放不下沒入進去。聽的都是知識,不是智慧,契入之後,你看這個經上的文字,字字跟自己性德相應,字字都有無量義。怎麼講法?機感相應,眾生的根機,自性裡頭自然的感應,不深不淺,他能聽得懂,他能覺悟,不是學來的。劉素雲沒有學過。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的教育是什麼?教育是讓我們在夢中知道在作夢,妙就妙在此地。一般人作夢他不知道在作夢,夢中在造業,妄想分別執著,他幹這個。真正知道在作夢,一切隨緣,恆順眾生,你要什麼給你。我有財富你要,統統給你;我有房子你要,我也給你,歡歡喜喜,為什麼?夢中假的,不是真的。那給了他,給了怎麼辦?我們自己沒有了。妙,你把這裡給掉,你得的比你原來的更好,你自己也沒想到。這什麼?夢!你要說為什麼原因?那就是能大師所說的「本自具足」,你怎麼能丟得掉?本自具足。所以愈捨愈多,捨財得財,捨法得智慧,施無畏者得健康長壽。這事實真相搞清楚,你心是定的。一切眾生個個是佛,大家平等的,沒有哪個比哪個多,哪個比哪個少,沒有,根本就沒有,那都是虛妄的分別執著,實際理體沒有這回事情。
所以佛陀教育終極的目標是教我們見性,開發自性裡面的智慧寶藏,樣樣齊全。全到什麼程度?整個宇宙是你自性變現的。整個宇宙缺什麼?宇宙不是什麼大爆炸來的,宇宙什麼時候出生的?就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就是當下這一念產生的,這一念能生萬法。就是當下一念,不是過去一念,不是未來一念,這叫不思議的境界,這才是真相,一切法的真相。找過去,根本沒有過去,你到哪找?科學家講,幾十億年,這個星球爆炸,產生這些現象,講不通。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就是當下這一念。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淨宗四祖法照,唐朝時候人,他那不是在定中,那是不可思議的感應。早晨吃粥,那個時候出家人都是用缽,缽裡頭盛粥,就是稀飯。他祈禱文念完之後,低頭看到缽裡頭,缽裡頭現出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他好像看電視一樣,現在看電視一樣,看到這個山、道路、寺廟,看到文殊菩薩,他那個時候不知道是五台山。
事後他講給這些參學的出家人,他們到處去訪問、參學,跟他講這個境界。這些老參的人說,看你說的這個境界好像是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他看到這個寺廟,這個寺廟叫大聖竹林寺。大家給他建議,你跟文殊菩薩有緣,你可以去朝山。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