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緣,為開示悟入此佛知見也」。釋迦牟尼佛出世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就為這樁事情,幫助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就是佛教在這個世間千百年之間,世尊往後末法還有九千年,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應化在十法界、在六道,都是這一樁事情,如何幫助眾生開悟。

開悟有大小淺深不一樣,分四個階段。我們今天開了,得少分佛的知見,還不得受用。那受用怎麼樣?受用是一定要從行門下手。我們知道的沒做到,從做到當中,你一定會知道得更深更廣。好比世尊為我們講這部經典,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聽清楚、聽明白了,有了信心,有了願心,沒去過,要我們來講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講不清楚。釋迦牟尼佛去過了,我們去了之後,回來的時候講,那就跟世尊講得一樣,字字句句能攝受人心。我們現在人是聽懂、聽明白了,不能攝受人心,這就是力量不足。力智不足,是因為解得不透徹,雖然信,信心不夠堅定。

我們再看註解,「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乃宣妙理也。令一切有情,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乃調眾生也」。這是教學真正收到效果,眾生悟了。開示悟入淺深次第不一樣,開好比是說明,我們到博物館參觀,沒進去之前,有個說明會,有解說的人把這些珍藏給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報告。我們去了,要想去看看,見到了還是看不懂,解說員再給我們指示,一樁一樁指著這是什麼,這是什麼,我們明白了。明瞭之後得要覺悟,這個覺悟是自己的事情。

開示是老師的事情,解說員他的事情,開示;我們自己要悟,要能契入境界。所以對聽的人有這個功能,真正體會到這個古物的價值,它代表的意義,這樣才能夠入這個境界。從這一樁事情要是悟入得深,能了解當時社會狀況,能體會到古人的智慧,古人的理念、方法、經驗,從這體會,應用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在這個生活上、工作上,遇到些困難,馬上就想起古人用什麼樣的道理、什麼樣的方法把它解決了,提供我們非常好的參考資料。事雖然不一定是相同的,理是相同的。這叫調眾生。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八十八集)2012/12/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