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物理學家提出了「以心控物」,物質上產生問題了,要用心去改變它、去修理它,這是最新的科學。這個學說要成立,這是科學一個大的革命,把從前講法、研究全推翻了。這是最近這幾十年,要就他們的研究發展來說,大概八十年,八十年前發現原子,那個時候認為原子是物質最小的。隨著這八十年科學研究的進步,還有技術的進步,製造這些精密的儀器,幫助他們觀察。

有一些科學家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相同,就是把這個物質打破,看它是些什麼東西。細胞打破了之後,看到原子,細胞是原子組成的;原子再打破,看到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這些東西合成的。一個原子核,電子多寡不一樣,所以就產生不同的原子。

這些東西再打破,現在科學儀器愈來愈精密,發現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有幾十種之多,好像有五、六十種。把這個東西再打破,更小的,稱為夸克,已經非常小了;夸克再打破,發現微中子,它名稱叫微中子。佛在大乘經上說,佛統統用塵代表,塵就是物質,物質最小的叫極微色。極微,小到不能再小了,也叫做極微之微,這個物質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沒有了。那佛經上講的這個東西被科學家找到了,叫微中子。

微中子再把它打破,跟佛說的,物質沒有了。物質沒有了,是什麼東西?發現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是非常令人驚訝,所以科學家說的,物質的基礎是意念;換句話說,意念產生了物質。跟佛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大乘教裡面經論上都有,色由心生,色是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的?心生的。這是物質搞清楚了,跟佛講的完全一樣。那麼心,心從哪來的?這個現在科學上要找這個源頭,到底是這個意念從哪來的。

他們現在發現的,念頭是突然之間蹦出來的,沒有原因,立刻就消滅了。這個現象佛經上有,佛說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現象被科學家發現了,但是沒有那麼簡單,它念頭還是有源頭。那最深的那個源頭是什麼?是自性,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科學家找不到。不過科學還有發展的空間,把這個意念,意念的根是業相,業相就是現在講的能量,能量的根就是自性。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五五四集)2012/10/9 檔名:02-037-05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