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要有這個心量,我自己生極樂世界,這個人跟我有怨,我不喜歡他,最好他不要去。如果有這個念頭,極樂世界去不了。為什麼?你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大慈悲心,你不能慈悲。
這個人害過我,傷害過我,這個人跟我有仇,我怎麼可以讓他到極樂世界去?那你們兩個冤冤相報,在六道輪迴,去不了。要把那些冤仇一筆勾消,若無其事。我們同一個自性,我們現在同是阿彌陀佛弟子,我們兩個要吵架,阿彌陀佛會把我們兩個開除掉。所以決定不可以。
念佛人要有這個心量,我自己生極樂世界,這個人跟我有怨,我不喜歡他,最好他不要去。如果有這個念頭,極樂世界去不了。為什麼?你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大慈悲心,你不能慈悲。
這個人害過我,傷害過我,這個人跟我有仇,我怎麼可以讓他到極樂世界去?那你們兩個冤冤相報,在六道輪迴,去不了。要把那些冤仇一筆勾消,若無其事。我們同一個自性,我們現在同是阿彌陀佛弟子,我們兩個要吵架,阿彌陀佛會把我們兩個開除掉。所以決定不可以。
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以及在往生正因裡面教給我們的修十善業,十善業講得很清楚,又給我們講五念門,天親菩薩給我們做榜樣,依教奉行都是屬於真供養。
在對外,弘護淨宗,這是真實的大供養,我們真供養裡頭要表現出來。現在我們遇到的機緣,可以說是無比的殊勝,別人沒遇到。
學佛正因當中,發心念佛實為首要,第一重要。這部經也是第一重要,世尊末法時期,修學能夠成就的,只有這部經。其他的經論、法門,都要斷煩惱、開智慧、證菩提,這是我們沒有辦法做到的。
這個法門,剛才講了,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我們可以做到。帶業往生,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斷,我們念佛的功夫能把它控制住,不讓煩惱發作。在哪裡練?在日常生活當中。
第二,「不偷盜」,不偷盜是讓我們永遠終止以前盜他財物的惡行。盜別人的財物,方法很多,巧取豪奪,讓你什麼?讓你自動送來,你不敢不送來。不應該送來的,逼著他不敢不送來,這是盜的手段。有盜心,有手段,損人利己。受害的人不敢說話,你有權力、你有威勢,得罪不起。我們社會上講黑白兩道,欺壓良民。
你得來的財物你能夠享受它,是你命中有的,你享受這種手段得來的財物,享受得很平安,不出事情,命裡有。命裡有的,你打折扣了。譬如說你命裡有一百億財富,大財主,命中有,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大概只得個十分之二、三。
人都是好人,就是想貪一點便宜,犯這種錯誤。這些年來我也遇到,他來騙我,我也學道安法師,我給他。不給他就結冤仇,怨恨;給他他歡喜,他沒有怨恨。他能天天聽經,能天天念佛,終歸有一天他覺悟,他明白了。
他覺悟回頭之後,那就是個好護法,他不再騙人,為什麼?他知道有業因果報。知道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還敢幹這個事情?不敢了。所以就不會妄言。口過,決定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
念佛而不能往生,多半是未發大心,不能放下。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早年,五十多年前,我在台中求學,老師常常勉勵大家,蓮社的同修。老師說我們同學當中,都是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大概一萬人當中只有三、五個,大多數都不能往生。五十多年前,半個世紀了,今天大概是一萬個人當中有一、二個。道綽、善導那個時代,善導大師說過,「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
這一千多年來,為什麼到現在一萬人當中只有一、二個?菩提心重要!菩提心在佛面前燒香磕頭發,那個發沒用處,不是真的。我常常說,菩提心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那就是真的。我們一定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絕不用妄心,真心就是菩提心,妄心就是阿賴耶,阿賴耶不能往生。
古人給我們講了兩句話,學習的綱領,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第一句,第二句教給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相不相信?你用真心去學習,跟古大德這兩句話完全相應,用妄心不行,要用真心,真誠心。中國古人說「誠則靈」,靈是什麼?靈是沒有障礙,靈是沒有迷惑,靈是一切都通達,通了。這兩句話是真實學習的功夫,一門深入是告訴我們的心要集中,不能分散。
佛告訴我們,法法皆通無上道,不管什麼方法,你只要守定一個,你就能通。佛經能通,儒家的經也能通,道家的經也能通,沒有一樣不通的。為什麼?它是自性變出來的,它的根源是自性,明心見性就把它源頭找出來了。這是個理念,方法是落實,落實在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真幹,選定一門之後就不放棄,真幹,真正深入。
真心在哪裡?把妄心放下,真心就現前。怎麼放下?我在此地具體告訴大家,我們睜開眼睛見色,看到外面種種色相,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用真心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我們起個念頭,這是張三、那是李四,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了,這是妄心。你看到那邊是山、這邊是樹,全是妄的,虛妄的,這就叫用妄心,用什麼?用阿賴耶,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全妄。那要怎麼樣?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也就是我們常說不要放在心上,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心是清淨平等覺。
諸佛如來如是,法身菩薩亦如是,他們五根眼耳鼻舌身,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覺觸,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就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要教化眾生怎麼辦?我們前面學過,借識。教化眾生,跟眾生完全一樣,把阿賴耶拿來借用一下,末那、意識借用一下,用完之後就不用了,用完就還給你。借識,借誰的識?借自己的,就是借自己的妄心,事情一辦完就沒有了,也不能把這個妄心放在心上。這叫什麼?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是法身菩薩境界,諸佛如來的境界。
修行在哪裡修?就在環境上修,不能離開環境。我討厭的人天天碰到他,這是我修行的學處,菩薩學處,我要練到怎麼樣看他不討厭了,練功。如果我看他討厭他的,這個分量一個月比一個月輕,我的功夫就有進步;如果還是討厭他,你功夫沒有進步;我比以前更討厭他,那你是墮落了,你往下墜落了。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
章嘉大師教我的,一個看破、一個放下。你沒看破,你沒放下,這一天時間白過了。章嘉大師傳給我是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不離開這個原則。淨土宗有更殊勝、更微妙的方法,比這個還容易,那是什麼?統統歸阿彌陀佛。我見到我喜歡的,阿彌陀佛,見到我討厭的,阿彌陀佛,全收在一句阿彌陀佛裡頭。這是淨土宗的方法,這個方法比前面好修。
我們明白了,要幫助自己,也要幫助這些人,也得把這些人當作親人來看待。為什麼?他們本來都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沒有說這些除外,沒有,統統都是,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做人,孔子給我們做出榜樣,最低限度我們也要做到他的五種德,溫良恭儉讓,才像個人。
溫,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事事處處讓別人,決定不能過分。傳統教育儒釋道都教我們用中庸之道,待人接物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到,能做到恰到好處這是真正的智慧。心地要厚道,要常常有度眾生的念頭,度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真正利益眾生。要有這個心,要有這個念頭,勸善規過,求生淨土。
國家應該有一筆專門款項來付學費,讓所有的在讀書年齡,學齡當中的滿足他的需求,不能讓他失學。那就是國家來付學費,像今天斯里蘭卡這個樣子,我十四歲的時候想到這個問題,他們全國做到了。我要在斯里蘭卡就不會失學了。他們學生讀書全部國家供養,在學校裡吃飯,學校裡發給的服裝、衣服。所以學生穿的是一樣的,吃的是一樣的,是有貧富,但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沒有貧富,完全是平等的。這個好,讓小朋友從小就有一個清淨心、平等心。
其實每個國家都可以做到,把那些不必要的,科學技術的開銷、軍備的開銷,把它省下來,拿來做教育,足夠了。我那個時候倒沒想到這個,想到一個什麼?國家向人民要有一個專門為教育的稅捐,納稅,這個錢專門供給學校。用比例,他的收入十分之一納這個稅,這個稅是教育稅,不論什麼人都要納的,只要你有收入,你就要納稅,專款專用,我想出這麼個辦法。錢多的人多捐,錢少的人少捐。
著作,我一生沒著作,出的那些書、講記,別人搞的,那些多事的人,他們搞的,與我不相干。好多東西我看都沒看過,拿來給我看,不想看,講完就完了,不必再提了,世界有成住壞空。他們來問我做這個事情,做這個事情也好,有些人沒有緣分遇到的,看到這個書也許得一點利益,好事。是好事,不要沾染。
我們的東西沒有版權,沒有版權也不值錢。那個書的定價愈高,大概就愈貴重,跟價錢一樣,價錢愈高就愈貴重,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我向來還有個脾氣,一直到現在沒改。人家送書給我,我第一看哪裡?看版權頁,上面印版權所有,不准翻印,這個書不看了。人家問我,為什麼?心量太小,沒有愛人之心,他的東西就不要看了。看到沒有版權,那個我看,有版權的我都不看。
「今勸後代學者,若欲會其二諦,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門」。二諦是真諦、俗諦。智慧,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沒有一樣是真的,這是智慧,這是屬於真諦。
雖然知道一切法不可得,而仍然能夠繫念相續不斷,真正把這句佛號放在心上,不讓它中斷,這是功德門,這是俗諦。而不是一切法如夢幻泡影,我這個佛號不念了,西方極樂世界不必去相信、不必發願求生,那就錯了。為什麼錯了?你雖然知道念念不可得,這句話你並不是真正懂得。
「不必棄捨百為,乃名專念」。其他的什麼都不幹了,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什麼時候?年歲大了,其他的事情做不到了,讓年輕人去做。像黃念祖老居士,你看他講經教學,在國外也弘法,到晚年完成這部註解之後,來日無多,他給我們做表演,萬緣放下,一向專念,一天十四萬聲佛號。這可以,他這個事情做好了,不是他不做。
「以佛性遍一切處。有棄有捨,不名念佛故」,這是《無量壽經起信論》說的話,重要的意思,不必棄捨百為,百為就是許許多多善事、好事,把這個捨掉叫專念,不是這個意思。佛性遍一切處,有棄有捨這不叫做念佛,遇到真正對社會、對正法有利益的事情,不能捨棄,它不礙一向專念。
「世苦」,世間苦,尤其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真正感到苦受。回想六十年前,二次大戰的時候,生活雖然艱苦,社會人心還是很厚道,看到我們逃難的這些學生,都自動的幫助我們。我們到個生疏的地方找個路,他們可以放下工作帶著我們一起到達,送我們一程。
現在這個社會沒有了,科學技術是發達,人情沒有了,人活在世間沒有人情,有什麼意思?現在我們飲食不安全,自己種植的比較好一點,什麼原因?土壤被污染,水源被污染,乾淨的水找不到了。
所以修行,時間不在乎長短,念佛不在乎多少。真心念,清淨平等,真誠恭敬,一天念個十句、二十句不算少;沒有真誠恭敬,心裡頭還有貪瞋痴慢疑,一天念十萬聲也沒有效果。所以蕅益大師勸念佛人,一念十念,必定得生,講求念佛的時候用心。他說,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功夫的深淺,沒有說多少。
那個功夫就是念佛,念佛功夫的深淺,功夫深的,念一聲、十聲抵得人家念一萬聲、十萬聲,它不一樣。深是什麼意思?真誠心、恭敬心,沒有絲毫懷疑的心,這深心,這個重要!深心也就是真誠的善良心,處事待人接物一心無二心。有人說我念佛用真心,我待人的時候用妄心,人家騙我,我也騙他,那全是妄心,念佛怎麼會是真心?一真一切真。
現在萬緣放下,專修專弘,就是一部經。肯定這部經是一切經裡頭的第一經,為什麼?它能度我,它對我有作用。其他的經很好,我也講過幾十部,我講還有不少人讚歎,但是我自己心裡有數,我學那個法門決定得不到利益,就是不能開悟。不能開悟就沒有辦法,來生還要搞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我認識清楚了,我決定不再搞,我的六道輪迴這一次是最後一次,以後不再來了。我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地方我有把握去,我有信心去,我真能去得成,它要的條件我具足了。你們每一個人都具足,就看你自己願不願意。第一個真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第二個發願,我願意到極樂世界去,絕對不是假的;第三個條件,我念阿彌陀佛。
戒是人師,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的行為要能給世人做榜樣、做模範。所以起心動念,想一想,社會大眾要都起像我這個念頭好不好?如果覺得不好、不妥當,這個念頭不能起。
自私自利的念頭不能起,偷盜的念頭不能起,害人的念頭不能起,這個都是戒律所不許可的。戒殺好不好?連小動物都愛,你能不愛人嗎?小動物都不傷害牠,你會傷害別人嗎?不可能。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人人都喜歡,佛家的根本大戒。
如果要提倡教育,利用現在的電視廣播台,請些在家出家的大德講經教學,問題全解決了。講經教學,你們聽久了,總而言之一句話,無非是勸人向善。有人天天在勸人向善,不善的人時間久了慢慢也會回頭變成善人,所以不能不教,不教他不能回頭,教他就回頭了。
這是我們過去在湯池做實驗證實的,而且很快的就回頭,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肯定了祖宗所說的人性本善,人是教得好的。你要不教,用什麼方法都不容易叫他變好,只有教育能把人教好,所以中國自古以來,老祖宗、一些聖哲,沒有一個不重視教育。
所以戒不能不學,應當要學習。道俗咸奉,道是出家修行人,俗是在家修行人,都遵守、都奉行。心為業主,戒律、教學都是以心為主,必須把不善的心變成純淨純善的心,這個教育成功了。
把不善的念頭統統放下,統統捨棄,起心動念純淨純善,肯定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相應,肯定與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完全相應,這個教育才算成功。從哪裡做起?從我自己做起,管用;自己不做,勸別人做,肯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