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義章》第十九說:「知一乘真實之法,名為實智。」佛在《法華經》上講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這是實智,實智就是根本智。「了知三乘權化之法,名方便智。」一乘:成佛唯一之教。三乘:聲聞、緣覺、菩薩。這是接受佛教的人根性不相同,分三等,上等的學大乘,中等的學緣覺,根性再差一等的學聲聞。三種不同的根性,三種不同的教法,一乘是成佛之道。

今天我們要曉得,念阿彌陀佛是一乘法,它不是三乘法,無論什麼人、無論什麼樣的根性,遇到淨宗法門都是一乘法,到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於是我們就知道,念佛人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跟小動物接觸,阿彌陀佛,跟樹木花草接觸也是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是以一佛乘來對待一切眾,無上法門,一句阿彌陀佛統統含攝了,圓圓滿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此妙食具增上用」,它起作用,「能增色力,而無便穢,復顯彼土一切悉皆超世希有」。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你想也想不出來。我們舉個比方,只能用色界天、無色界天,色界十八層,無色界四層,色界天人沒有飲食。由這個地方能看到,極樂世界確實是超越一切諸佛剎土,非常稀有。

「又食者身心柔軟,於此妙味亦無貪著」。我們這個地方世間,飲食能引起人的貪心,所以在飲食當中修菩薩道,修什麼?修不貪。講求飲食,一定要做什麼,那是貪心起作用;沒有貪心的話,樣樣都是好吃的,希望在飲食裡頭修得平等味。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知西方極樂世界的風從哪來的?阿彌陀佛願力變現出來的,所以正表彌陀本願心力自然的功用,無需要作意的。到時候,德風,你看它這裡指的,吃飯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吃飯?沒有。「每於食時」,這是指我們這邊一般講的早晨、中午、晚上。此地特別為我們說明,西方世界沒有早晚,它沒有時間。時間,我們這個時間是從白天、夜晚交互產生的,地球的自轉,面對著太陽是白天,背著太陽的是黑夜(晚上),這樣產生的時間觀念。如果我們離開地球,這個現象就沒有了。

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都有這種現象,有面對太陽,有一半背對著太陽,但是自轉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我們地球的自轉,二十四小時這叫一天,所以有時分。在月亮裡面就不一樣,月亮自轉跟公轉相同的,公轉就是月亮繞地球轉一圈,它的自轉轉一圈跟繞地球一圈相同。所以我們看到月亮看不到背後,只看到這一面,背後那一面永遠看不見,因為什麼?它轉的速度不一樣。我們觀察,像觀察火星、觀察木星,都能夠看到它背面,它繞,距離太陽遠,繞太陽時間長,一年比我們時間也長。每天自轉的速度,每個星球都不一樣。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現象。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生活當中,積功累德就是修四無量心。對人有愛心,能關懷、能照顧、能提醒他、能幫助他,這就是慈悲心,這就是喜捨,四無量心。特別是怨親平等,這已經到了菩薩的境界,心裡頭清淨平等,沒有怨恨。中國古人講「仁者無敵」,一個仁慈的人,什麼叫仁慈?仁慈的標準是他沒有對立的,他心裡頭沒有對立的人、沒有怨恨的人,這個人叫仁慈。換句話說,他沒有討厭的人,什麼人跟他見面都歡喜,以清淨心對待,以平等心對待,清淨平等生智慧,不生煩惱。我們要想度自己,自己遇到淨土法門,真的生歡喜心、生慶幸心,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求生極樂世界,那你一定要把四十八願念熟,不能跟阿彌陀佛相悖。彌陀是怎樣待人接物,我們應當向他學習,我們有的要保持,要發揚光大,沒有的要趕快學習。時時刻刻都能提得起來,能夠捨己為人,一切時一切處成就一切眾生的善心,這就是積功累德了。

助長眾生的惡行,障礙眾生的善行,這種人雖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他造的惡業太重,這個惡業累贅他,他不能往生。唐太宗是個好人,是個好皇帝,為了爭奪政權造了重業,把哥哥、弟弟殺掉,傷父母的心,父母疼愛兒女,無間地獄罪業。你能夠盡孝道,勸導天下人盡孝道,可以捨棄王位。做皇帝也不過是做了二十三年,不長,來生墮無間地獄,何苦!你能把王位讓給你哥哥,幫助你哥哥來治理國家,你這一生福報享盡了,來生在天道享福。你在人間沒有做到人王,天上去做天王去了,這是他沒想到的。所以四無量心非常重要。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怎麼放下?不要再執著了。身體是需要照顧,身心健康,要用這個東西辦事,它不是我,它是我的工具,這個工具是個好工具,要愛惜它,但是不能過分,過分的愛惜就搞錯了,喧賓奪主了。身體是我的傭人,替我辦事,聽我指揮的,不可以搞顛倒了,它變成主,我變成賓,我天天去侍候它、去照顧它,那就錯了。為什麼?身有生死,我沒有生死,這個要搞清楚,六道輪迴不是身去輪迴。

那什麼是自己你知道了吧!一般人講靈魂是自己。你要愛惜你的靈魂,不要愛惜身體。真正愛惜靈魂的人,身體一定好,為什麼?身體聽靈魂的,靈魂做主,聽它的。這就是佛經上講的「境隨心轉」,身體是物質環境,念頭是它的主宰。這個物質現象從哪來的?「相由心生」,這佛經上講的。相是物質現象,心變現的,相由心生,心是主宰。現在很多人說物是主宰,心不是主宰,搞顛倒了,所以他染上病,他不能好,最後必死無疑。為什麼?他要為身去服務,這就錯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