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句》七曰:菩提極果積行方剋。」著重積行,積功累德,你才能得到。要多久的積行?要無量劫,絕對不是一生一世。在這一生一世成就的,是他無量劫修行果德現前,決定不是一生一世,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今天我們遇到大乘,遇到淨土,凡是真正能念佛往生的人,就是大乘經上所說的,這個人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供養過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當中又遇到這個緣,遇到這個緣得無量諸佛的加持,他勇猛精進,他往生了,往生就是證果,而是證得極果。

佛這個話有道理,我們自己聽了之後,對自己要珍惜,我這個機緣不是偶然得到的。那當然我過去有這樣深厚的基礎,還是不足,為什麼不足?我現在念佛不能夠一心,還有妄想,還有雜念,這就說明我們過去所修的,是修得很多,但是還不夠,還沒有真正達到往生的標準。這怎麼辦?補,趕快補足。用什麼方法?一心專念,很快就補足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要相信命運!你命裡有多少財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則的話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會規規矩矩做人,一生快快樂樂、圓圓滿滿。果報,最好是老年時候享,年輕時候不要把福享盡,享盡了,年老怎麼辦?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財富不可靠,佛在經上常常提起,財為五家共有,這是告訴人對於財富真相要認識。五家共有,在古時候你犯罪了,你有重大的過失,皇上免你的職、治你的罪,還抄家,沒收你的財產,這叫官,五家裡頭,官,官府會沒收的。你做事沒做錯,那你的兒孫做錯事情怎麼辦?這中國歷史上有,兒孫做了壞事,連帶處分。

那個兒孫就是敗家子,在因果上講是你的冤親債主,到你家裡來做你兒孫,到最後他幹了壞事,你受了牽連,家破人亡,他是來報仇的、來報復的。來報仇的,往往這種兒孫是你最歡喜的,他逗你歡喜、逗你疼愛,最後做錯事情讓你家破人亡。因果可畏,不能不知道。所以人,真正讀書人,有德行、有學問的人,平安就是福,平平常常,安安穩穩,這就叫享福。不是財富,不是很高的地位,不是。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老下頭給我們說,「以上深顯事事無礙,重重無盡,不可思議法界。佛界中蓮」,這是講極樂世界的蓮花,「從佛心生」。要知道,佛心就是自己的真心,佛用真心,佛沒有妄心。我們有真心,但是沒用,真心不起作用,妄心起作用。妄心是阿賴耶,阿賴耶的本體就是自性。那為什麼稱它阿賴耶?這一部分自性迷了,好像我們人的身體,有一塊地方麻木了,局部麻木,它不是全體,麻木了,那我們就是麻木的這一塊。覺悟了的那些佛菩薩,那是沒有麻木那一部分。我們這是在麻木這一塊,麻木了,不知道痛癢,迷惑了,這叫阿賴耶。阿賴耶的迷是什麼?就是第七識。第七跟第八互為體用,第七是體,第八就是用;第八是體,第七就是用,它互為體用。

那我們知道,第七是染污,第七它是什麼樣的成分?這經上講得很清楚,它有四大煩惱常相隨,四大煩惱構成了末那識。第一個是我見,執著身是我,執著是他。除執著之外,從執著這個,沒有我,他執著有個我,就是執著阿賴耶的相分裡頭的一分,所有一切現象全是阿賴耶相分,執著阿賴耶相分的一個相認為是自己,堅固執著。跟著執著起的我愛,貪,這就是貪煩惱;我慢,就是瞋,傲慢;我痴,愚痴,你看,貪瞋痴。所以貪瞋痴叫三毒煩惱。從哪裡來的?什麼時候有末那就有它,它就是末那,末那就是它。所以叫根本煩惱,與生俱來,這個不是學的。它究竟是什麼?跟你講,究竟就是戒定慧。它的反面,貪的反面是戒,瞋的反面是定,痴的反面是慧,就是戒定慧。換句話說,覺悟了,末那識就變成戒定慧;迷了,自性裡面的戒定慧就變成貪瞋痴,就這麼回事情。戒定慧、貪瞋痴是一不是二,迷悟不同。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染,簡愛染香。這註解裡頭有,簡是「捐棄;剔除」。「愛染,貪愛染著之情也」,煩惱,愛是煩惱,染也是煩惱。「智度論一曰:自法愛染故,毀訾他人法」,這就是自讚毀他,毀謗別人,批評別人,這是自法愛染。「同」,也就是《智度論》,第三十四卷:「愛染無門」。從哪裡起來的?從妄想起來的,見色聞聲,嗅香嘗味,統統會起愛染。喜歡吃的東西要多吃幾口,就生分別執著了,煩惱現前,他造業了。生起愛染還沒什麼,他想得到,想控制、想佔有這就造業了,造業就有果報。起心動念還沒有行動,這個業不成熟,有業沒成熟,果報很輕。這個業要成熟了,你真的佔有、控制了,這就是造業成就了,感未來的果報。這個業是善的,所謂善是利益眾生的,這善,三善道果報;利益自己的,不是利益眾生的,這是不善,三惡道果報,不能不知道。

底下有一條,「淨住子曰:洗除心垢,六塵愛染」。王維的詩有這麼兩句話:「愛染日以薄,禪寂日以固。」這是古時候在家居士他們在修學裡面所說出的心得功夫。什麼是功夫?愛染一天比一天薄,這功夫在進步。禪寂日以固,清淨寂滅的心一天比一天堅固,愛染一天比一天減少,這是功夫。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待人接物。這些活動當中你都會起心動念,順自己意思的生貪愛,不順自己意思的生厭惡,這都造業。貪愛、厭惡是為自己,多半都是三途的業報;如果是為眾生的,是三善道的果報。造業,在起心動念之間。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修行人,真通的人,世法通了,他為什麼不到世間來做事?他沒有一樣不會,為什麼不到世間來?我們覺得做事是好,他是怎麼看法的?造業。哪有覺悟的人再到世間來造業!造業什麼?造輪迴業,他們才不幹,他們遠遠的離開六道輪迴了。開悟的人,他要不往生極樂世界,大概多半都到華藏世界去了,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實報莊嚴土,他到那裡去了。我們只是一群迷惑顛倒的小朋友在玩遊戲,那個大人開悟了,他離開我們,他到別地方去了,他不跟我們玩了。我們開悟,一樣的心情,也不跟這些人玩了,走了。

開悟的人多,諸佛菩薩無量無邊,你需要他幫助,真的有求必應。那說我求,求了沒有感應。不見得,是有感應你自己沒有辦法覺知,肯定有感應。感應有順有逆,無論是順逆,對你決定有好處。你現在不知道,過若干時期之後忽然想到,那個時候這事情沒有成功有好處。那是什麼?冥冥當中有善緣在加持你。好事,雖然為眾生,眾生得有福報。如果沒有福報,他的業障沒有消除,就好像病一樣,他不能進補。病沒盡除,一補就壞了,是好東西、是名貴的補品,不能用;端到你面前,不小心掉地下去了,對你有好處,不是有壞處。這些事情很多人不知道,所以佛法微妙到極處。那個打破碗的人,這名貴的藥品打破了,你可不要責怪他,你要感謝他,不是你用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