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經亦具」,《大乘無量壽經》上也具足十玄門,「足證本經不異《華嚴》」,《無量壽經》跟《華嚴經》沒有兩樣。「《華嚴》末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真正的圓滿就是這一著,普賢菩薩勸導大家發十大願,往生極樂世界向阿彌陀佛學習,《華嚴》才證到究竟圓滿,十大願王就是歸極樂世界。《華嚴經》上說,菩薩不學普賢行就不能成佛,所以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極樂世界人人都修圓滿的普賢十願。我們在現在還沒到極樂世界去,我們就開始學習,好事,跟極樂世界修行人相應。這得要真幹,不是每天念念迴向一下,沒用處。

第一願,「禮敬諸佛」,心量打開。諸佛在哪裡?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諸佛是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特別重視的是未來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華嚴經》上說的。現在他沒成佛,現在煩惱習氣他沒放下,他放下就是。所以我們對一個眾生不恭敬,這一願沒做到。蚊蟲螞蟻是眾生,牠是不是佛?牠是佛,一點都沒錯。我們看到蚊蟲螞蟻要合掌,螞蟻菩薩、蚊蟲菩薩。我們在做功課的時候,希望牠能夠配合,不要干擾,牠很聽話。絕不能看到把牠打死,這不可以的,用真誠心跟牠溝通。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菩薩跟凡夫差別在迷悟,除迷悟之外沒有差別。覺悟的時候,圓滿覺悟了,這十種稱號具足,本來是佛,不必要學,自性裡本自具足。所以佛門裡頭確實有一些大德,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他什麼都知道。佛教裡面有,其他宗教也有,道理是一個,只要你把障礙除掉,你的智慧就現前。什麼障礙?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佛給我們講三大類煩惱。

我們現在這三大類煩惱統統有,所以自性裡面的智慧不能現前,原因在此地,不是別的。佛說,我們如果能把見思煩惱斷了,就是放下,你智慧開了一部分,證阿羅漢果,這個果位叫正覺;如果再能把塵沙煩惱也斷了,你就叫正等正覺;再把無明煩惱斷了,你叫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是成佛了,正等正覺是菩薩,只有正覺叫阿羅漢,全是教我們斷煩惱證得,不是我們要學多久證得,不是的,沒有這個說法。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以今天科學家勸導大眾,人不可以有不善的念頭。為什麼?不善的念頭會造成自己身心不健康,還會造成我們居住環境很多災難,都是心行不善所引起來的。大乘經裡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有貪瞋痴慢疑,這個在佛法稱為五毒,很不善的念頭。

貪的念頭會引發水災,地球上海水上升、江河氾濫、海嘯,這些東西都是貪心引發的。瞋恚引發的是火災,人一發脾氣,滿身都發熱。所以瞋恚帶來的災難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這從發脾氣來的。愚痴所感的是風災,颶風、龍捲風,愚痴。傲慢所感的是地震。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淨土怎麼修法?往生怎麼去的?這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了。人在一生當中要常記住,以真誠心接受佛陀教誨,以真誠心幫助苦難眾生,這就是什麼?積功累德,彌補自己的過失,幫助我們往生提升品位。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我們的慈悲心沒有,那就不相應;有慈悲心,慈悲心要真幹,利益眾生的事情有緣就得要做。沒有緣不要去找,這省心省事,心是定的;要去找,你的心就定不下來,你心是動的、是亂的。隨緣,心是定的,攀緣,心是動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這裡,參考資料裡頭有「襄陽石經」,有這一條。「石刻《阿彌陀經》」,在石碑上刻的《彌陀經》的經文,刻在石碑上。「最著名者為湖北襄陽龍興寺之石刻彌陀經,世稱襄陽石經」。「據」,根據,「龍舒增廣淨土文卷一阿彌陀經脫文」這一條,這是王龍舒居士記載的,「襄陽石刻阿彌陀經,乃隋陳仁稜所書,字畫清婉」,這就是講中國的書法,非常秀麗,刻得很好,很多人學寫字的,把它當字帖來用。自一心不亂以下有二十一個字,「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今世傳本脫此二十一字」,這二十一個字漏掉了。這二十一個字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真正明白了《彌陀經》上所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有這一句。

我們今天講念佛就能往生,那我們善根福德因緣不夠,這個地方補出來了。念阿彌陀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顯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讓我們放心了。過去生中確實有善根,善根福德因緣都有,不夠、不足。怎麼知道有善根?我們聽了這一句阿彌陀佛,讀到《彌陀經》,他生歡喜心,這就是善根。沒有善根的人,你念佛他不想聽,不願意聽,你請他來聽,他聽不懂,經他不願意看,這是沒有善根福德因緣。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