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根本的四大德
四德是自性根本的四大德。第一個,隨緣妙用,那就是佛菩薩,什麼是妙用?可以隨緣。隨緣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妙用。諸佛如來應化在人間,你起了分別執著就不妙了,你煩惱起來了。第二個,威儀有則,這就是時時刻刻要想到給一切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樣子。個人是個人最好的樣子,家庭是所有一切家庭最好的樣子,這叫威儀有則,那真叫幸福美滿,那是菩薩應世。第三個質直柔和,存心正直,態度柔和,末後一條,代眾生苦。我們為什麼要修行?為什麼要護持正法?盡心盡力都是代眾生受苦。
自性根本的四大德
四德是自性根本的四大德。第一個,隨緣妙用,那就是佛菩薩,什麼是妙用?可以隨緣。隨緣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妙用。諸佛如來應化在人間,你起了分別執著就不妙了,你煩惱起來了。第二個,威儀有則,這就是時時刻刻要想到給一切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樣子。個人是個人最好的樣子,家庭是所有一切家庭最好的樣子,這叫威儀有則,那真叫幸福美滿,那是菩薩應世。第三個質直柔和,存心正直,態度柔和,末後一條,代眾生苦。我們為什麼要修行?為什麼要護持正法?盡心盡力都是代眾生受苦。
自性的範圍
《三時繫念》中峰禪師開示講得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阿彌陀佛是心現識變的,極樂世界也是心現識變的,不過他們是覺而不迷,有阿賴耶,但是他有自性般若智慧,阿賴耶雖有,它不起副作用,這個難得!十法界裡面,阿賴耶起副作用。所以我們知道淨土唯心,六道也是唯心,十法界身土還是唯心,一念不染你才能回歸正道。真修行人,真修淨土的人,常常要記住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我們現在所要求的是第一個功夫,每天要認真反省,我清淨了沒有?心淨則佛土淨。我在生活當中清淨了沒有?我在工作當中清淨了沒有?我在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之處清淨了沒有?什麼叫清淨心?初學的人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就叫清淨。淨宗的清淨,我們不能不曉得,你這個道理搞清楚了,這個地方善導大師的話你就懂了,「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我這些話大家聽懂,這兩句你就明白了。我們起心念佛佛知道,我們念佛,佛給我們感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阿彌陀佛真的在念我們。我們不念他,他就不念我們;我們念他,他就念我們。我們念佛,我們起心動念、言語、行動,佛都知道,這兩句話要常常記住。不要以為我們起心動念,佛不知道,那錯了,佛全曉得。佛那個地方,佛的能力,我們世間是最先進的電腦沒有辦法跟他比,他那個裡面所儲藏的資料是遍法界虛空界,一樣都不少,無論你怎麼樣變化,你都沒辦法超越他的範圍。這是什麼?自性的範圍。
自在快樂的彌陀弟子
自性裡有什麼?告訴諸位,這一句阿彌陀佛把自性裡頭統統都包含了,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自性圓滿的性德,總名稱。如果這一句阿彌陀佛不離開你的心,不離開你的口,你在這個世間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得到平安,你都得到諸佛如來的護念、龍天善神的保佑。為什麼?你完全跟性德相應,這是從理上講。從事上講,你真正是彌陀弟子。阿彌陀佛在十方世界沒有一尊佛不尊敬他、不讚歎他的。做彌陀弟子光榮!十方如來讚歎老師,當然也讚歎學生,對學生是特別禮遇。你幹不幹?如果要幹,真幹,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什麼雜念都沒有。身體還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就不會攀緣,隨緣自在,對人、對事、對物自自然然大而化之,不放在心裡。這樣你就轉煩惱成菩提,轉無始劫來的惡業都變成善業,這一下就轉掉了。轉過來之後,你的心情就不一樣,自在快樂無比,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自己業力變現的
我們從過去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在世的時候,曾經做東嶽大帝的判官,大概是臨時代理做了一個多月。每天晚上就到東嶽大帝那裡去辦公去,上班去了,天一亮就送回來,很辛苦,日夜都不能休息,好在時間不長,才一個多月。
自己沒有做好,怎麼能教別人?
自己沒有做好,怎麼能教別人?教別人也不聽,沒有辦法。「調御」兩個字是教學的標準,要讓受教的人心服口服,真正佩服你。想想我們自己,我們當年親近善知識那一種心態,再看看現在我們教別人,人家有沒有這樣心態?找不到,太少了。那怎麼辦?自己要提高警覺,要把自己不斷向上提升。自己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會不會有學生來?會有。真正好學,有善根的人,他自然就遇到了;沒有這個信、沒有這種願,佛菩薩在面前也沒用,當面錯過。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示現,當年在舍衛大城,舍衛大城居民十萬人,這在那個時代,十萬人是大都市。佛陀在那裡講經教學時間很長,我們知道,他們生活每天出去托缽,所以大街小巷哪裡都去過。認識釋迦牟尼佛的人,知道他、認識他、見過他的有三分之一;知道有這個人,聽到名字的,沒見過、沒有遇到的也有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根本就不知道,連名字都不曉得,就在這一個地區,緣不一樣。所以,認真提升自己的境界,比什麼都重要。與一切眾生廣結法緣,這個重要。現前有沒有人來學習不重要,有沒有人得度也不重要,提升自己重要。為什麼?自己成就,你能觀機了。觀機是什麼?有宿命通、有他心通,這個人生生世世他在哪些道,過去生中做些什麼行業,有沒有學過佛,學些什麼法門,你一清二楚。遇到之後,講經教學就契機,契機他就歡喜,就很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