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易行品 龍樹菩薩

簡介

 《易行品》出自龍樹菩薩所撰述之《十住毘婆沙論》第九品,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翻譯,收藏於《大正藏》第二十六冊。

  古來對《十住毘婆沙論》並不看重,但卻特別重視其中之《易行品》。在此品中,龍樹菩薩以一百二十八句偈特別讚歎阿彌陀佛本願他力之救度,並吐露自己至心歸命的真情。

  龍樹菩薩認為,菩薩道行者首要的目標在證得「阿惟越致地」——不退轉地、必定(成佛)地。而「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此中的如「水道乘船則樂」的「易行道」,龍樹菩薩特別標舉的是信受彌陀本願他力救度的一心歸命稱名念佛行。他說: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若人命終時,得生彼國者,即具無量德,是故我歸命。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

  因比,十方眾生但能「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必能當生進入必定成佛絕不退轉之地位。

  《易行品》不只是龍樹菩薩淨土教思想的典據,也是影響廣大淨土思想之形成的基柱。南北朝之曇鸞大師於其《往生論註》開宗明義即先引用《易行品》之難易二道判,突顯他力,明示信心;而後之結論也引用經文證明他力,勸導信心。後之道綽禪師繼承鸞祖思想,立聖道、淨土二門,更使淨土教理朗然獨照,方針不紊。因此,除了淨土三部經之外,《易行品》和《往生論註》也是淨土宗之正依經論。

易行品

                                     龍樹菩薩  造

   

                【初、序說】

                    ﹝一、舉難請易﹞

問曰:是阿惟越致菩薩,初事如先說:「至阿惟越致地者:行難行
乃可得,或聲聞、辟支佛地。」若爾者,是大衰患,如助道法
中說:「

        若墮聲聞地        及辟支佛地        是名菩薩死        則失一切利

        若墮於地獄        不生如是畏        若墮二乘地        則為大怖畏

        墮於地獄中        畢竟得至佛        若墮二乘地        畢竟遮佛道

        佛自於經中        解說如是事        如人貪壽者        斬首則大畏

        菩薩亦如是        若於聲聞地        及辟支佛地        應生大怖畏」

是故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願為說之。

答曰:如汝所說,是儜弱怯劣,無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幹之言也。
何以故?若人發願,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於其
中間,應不惜身命,晝夜精進,如救頭燃。如助道中說:「

        菩薩未得至        阿惟越致地        應常勤精進        猶如救頭燃

        荷負於重擔        為求菩提故        常應勤精進        不生懈怠心

        若求聲聞乘        辟支佛乘者        但為成己利        常應勤精進

        何況於菩薩        自度亦度彼        於此二乘人        億倍應精進」

行大乘者,佛如是說:「發願求佛道,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汝言
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難,久乃可得;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
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幹之說。

                    ﹝二、呵問許說﹞

汝若必欲聞此方便,今當說之。

                【次、正說】

                    ﹝一、總判二道﹞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

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

如偈說:

                ﹝二、別明易行﹞

                  (1.十方十佛章)(為蓮故華、為實施權)

        東方善德佛        栴檀德佛        西無量明佛         方相德佛

        東南無憂德        西南寶施佛        西北華德佛        東北 三乘行

        下方明德佛        上方 廣眾德        如是諸世尊        今現在十方

        若人欲疾至        不退轉地者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若菩薩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
念是,十方諸佛,稱其名號,如《寶月童子所問經》〈阿惟越致品〉
中說:「佛告寶月:東方去此,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恆河沙等佛
土,有世界名無憂。其地平坦,七寶合成。紫磨金縷,交絡道界。寶
樹羅列,以為莊嚴。無有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道,及諸難處。
清淨無穢,無有沙礫、瓦石、山陵、堆阜、深坑、幽壑。天常雨華,
以布其地。時世有佛,號曰善德,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
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大菩薩眾,恭
敬圍繞。身相光色,如燃大金山,如大珍寶聚。為諸大眾,演說正法
。初中後善,有辭有義。所說不雜,具足清淨,如實不失。何謂不失
?不失地水火風,不失欲界、色界、無色界,不失色受想行識。寶月
!是佛成道已來,過六十億劫。又其佛國,晝夜無異;但以此間閻浮
提,日月歲數,說彼劫壽。其佛光明,常照世界。於一說法,令無量
無邊、千萬億阿僧祇眾生,住無生法忍;倍此人數,得住初忍第二第
三忍。寶月!其佛本願力故,若有他方眾生,於先佛所種諸善根,是
佛但以光明觸身,即得無生法忍。寶月!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佛名
能信受者,即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餘九佛事,皆亦如是。今當解說,諸佛名號,及國土名號。

善德 者:其德淳善但有安樂,非如諸天龍神福德,惑惱眾生。

栴檀德者: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歡喜。佛
號栴檀德,今現在說法。譬如栴檀,香而清涼。彼佛名稱遠聞,如香
流布;滅除眾生,三毒火熱,令得清涼。

無量明佛者:西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善解。
佛號無量明,今現在說法。其佛身光,及智慧明,照無量無邊。

相德佛者: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不可動。
佛名相德,今現在說法。其佛福德高顯,猶如幢相。

無憂德者:東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月明。
佛號無憂德,今現在說法。其佛神德,令諸天人,無有憂愁。

寶施佛者:西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眾相。
佛號寶施,今現在說法。其佛以諸無漏,根力覺道等寶,常施眾生。

華德佛者:西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眾音。
佛號華德,今現在說法。其佛色身,猶如妙華,其德無量。

三乘行佛者:東北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安隱
。佛號三乘行,今現在說法。其佛常說聲聞行,辟支佛行,諸菩薩行
。有人言,說上中下精進故,號為三乘行。

明德佛者:下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廣大。佛
號明德,今現在說法。明名身明、智慧明、寶樹光明,是三種明,常
照世間。

廣眾德者:上方去此,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眾月。佛
號廣眾德,今現在說法。其佛弟子,福德廣大故,號廣眾德。

是十方佛,善德為初,廣眾德為後。若人一心稱其名號,即得不退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偈說:

        若有人得聞        說是諸佛名        即得無量德        如為寶月說

        我禮是諸佛        今現在十方        其有稱名者        即得不退轉

        東方 無憂界        其佛號善德        色相如金山        名聞無邊際

        若人聞名者        即得不退轉        我今合掌禮        願悉除憂惱

        南方 歡喜界        佛號栴檀德        面淨如滿月        光明無有量

        能滅諸眾生        三毒之熱惱        聞名得不退        是故稽首禮

        西方 善世界        佛號無量明        身光智慧明        所照無邊際

        其有聞名者        即得不退轉        我今稽首禮        願盡生死際

        北方 無動界        佛號為相德        身具眾相好        而以自莊嚴

        摧破魔怨眾        善化諸天人        聞名得不退        是故稽首禮

        東南 月明界        有佛號無憂        光明踰日月        遇者滅憂惱

        常為眾說法        除諸內外苦        十方佛稱讚        是故稽首禮

        西南 眾相界        佛號為寶施        常以諸法寶        廣施於一切

        諸天頭面禮        寶冠在足下        我今以五體        歸命寶施尊

        西北 眾音界        佛號為華德        世界眾寶樹        演出妙法音

        常以七覺華        莊嚴於眾生        白毫相如月        我今頭面禮

        東北 安隱界        諸寶所合成        佛號三乘行        無量相嚴身

        智慧光無量        能破無明闇        眾生無憂惱        是故稽首禮

        上方 眾月界        眾寶所莊嚴        大德聲聞眾        菩薩無有量

        諸聖中師子        號曰廣眾德        諸魔所怖畏        是故稽首禮

        下方 廣世界        佛號為明德        身相妙超絕        閻浮檀金山

        常以智慧日        開諸善根華        寶土甚廣大        我遙稽首禮

        過去 無數劫        有佛號海德        是諸現在佛        皆從彼發願

        壽命無有量        光明照無極        國土甚清淨        聞名定作佛

        今現在十方        具足成十力        是故稽首禮        人天中最尊

                    (2.十方諸佛章)(華開蓮現、開權顯實)

問曰:但聞是十佛名號執持在心,便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
更有餘佛餘菩薩名,得至阿惟越致耶?

答曰:阿彌陀等佛    及諸大菩薩
            稱名一心念    亦得不退轉

更有阿彌陀等諸佛,亦應恭敬禮拜,稱其名號。今當具說無量壽佛:
世自在王佛、師子意佛、法意佛、梵相佛、世相佛、世妙佛、慈悲佛
、世王佛、人王佛、月德佛、寶德佛、相德佛、大相佛、殊蓋佛、師
子鬘佛、破無明佛、智華佛、多摩羅跋栴檀香佛、持大功德佛、雨七
寶佛、超勇佛、離嗔恨佛、大莊嚴佛、無相佛、寶藏佛、德頂佛、多
迦羅香佛、栴檀香佛、蓮華香佛、莊嚴道路佛、龍蓋佛、雨華佛、散
華佛、華光明佛、日音聲佛、蔽日月佛、琉璃藏佛、梵音佛、淨明佛
、金藏佛、須彌頂佛、山王佛、音聲自在佛、淨眼佛、月明佛、如須
彌山佛、日月佛、得眾佛、華王佛、梵音說佛、世主佛、師子行佛、
妙法意師子吼佛、珠寶蓋珊瑚色佛、破癡愛闇佛、水月佛、眾華佛、
開智慧佛、持雜寶佛、菩提佛、華超出佛、真琉璃明佛、蔽日明佛、
持大功德佛、得正慧佛、勇健佛、離諂曲佛、除惡根栽佛、大香佛、
道歎佛、水光佛、海雲慧遊佛、德頂華佛、華莊嚴佛、日音聲佛、月
勝佛、琉璃佛、梵聲佛、光明佛、金藏佛、山頂佛、山王佛、音王佛
、龍勝佛、無染佛、淨面佛、月面佛、如須彌佛、栴檀香佛、威勢佛
、燃燈佛、難勝佛、寶德佛、喜音佛、光明佛、龍勝佛、離垢明佛、
師子佛、王王佛、力勝佛、華園佛、無畏明佛、香頂佛、普賢佛、普
華佛、寶相佛。是諸佛世尊,現在十方清淨世界,皆稱名憶念:

                    (3.西方一佛章─彌陀章)(華落蓮成、廢權立實)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以偈稱讚:(32偈128句)

      1 無量光明慧    身如真金山    我今身口意    合掌稽首禮

      2 金色妙光明    普流諸世界    隨物示其色    是故稽首禮

      3 若人命終時    得生彼國者    即具無量德    是故我歸命

      4人能念是佛    無量力功德    即時入必定    是故我常念

      5 彼國人命終    設應受諸苦    不墮惡地獄    是故歸命禮

      6 若人生彼國    終不墮三趣    及與阿修羅    我今歸命禮

      7 人天身相同    猶如金山頂    諸勝所歸處    是故頭面禮

      8 其有生彼國    具天眼耳通    十方普無礙    稽首聖中尊

      9 其國諸眾生    神變及心通    亦具宿命智    是故歸命禮

    10 生彼國土者    無我無我所    不生彼此心    是故稽首禮

    11 超出三界獄    目如蓮華葉    聲聞眾無量    是故稽首禮

    12 彼國諸眾生    其性皆柔和    自然行十善    稽首眾聖主

    13 從善生淨明    無量無邊數    二足中第一    是故我歸命

    14 若人願作佛    心念阿彌陀    應時為現身    是故我歸命

    15 彼佛本願力    十方諸菩薩    來供養聽法    是故我稽首

    16 彼土諸菩薩    具足諸相好    以自莊嚴身    我今歸命禮

    17 彼諸大菩薩    日日於三時    供養十方佛    是故稽首禮

    18若人種善根    疑則華不開    信心清淨者    華開則見佛

    19 十方現在佛    以種種因緣    歎彼佛功德    我今歸命禮

    20 其土具嚴飾    殊彼諸天宮    功德甚深厚    是故禮佛足

    21 佛足千輻輪    柔軟蓮華色    見者皆歡喜    頭面禮佛足

    22 眉間白毫光    猶如清淨月    增益面光色    頭面禮佛足

    23 本求佛道時    行諸奇妙事    如諸經所說    頭面稽首禮

    24 彼佛所言說    破除諸罪根    美言多所益    我今稽首禮

    25 以此美言說    救諸著樂病    已度今猶度    是故稽首禮

    26 人天中最尊    諸天頭面禮    七寶冠摩尼    是故我歸命

    27 一切賢聖眾    及諸人天眾    咸皆共歸命    是故我亦禮

    28 乘彼八道船    能度難度海    自度亦度彼    我禮自在者

    29 諸佛無量劫    讚揚其功德    猶尚不能盡    歸命清淨人

    30 我今亦如是    稱讚無量德    以是福因緣    願佛常念我

    31 我於今先世    福德若大小    願我於佛所    心常得清淨

    32 以此福因緣    所獲上妙德    願諸眾生類    皆亦悉當得

                    (4.過未八佛章)

又亦應念1毘婆尸佛、2尸棄佛、3毘首婆佛、4拘樓珊提佛、5迦那迦牟尼佛
6迦葉佛、7 釋迦牟尼佛,及未來世8 彌勒佛;皆應憶念禮拜。以偈稱讚:

      1毘婆尸世尊    無憂道樹下    成就一切智    微妙諸功德
        正觀於世間    其心得解脫    我今以五體    歸命無上尊

      2尸棄佛世尊    在於芬陀利    道場樹下坐    成就於菩提
        身色無有比    如然紫金山    我今自歸命    三界無上尊

      3毘首婆世尊    坐娑羅樹下    自然得通達    一切妙智慧
        於諸人天中    第一無有上    是故我歸命    一切最勝尊

      4迦求村大佛    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尸利沙樹下
        成就大智慧    永脫於生死    我今歸命禮    第一無比尊

      5迦那含牟尼    大聖無上尊    優曇樹下    成就得佛道
        通達一切法    無量無有邊    是故我歸命    第一無上尊

      6迦葉佛世尊    眼如雙蓮華    尼拘樓陀樹    於下成佛道
        三界無所畏    行步如象王    我今自歸命    稽首無極尊

      7釋迦牟尼佛    阿輸陀樹下    降伏魔怨敵    成就無上道
        面貌如滿月    清淨無瑕塵    我今稽首禮    勇猛第一尊

      8當來彌勒佛    那伽樹下坐    成就曠大心    自然得佛道
        功德甚堅牢    莫能有勝者    是故我自歸    無比妙法王

                    (5.東方八佛章)

復有1德勝佛、2普明佛、3勝敵佛、4王相佛、5相王佛、6無量功德明自在王
佛、7藥王無礙佛、8寶遊行佛、9寶華佛、10安住佛、11山王佛;亦應憶念,
恭敬禮拜。以偈稱讚:

      1 無勝世界中    有佛號德勝    我今稽首禮    及法寶僧寶

      2 隨意喜世界    有佛號普明    我今自歸命    及法寶僧寶

      3 普賢世界中    有佛號勝敵    我今歸命禮    及法寶僧寶

      4 善淨集世界    佛號王幢相    我今稽首禮    及法寶僧寶

      5 離垢集世界    無量功德明    自在於十方    是故稽首禮

      6 不誑世界中    無礙藥王佛    我今頭面禮    及法寶僧寶

      7 金集世界中    佛號寶遊行    我今頭面禮    及法寶僧寶

      8 美音界寶花    安立山王佛    我今頭面禮    及法寶僧寶

      9 今是諸如來    住在東方界    我以恭敬心    稱揚歸命禮

    10 唯願諸如來    深加以慈愍    現身在我前    皆令自得見

                    (6.三世諸佛章)

復次,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盡應總念,恭敬禮拜。以偈稱讚:

        過去 世諸佛    降伏眾魔怨    以大智慧力    廣利於眾生

        彼時諸眾生    盡心皆供養    恭敬而稱揚    是故頭面禮

        現在 十方界    不可計諸佛    其數過恆沙    無量無有邊

        慈愍諸眾生    常轉妙法輪    是故我恭敬    歸命稽首禮

        未來 世諸佛    身色如金山    光明無有量    眾相自莊嚴

        出世度眾生    當入於涅槃    如是諸世尊    我今頭面禮

                    (7.諸大菩薩章)(143位)

復應憶念諸大菩薩:善意菩薩、善眼菩薩、聞月菩薩、尸毘王菩薩、
一切勝菩薩、知大地菩薩、大藥菩薩、鳩舍菩薩、阿離念彌菩薩、頂
生王菩薩、喜見菩薩、鬱多羅菩薩、和和檀菩薩、長壽王菩薩、羼提
菩薩、韋藍菩薩、睒菩薩、月蓋菩薩、明首菩薩、法首菩薩、法利菩
薩、彌勒菩薩、復有金剛藏菩薩、金剛首菩薩、無垢藏菩薩、無垢稱
菩薩、除疑菩薩、無垢德菩薩、網明菩薩、無量明菩薩、大明菩薩、
無盡意菩薩、意王菩薩、無邊意菩薩、日音菩薩、月音菩薩、美音菩
薩、美音聲菩薩、大音聲菩薩、堅精進菩薩、常堅菩薩、堅發菩薩、
堅莊菩薩、常悲菩薩、常不輕菩薩、法上菩薩、法意菩薩、法喜菩薩
、法首菩薩、法積菩薩、發精進菩薩、智慧菩薩、淨威德菩薩、那羅
延菩薩、善思惟菩薩、法思惟菩薩、跋跎婆羅菩薩、法益菩薩、高德
菩薩、師子遊行菩薩、喜根菩薩、上寶月菩薩、不虛德菩薩、龍德菩
薩、文殊師利菩薩、妙音菩薩、雲音菩薩、勝意菩薩、照明菩薩、勇
眾菩薩、勝眾菩薩、威儀菩薩、師子意菩薩、上意菩薩、益意菩薩、
增益菩薩、寶明菩薩、慧頂菩薩、樂說頂菩薩、有德菩薩、觀世自在
王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大自在王菩薩、無憂德菩薩、不虛見菩
薩、離惡道菩薩、一切勇健菩薩、破闇菩薩、功德寶菩薩、花威德菩
薩、金瓔珞明德菩薩、離諸陰蓋菩薩、心無閡菩薩、一切行淨菩薩、
等見菩薩、不等見菩薩、三昧遊戲菩薩、法自在菩薩、法相菩薩、明
莊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寶頂菩薩、寶印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
手菩薩、常慘菩薩、常喜菩薩、喜王菩薩、得辯才音聲菩薩、虛空雷
音菩薩、持寶炬菩薩、勇施菩薩、帝網菩薩、馬光菩薩、空無閡菩薩
、寶勝菩薩、天王菩薩、破魔菩薩、電德菩薩、自在菩薩、頂相菩薩
、出過菩薩、師子吼菩薩、雲蔭菩薩、能勝菩薩、山相幢王菩薩、香
象菩薩、大香象菩薩、白香象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妙生
菩薩、華莊嚴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水王菩薩、山王菩薩
、帝網菩薩、寶施菩薩、破魔菩薩、莊嚴國土菩薩、金髻菩薩、珠髻
菩薩。如是等諸大菩薩,皆應憶念,恭敬禮拜,求阿惟越致也。 

龍樹菩薩略傳

        龍樹菩薩梵名Nagarjuna,佛滅後約七百年 (西元一五○~二五○年頃)生於南印度婆羅門種族之家;因其母樹下生之,而龍成其道故,名曰龍樹;壽二百餘歲。

        天聰奇悟,事不再告。弱冠馳名,獨步諸國。世學藝能,天文地理,圖緯秘讖,及諸道術,無不悉練。

        與契友三人,亦是一時之傑,共學隱身術,縱意自在,常入王宮,宮中美人,皆被侵凌;事聞於王,王令力士數百人入宮,揮刀空斬,斫死三人,唯龍樹得脫。是時始悟:「欲為苦本,眾禍之根,敗德危身,皆由此起。」厭欲心生,發出家願。

        入山詣佛塔,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誦三藏盡,通諸深義。又入雪山深處,從一老比丘授大乘經典,窮盡大乘義蘊。更蒙大龍菩薩接其入海,於宮殿中,開七寶藏,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量妙法授之;深入無生,二忍具足。龍還送出,於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廣明大乘。

        (以上依據《龍樹菩薩傳》鳩摩羅什三藏譯,《大正藏》第五十冊。)後世推崇為八宗祖師,釋尊第二。

        著書甚多,其主要大著如次:

        十住毘婆沙論十五卷                        姚秦    鳩摩羅什譯

        大智度論一百卷                                            同上

        中論四卷                                                        同上

        十二門論一卷                                                同上

        菩薩資糧論六卷                                    隋    達摩笈多譯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一卷    宋    求那跋摩譯

        十二禮一卷                                                    禪那崛多譯

        其中《大智度論》乃註釋《大般若經》之書,與《中論》、《十二門論》同屬大乘教之空門;《十住毘婆沙論》是註解《華嚴經》之〈十地品〉,屬大乘教之有門。龍樹菩薩廣學空有二門,最後安住於淨土他力之教;亦即於《大智度論》中多處讚揚彌陀淨土,而後在《十住論》之《易行品》中告白自己歸於彌陀本願之救度。

        又釋尊在世時曾在楞伽山向大眾宣告,當來南印度有龍樹菩薩出世,繼承其大乘教法,摧破外道邪見;此事《楞伽經》卷九釋尊懸記之文曰:

      大慧汝諦聽  有人持此法  於南天國中  有大 德比丘
      名龍樹菩薩  能破有無見  為人說我乘  大乘無上法
      證得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

        龍樹菩薩乃是現生「證得歡喜地」(初地)之菩薩,其出世本懷,一則為他人宣說「大乘無上法」以利他,二則為自己「往生安樂國」以利己。而「大乘無上法」即是「往生安樂國」之彌陀本願稱名,以此自利利他之「彌陀本願」為中心所宣說的即是此《易行品》。

十二禮
龍樹菩蕯 著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1稽首天人所恭敬    阿彌陀佛兩足尊    在彼微妙安樂國    無量佛子眾圍繞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2金色身淨如山王    奢摩他行如象步    兩目淨若青蓮華    故我頂禮彌陀尊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3面善圓淨如滿月    威光猶如千日月    聲如天鼓俱翅羅    故我頂禮彌陀尊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4觀音頂戴冠中住    種種妙相寶莊嚴    能伏外道魔憍慢    故我頂禮彌陀尊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5無比無垢廣清淨    眾德皎潔如虛空    所作利益得自在    故我頂禮彌陀尊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6十方名聞菩薩眾    無量諸魔常讚歎    為諸眾生願力住    故我頂禮彌陀尊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7金底寶間池生華    善根所成妙臺座    於彼座上如山王    故我頂禮彌陀尊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8十方所來諸佛子    顯現神通至安樂    瞻仰尊顏常恭敬    故我頂禮彌陀尊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9諸有無常無我等    亦如水月電影露    為眾說法無名字    故我頂禮彌陀尊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10彼尊佛剎無惡名    亦無女人惡道怖    眾人至心敬彼尊    故我頂禮彌陀尊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11彼尊無量方便境    無有諸趣惡知識    往生不退至菩提    故我頂禮彌陀尊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12我說彼尊功德事    眾善無邊如海水    所獲善根清淨者    回施眾生生彼國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無量壽經》摘要
(含同本異譯)(增減在人)

1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
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2  超發無上殊勝之願:
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
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3  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
和顏愛語,先意承問;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4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
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5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莊嚴經)

6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7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8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平等覺經)

9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

10我當哀愍,度脫一切,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到我國,快樂安穩。

11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牲,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莊嚴經)

12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字,莫不慈心,歡喜踴躍者,皆令來生我國。 (大阿彌陀經)

13聾盲喑啞,愚癡狂惡,以其佛光明名號因緣,皆得解脫。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綠經)

14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正覺。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正覺。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正覺。

15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慈悲,利益諸群生。(莊嚴經)

16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
利益世間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如來會)

17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18消除三垢冥,廣濟眾厄難,
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19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
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
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
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20速疾超便可到,安樂國之世界,
至無量光明土,供養於無數佛。(平等覺經)

21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

22前後供養,無央數諸佛,以次如彌勒,皆當作佛。 (大阿彌陀經)

23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令如佛。(大阿彌陀經)

24說經行道皆如佛。(大阿彌陀經)

25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
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
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26此二菩薩觀音勢至,現居此界,作大利樂,命終之後,往生彼國。 (莊嚴經)

27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28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菩提。 (如來會)

29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
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

30彼國眾生,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如來會)

31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32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33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34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35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36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37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
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莊嚴經)

38是本久遠實成,本有法身常住。……久遠實成,法身常住,無量壽佛者,豈異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39「華光出佛」: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現往東方,為眾說法。)

40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41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大阿彌陀經)

42若有慈敬於佛者,實為大善;天下久久,乃復有佛。

43佛所遊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44佛言: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

45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46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
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47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會當成佛道,廣度生死流。

48如來所應作者,皆已作之。
我今為大囑累,當令是法,久住不滅。(如來會)

49又阿逸多:令此教法,不使消滅,永作偉大贈物。 (梵文大經)

淨宗大綱

◆ 佛出世本懷文:
如來以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    所以出興於世
光闡道教    欲拯群萌    惠以真實之利

◆ 咐囑彌勒之文:佛告彌勒:
其有得聞    彼佛名號    歡喜踴躍    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    為得大利    則是具足    無上功德

◆ 特留此經之文:
當來之世    經道滅盡    我以慈悲哀愍    特留此經    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    值斯經者    隨意所願    皆可得度

◆ 本願成就之偈: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 過火聞法之偈:
設滿世界火    必過要聞法    會當成佛道    廣濟生死流

◆ 第十一願(如來會)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    若不決定    成等正覺    證大涅槃者    不取菩提

◆ 十一願成就文(如來會)
彼國眾生    若當生者    皆悉究竟    無上菩提    到涅槃處
何以故    若邪定聚    及不定聚    不能了知    建立彼因故

 第十一願: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住定聚    必至滅度者    不取正覺

◆ 十一願成就文:
其有眾生    生彼國者    皆悉住於    正定之聚
所以者何    彼佛國中    無諸邪聚    及不定聚

◆ 第十二願:
設我得佛    光明有能限量    下至不照
百千億那由他    諸佛國者    不取正覺

◆ 十二願成就文:
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    所不能及
無量壽佛    光明顯赫    照曜十方    諸佛國土    莫不聞焉
佛言我說    無量壽佛    光明威神    巍巍殊妙    晝夜一劫    尚未能盡

◆ 第十三願:
設我得佛    壽命有能限量    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    不取正覺

◆ 十三願成就文:
無量壽佛    壽命長久    不可稱計    汝寧知乎    假使十方世界    無量眾生
皆得人身    悉令成就    聲聞緣覺    都共集會    禪思一心    竭其智力
於百千萬劫    悉共推算    計其壽命    長遠之數    不能窮盡    知其限極

◆ 第十七願:
設我得佛    十方世界    無量諸佛    不悉咨嗟    稱我名者    不取正覺

◆ 十七願成就文:
十方恆沙    諸佛如來    皆共讚歎    無量壽佛    威神功德    不可思議

◆ 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 十八願成就文:
諸有眾生    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    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    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    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 第二十二願:
設我得佛    他方佛土    諸菩薩眾    來生我國    究竟必至    一生補處
除其本願    自在所化    為眾生故    被弘誓鎧    積累德本    度脫一切
遊諸佛國    修菩薩行    供養十方    諸佛如來    開化恒沙    無量眾生
使立無上    正真之道    超出常倫    諸地之行    現前修習    普賢之德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二十二願成就文:
彼國菩薩    皆當究竟    一生補處    除其本願    為眾生故
以弘誓功德    而自莊嚴    普欲度脫    一切眾生

淨宗成佛因果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云:

問曰:有何因緣,言「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曰:………覈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乃至

            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願,便是徒設。
            今的取三願,用證義意:願言:(十八願、十一願、二十二願)乃至
            以斯而推,他力為增上緣,得不然乎!乃至
            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

 

大經五文

 如來以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    所以出興於世
光闡道教    欲拯群萌    惠以真實之利 (佛出世本懷文)

◆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

 諸有眾生    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    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    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    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十八願成就文)

 其有得聞    彼佛名號    歡喜踴躍    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    為得大利    則是具足    無上功德 (彌勒咐囑文)

 當來之世    經道滅盡    我以慈悲哀愍    特留此經    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    值斯經者    隨意所願    皆可得度 (特留此經之文)

大經三要

◆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

 諸有眾生    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    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    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    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十八願成就文)

 其有得聞    彼佛名號    歡喜踴躍    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    為得大利    則是具足    無上功德 (彌勒咐囑文)

第十八願(因願)與成就文(果力)對照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