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廣讚此法功德。聞名觸耳,眾罪冰消。唱聲見字,萬德雲集。淺觀但信,直遊淨土。深修圓智,現證佛道」。這幾句話把這個阿字讚歎到極處。我們聽得很多,我們念得很多,為什麼這個功德都沒看到?什麼原因?我們沒有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有,菩提心是真心念,我們是妄心念。我們今天如果一旦阿彌陀佛在面前,問我們要不要往生,我們還在考慮,沒有辦法回答他。阿彌陀佛不等的,你不回答他就走了。決定沒有考慮的,現在阿彌陀佛在現前,馬上就跟他走,沒有絲毫顧慮,這是真心,這叫真念。

我們天天念,天天是想我到極樂世界去,真來了,不敢去了。我們佛堂掛個打佛七的招牌,告訴大家七天決定往生,你看看有沒有人敢來?沒人來。來的人心不清淨,心不清淨打精進佛七會很容易著魔,著魔就變成神經病了。精進佛七我沒見過,我只聽李老師講過。他剛剛到台灣來的時候,創辦台中蓮社,打了兩次精進佛七,兩次都出毛病,以後再不敢打了。他自己修行不錯,顯密圓融,同學出了事情,他告訴我,整整用了十個月幫助他恢復正常。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叫我千萬不要幹這個事情。人家好好的人,到你這兒來念佛,念上七天變成神經病,人家家裡不答應;送到神經病院那就壞了,一生都完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同修一定要記住,在這個世間無論做什麼好事,隨緣,不要去找;找就不好了,找,恐怕極樂世界你去不了。有緣,利益眾生的事情要做,犧牲自己的品位沒關係,只要我真能往生。往生品位低一點沒關係,無所謂,不計較這些,但是要決定得生。做好事要謙虛,現在講要低調,不能貪名、貪利,沾上一點煩惱習氣,我們的功德就變成福德。

功德是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是的,福德是人天福報,差別太大了。所以用心要純正,不能有一點點私欲,有一點點自私的欲望在裡頭就變質了,把功德變成福德。世間人不了解,認為這好事,人天福報也很好。不知道人天福報出不了輪迴,你想到輪迴,想就很可怕,我們決定不幹這個事情。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第二段「方便有餘土」,我們看註解,念老的註解。「方便有餘土。若人念佛功深」,功是功夫,有相當深厚的功夫,「以離雜亂之心,專念一句名號,心口相應,字字分明。心不離佛,佛不離心」,這功夫做得到,不是很難,只要你肯放下。所以學佛的人首先要放下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的心就定了。學佛、學聖賢,心不定,決定學不到,背得再多也不行。

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憑什麼?大乘教常講憑真誠心、憑恭敬心。現在的問題來了,到哪裡去找真誠心、恭敬心的人,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到哪裡去找這個人?不爭不求,心是定的,這真誠心能生出來。好勝、好爭、好強都沒有辦法,他心不平,他沒有定功。沒有定,在大乘講就是沒有福報,定生福,定生慧,所以定是福慧的基礎,是福慧的根源。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一向專念者,古云:上盡形壽,下至十念」。一向專念這句,古德解釋得很多,也非常精闢,緊接著發菩提心。由此可知,不發菩提心,這一向專念還是不能往生;發了菩提心,沒有一向專念,也不能往生。

蕅益大師雖然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決定在功夫的淺深」,好像發心跟念佛是兩樁事情,實際上是分不開的一樁事情,決定分不開。為什麼?第十八願講得很清楚,臨命終時十念決定得生,最後還是落在要念佛,那個十念就是一向專念,十句念念相續。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只要用真心念、用恭敬心念,外面事情一概不要管。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報應,我們要管這些事情就墮落了,我們走邪道了,我們偏離了菩提心。不要去理它,好很好,不好也好,決定不要起心動念,你才真看得清楚,真看得明瞭。他有邪念,他有邪思,他有邪行,你要想幫助他,你得看清楚他接不接受。接受一定要幫助他,不能接受千萬別說,決定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

他自己作惡,他自己將來墮落要受報,於我不相干;我要說他,他不高興,他怨恨我,我們就結上怨了,沒有這個必要。所以對一切眾生,要學彌勒菩薩笑咪咪的,對誰都好。對善人好,對惡人也好,對佛菩薩好,對阿鼻地獄眾生也好,這就完全對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