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是「咒陀羅尼」,咒,「依禪定發祕密語,有不測之神驗,謂之咒」。佛說一切經,常常當中帶著有咒語,像《楞嚴經》最著名的五會楞嚴神咒,那是很長的文,不是短的。在淨土裡面有往生咒,這個簡單,蓮池大師註解《阿彌陀經》,經圓滿了,後面附往生神咒。註解裡頭告訴我們,往生咒的內容就是《彌陀經》的內容,經是密的顯說,咒是經的密說,意思相同,經利益人天,咒亦復如是。咒裡頭不是印度人的話,印度人也不懂。

咒語裡面有很多鬼神的話、天神的話,天神、鬼神在道場聽經,我們肉眼凡夫看不見,佛看見,用他們的言語把所說的做了一個總結,幾句話他們聽了歡喜。其實天神、鬼神,對語言沒有障礙,都能聽得懂,說他們自己常用的話,使他們生歡喜心,對他們是一種尊重,取這個意思。所以「咒陀羅尼者,於咒總持而不失也」,密宗裡頭以這個為主。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個,「忍陀羅尼,於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這個忍是把心安住在實相上,這叫忍。這個忍的意思,就是認可、同意,佛所說的這些法,講的實相之理,我完全肯定沒有懷疑,我都接受了,這叫忍;如果對佛所說的有懷疑,這就沒有忍。

絲毫懷疑都沒有,這有兩種人,一種上上根人,他完全明白了,當然不懷疑;另外一種是中下根性的人,他也能稱忍,一點不懷疑,這是對佛的孝敬心。實際真相並不了解,只要是佛說的,我就相信,我就不懷疑,是這種人,所以他也很得受用,這個信難能可貴。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個,「忍陀羅尼,於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這個忍是把心安住在實相上,這叫忍。這個忍的意思,就是認可、同意,佛所說的這些法,講的實相之理,我完全肯定沒有懷疑,我都接受了,這叫忍;如果對佛所說的有懷疑,這就沒有忍。

絲毫懷疑都沒有,這有兩種人,一種上上根人,他完全明白了,當然不懷疑;另外一種是中下根性的人,他也能稱忍,一點不懷疑,這是對佛的孝敬心。實際真相並不了解,只要是佛說的,我就相信,我就不懷疑,是這種人,所以他也很得受用,這個信難能可貴。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生無盡,重重緣起,緣起沒有止境,這個意思很難懂。我當年學習這部經典,這個問題常常在想著,想不出它的道理。最初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沒有理由,如果有理由就有生有滅,那是真有其事,沒有理由就是說根本就沒有這樁事情,這樁事情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意思很深。佛在楞嚴會上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現象,演若達多迷頭認影,舉出這個例子。這個例子我們能懂,我們曾經經驗過,自己有經驗過,同學當中也有很多人經驗過。

抗戰期間當中,初中學生就要接受軍訓,跟日本人打仗,戰爭要是打到面前知道怎麼應付,所以小孩要接受這些教育。軍訓裡頭,每天都要表演的緊急集合,緊急集合限制是三分鐘,從教室服裝整齊到操場集合,三分鐘,這個隊伍要站好。演若達多這個故事就出來了。服裝很整齊,忽然慌慌張張的,帽子不曉得放哪裡去了?到處找,到處問別人。別人指著你頭上,你帽子不是戴在頭上嗎?戴在頭上忘掉了,慌慌張張到處去找,找得緊張一身冒汗,原來戴在頭上。演若達多就是這個故事,人太緊張了,出現這個事情。最初一念不覺就像這個樣子,真的沒有理由,也不是真正事實。可是這一念迷了,第二念也迷了,第三念也迷了,一直迷下去,這個麻煩了,回不了頭,念念都在迷當中。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源觀》第四段,給我們說了性德裡頭最基本的四德,賢首國師要求我們要做到。這個四德就是普賢十願,把它濃縮了,普賢十願說了十條,他講四條。第一個「隨緣妙用」,緣就是無盡的緣起,是自性的德用,我們要隨緣。任何一法它都要隨緣,為什麼?它自己沒有主宰,它做不了主。我們身體細胞剎那剎那在變化,我們做不了主,能做主最好不要起變化。不行,剎那剎那在變化,它停不住。

什麼人不隨緣?法身菩薩就不隨緣,他真能做主,他不生不滅,不老不病。不生不滅就沒有生死,他也不老、也不病,這就是不隨緣起,他自己做得了主。這就是大乘教上說的真我,這不是假我。什麼地方有真我?般若裡頭有真我、法身裡頭有真我、解脫裡頭有真我,法身、般若、解脫叫三德祕藏。這裡頭都有,三種都有常、樂、我、淨這四德。所以學佛終極的目標要入這個境界,常樂我淨現前。現在雖然是有,但不起作用,全迷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