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以三世如來佛佛相念」,這一句經文好,三世諸佛沒有不相念的,哪有佛不念佛的道理!為什麼?佛佛一體,所以他相念。世間人迷了,以為這個身是自己,其他的不是自己,錯了,全是自己,除自己之外沒有其他了。這一樁事情,我們相信,人都會作夢,在夢中一定有自己。諸位想想,哪一次作夢沒有自己?不可能的,夢一定有自己。自己之外,還夢到很多人,那人從哪來的?是他跑到你夢中嗎?不可能,任何東西都不會進入你的夢中境界。夢中境界從哪裡來?都是自己的念頭、意念變現出來的。
一切法從心想生,不是別人想,是自己想。既然是自己心想生,夢中的自己是心想生,夢中所有境界都是自己心想生,那一切的一切不是你自己是誰?這個我們能想得通。夢中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錯了,統統是自己變現的。自己變現的,就是平等對待,那是正確的。《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經是佛說的,《證道歌》是祖師說的,都是真話,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常常讚歎六祖惠能大師,為什麼他能夠言下一句話裡頭明心見性?我說那種人,他的真誠、恭敬、感恩是萬分,所以他接觸到,能當下就痛痛快快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這一放下,就成佛了。沒有別的,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與讀書不讀書也沒關係,完全靠的是真誠、恭敬、感恩,完全靠這個。我們仔細去看《壇經》,裡面所記載的,能大師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厚道到極處,自己一生謙虛恭敬,不敢輕慢一個人。這就說明什麼?他真誠恭敬做到了,就在他日常生活當中,在他工作之處,在他處事待人接物。
你細心觀察,大徹大悟原來是這麼得來的,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分。我們入不進去的原因是什麼?是自己太傲慢了,自己不知道,成見太深了,自以為是。現在人確實沒有把古聖先賢放在眼裡,沒有把祖宗放在眼裡,沒有放祖宗是大不孝,沒有把聖賢放在心裡是大不敬。我們這麼多年探索自性的根源、聖道的根基,沒有別的,就這兩個字,一個是孝,一個是敬。有這兩個字的人,決定是自愛,決定是愛人;沒有這兩個字,他不可能愛人,他對人好那是感情的衝動,不是真的,是虛情假意。不自愛,怎麼能愛人?沒有這個道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正當念佛時,心作心是,當下即是,即無上上解脫時也」。我們念佛是不是?是的。為什麼果報沒有得到?我們念得不懇切,我們念的是有口無心,古人所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樣念佛不行。真誠心、恭敬心,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萬分誠敬就得萬分利益。你要是萬分誠敬,念一句、十句佛號,你就得無上上解脫。
無上上解脫是理一心不亂,禪宗裡頭,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禪的方法難,念佛的方法容易。這就看你用什麼心。最忌諱的是散亂心,這前面講過了,心裡頭妄念太多、雜念太多,心力不能集中。散亂心念佛沒有功德,只是阿賴耶裡面種個種子,這一生當中不得受用。受用在來生後世,哪一世你真正具足真誠恭敬心,他就得利益。我們知道,真誠恭敬是比什麼都重要。用真誠恭敬心念佛,當然也要用真誠恭敬心生活,真誠恭敬心辦事,真誠恭敬心待人接物。一真誠,一切真誠,這人就成佛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佛人,印光大師講得很多,許多念佛人向他老人家請教,念佛功夫不得力怎麼辦?這著急。他老人家給人最好的一個比喻,第一個,對於娑婆之苦不能透徹了解,娑婆之苦,極樂之樂也不能理解。果然把極樂的樂、娑婆的苦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肯定把娑婆捨掉,就放棄掉了,一心求生淨土,功夫就會得力。第二種,也是生死心不切,有苟且偷生的念頭,這個念頭非常強烈,所以功夫不得力。
還有一種,心散亂,妄想太多、雜念太多,也就是他知道的事情太多,心定不下來。所以中國古人,那是經驗之談,勸導我們,「知事多時煩惱多」,沒有必要知道的事就不需要知道,沒有必要認識的人不必要認識;說「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見的人太多,人愈多是非就愈多,事愈多煩惱就愈多。這都是障礙念佛成就的原因,不能不知道。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經文,『最勝之道』。「《淨影疏》曰:無上菩提,是最勝道。又《會疏》釋曰:於一切世出世中無有倫匹」。倫是同類,匹是同等,沒有跟它相等的,換句話說,它是至高無上,所以《淨影疏》說無上菩提,沒有比它更高的。「《甄解》曰:最勝道者,念佛往生一道,於一切方便中,無上最勝故。」一切方便是什麼?是八萬四千法門,是無量法門。無量法門裡面無比殊勝的,就是念佛往生這一門。
這一門,一切佛都說,難信易行之大道,很難相信,但是它很容易成功。不相信的人,他不願意走這條路,換句話說,他不能成功。相信的人走這條路,沒有一個不成功,真正是萬修萬人去,一個不漏。既然是一個不漏,為什麼又說一萬人當中只有一、二個往生,這什麼緣故?緣故就在難信!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還有一分懷疑,就去不了,就這個道理,所以真叫難信。為什麼會懷疑?沒有見過,沒有聽說過,疑惑自然就生起來。為什麼有人不懷疑的?那個人善根深厚,有自信心,對老師不懷疑,對聖教不懷疑,他能信,他肯發願求生,他就順利達到目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