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脫輪迴、求生淨土是人生第一樁大事

貪瞋痴的念頭,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都是惡業,貪而無厭,恨之入骨,這都是造極重的罪業。造業決定有果報,果報在三途,貪心墮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痴墮畜生,所以貪瞋痴是三惡道第一個業因。佛教人「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是教人什麼?教人不墮三惡道。三惡道確實有,我不造三惡道的業,我就不會墮三惡道。要想斷貪瞋痴,對於世緣一定要看得淡薄,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世間第一等聰明人,第一等大福報的人,不是做天王、人王,不是的,諸位心裡明白,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是世間第一等大福報的人,為什麼?永遠脫離輪迴。不但永脫輪迴,永遠脫離十法界,你說這個福報多大!脫離十法界的人,去作佛、作菩薩去了。這種人,正像《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那我們就知道,他有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跟佛有緣是結了大緣。依佛的教誨,尤其是遇到大乘經,遇到淨宗法門,那還得了嗎?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所以,對於世緣一定要放下,生活在這個世間,要像菩薩一樣隨緣妙用,隨緣就是一切都不計較,妙用是樣樣放得下,放下,你的清淨心就現前。貪瞋痴你放下,清淨心現前。要是分開來講,放下貪,清淨心現前;放下瞋恚,平等心現前;放下愚痴,正覺心現前。你發願求生淨土,你決定得生,《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你統統得到了。經裡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心淨則佛土淨,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平等覺的法界,具足清淨平等覺,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清淨心生同居土,平等心生方便土,正覺生實報莊嚴土。我們真的搞明白、搞清楚了,永脫輪迴、求生淨土是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他有沒有障礙?有,障礙就是沒有辦法放下貪瞋痴。真正把貪瞋痴放下,你的障礙沒有了,你的業障消掉了。「願消三障諸煩惱」,你不放下,你的障礙就去不掉,放下,障礙就沒有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不中斷的修學    

佛用什麼方法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要記住,要細心去體會,佛用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沒有一天把教學疏忽,似乎好像分秒必爭,不願意時間空過,經上從來沒有說哪一天釋迦牟尼佛放假,這一天不上課了,沒有,找不到。佛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講經教學沒有休息。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親節最好的供養

「三者,勸令父王行念佛三昧」,這是勸一切眾生修念佛法門。他用什麼方法勸?你看他勸他父親,父子關係太親切了,父子有親,他勸他父親修這個法門,一定是最高的法門、最殊勝的法門,供養父母!供養父母用什麼法門?念佛法門,他不勸他修別的,修念佛三昧,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所以佛出現在世間,身口意三種利益。下面有解釋,「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這是如來果地上真正的成就,你為什麼不叫你的學生去修學?「佛告父王: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行念佛三昧。」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真如實相,第一義空,好,這什麼人證得的?法身菩薩證得。為什麼?他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連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沒有了,只有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斷盡,他們的修行就是真如實相,第一義空。在哪裡?在實報莊嚴土,不是在十法界,更不是在六道。所以佛對他的父王講得好,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都在實報土展現。展現在什麼地方?展現在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這些都是法身菩薩,應化在遍法界虛空界裡諸佛剎土的十法界。為十法界眾生做上面所講的三種利益,幫眾生滅罪,幫助眾生得福,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回歸自性。那不是凡夫所行境界,十法界,四聖法界也是凡夫,那是外凡,他們還做不到,何況六道的內凡。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09 Sat 2013 08:21
  • 正念

正念

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雖然是凡夫,煩惱習氣一品也沒斷,可是你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就是說他四十八願所講的你統統都得到,你說這還得了嗎?所以,這一願具足其他的四十七願,就全得到了。雖然說是願願都包含其他四十七願,但這一願最真實,沒話說,世出世間圓滿的善法。你說念佛多好!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懂了,遇到什麼困難,把一切念頭放下你去念佛,問題就能解決。真有信心,一點不懷疑,得絕症,念佛就能念好。前幾天山西大同一個同修到我這來看我,說他得紅斑狼瘡,他看劉素雲的光碟非常感動,就學她,果然念了三個月之後,再去檢查沒有了。他來跟我講,真的,自己親身經歷,連疤痕都沒有了。病發作的時候全身的紅斑,連拜佛都拜不下去。念佛第一德,念佛第一善!煩惱起現行的時候,佛號提起,煩惱就沒有了。善念、惡念全都是煩惱,只有正念,正念是沒有念頭,沒有任何念頭,那叫正念,這個與自性相應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末法修學,唯依念佛法門

所以佛常常在經上說,一切諸法不離自性,又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他都是把這個真相透給我們。我們聽不懂,似懂非懂,半信半疑。要真懂,不要緊,不懂沒有關係,天天聽,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比人家笨一點,人家聽一千遍,我聽一萬遍就懂了,為什麼?薰習成種子,薰習成了根,這個根產生力量。長時薰修,要把它薰成我們的習種性,它就起作用,這也是八萬四千法門明心見性的一個方法。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明心見性的方法,哪一個方法適合我,我就用哪個方法。廣學多聞也是方法,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在現前這個社會,現在是末法,而且是佛法衰微到極處的時候,這個世界普遍的疏忽倫理道德的教育。倫理道德可以說是與自性相應的教育,失掉了,佛門的術語叫稱性,現在就是完全迷失了自性。這個迷幾乎到百分之百這麼嚴重,所以學佛就特別困難。淨宗這個方法,十方諸佛介紹的,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十方諸佛介紹,在極其困難的環境當中,其他法門都是障礙重重,很難學習,這個法門簡單,甚至於你不需要讀經,就一句佛號。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