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算是非常幸運,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遇到這部《無量壽經》。這個經上講得這麼透徹、講得這麼明白,我們相信,一經通一切經全通了。我們想一想,我們遇到了,有沒有得到少分的利益?實在講沒得到。為什麼?還是有自私自利,沒放下。佛教導我們徹底放下。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放下的?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世間這些名聞利養,我們常講的財色名利,他放下了。他是王太子身分,如果不出家,他繼承王位,王位都放下了,你說他還爭什麼?權力放下,財富放下,妻子、兒子放下,他出家修道去了,十九歲。這是做給我們看的,表演一個知識分子,非常好學的知識分子。十九歲到三十歲,十二年的參學,求學。

印度那個時候是宗教之國、是哲學之國,宗教、哲學在那個時代,印度是全球第一。佛陀出生在這個地方,有機會學習,學了十二年,把它放下了。這是經上所講的放下所知障,不學了。為什麼不學?世間學術解決不了問題。什麼問題?生死問題。佛出現在世間就一個目的,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什麼最苦?生死輪迴最苦,沒有比這更苦的;也就是說,幫助眾生了生死、出輪迴,為這個事情來的。

我們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輪迴,才對得起佛。你幫助我這個,謝謝你,我得到了。沒有了生死,沒有出輪迴,對不起他。他沒有過失,是我們不肯學,我們不聽話,我們不是個好學生,辜負老師,對不起老師。能有這個覺悟就算不錯了,為什麼?來生後世再接著幹,肯定下次再遇到的時候,比這一次要進步很多,累積的有經驗,可是總不能比現前就得利益。得利益不難,我真信,我真正發願,我真正求生淨土,我老實念佛,對這個念阿彌陀佛分秒必爭,世間事情統統放下。你們來問我,我知道的我告訴你,我不參與了。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五集)2013/1/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