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眾生發願,願生淨土,決定往生

 

 「眾生發願,願生淨土,決定往生」,信、願、行三個條件他抓到當中一個發願,為什麼?你沒有信心你怎麼會發願?不可能。你真發願肯定有信心,具足信心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願生淨土」,《華嚴經》到最後的歸屬就是「願生淨土」。我給同學過去也做過很多次的報告,我學佛是從學哲學裡面入門的,才知道佛經裡面有高等哲學,我學這個進來的,所以對淨土宗就沒什麼興趣。李老師很慈悲,用許多方法勸我,我都是陽奉陰違,為什麼?懷疑是不懷疑,沒興趣,對經教有興趣。李老師甚至這樣勸我,他說你就信一信試試看,古來那麼多祖師大德他們的德行、學問超過我們太多太多,他們都幹,我們也可以跟進,縱然吃虧上當,它只一次。這樣子勸我,我還是不能夠發願。以後怎麼會相信?《華嚴經》上相信了。  

 

 我第一次講《華嚴經》是民國六十年,也連續講了十幾年,那個時候沒有錄音,當然更沒有錄相。《八十華嚴》講了一半,《四十》講了一半,有一天忽然心血來潮想了一想,華嚴會上文殊、普賢這二大菩薩是毘盧遮那佛的助教,他們修什麼法門。我想了這個問題,就翻《華嚴經》後面的來看,翻到最後看到了,文殊、普賢都是發願求生淨土。我感到非常訝異,善財童子是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那當然是修淨土。再看看是不是真的呢?找到證明了,五十三參頭一個參訪德雲比丘,德雲比丘是修彌陀淨土,般舟三昧。再看到最後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是普賢菩薩,那更明顯了「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這才恍然大悟,才真正看出來,十方三世諸大菩薩生到華藏世界,最後還跟著文殊、普賢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諸位想想這是什麼境界?看到這個地方真的回過頭來,真的修淨土了。   所以前清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我相信,《佛說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換句話說,《大方廣佛華嚴經》那就是大本《阿彌陀經》,一而三,三而一,裡面講的是一樁事情。所以我這才真正明瞭了,《華嚴經》是細說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曾經勸過年輕學經教的同修們,我說你們要把《無量壽經》講好、把《彌陀經》講透徹,一定要細讀《華嚴》,你才會講得好,為什麼?《華嚴》講得最詳細。所以我學淨土是得力於《華嚴經》,從《華嚴》回歸到淨土,不能不感謝這部大經,要不是這部大經,我這一生的機會當面錯過。所以只要你願生就決定往生。

 

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O九一)2010/1/24 檔名:12-17-20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無阿彌陀佛 的頭像
    南無阿彌陀佛

    大崗山吉祥精舍佛陀教育影音圖書館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