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聞名號,畢竟得度
「《彌陀要解》云」,這蕅益大師的,「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你看這個意思,蕅益大師這再來人,不是普通人。《彌陀要解》這本書他末後有一篇跋文,說明他這個解是九天寫完的,寫成這部註解,《要解》。
印光大師對於這部書的讚歎,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還得了!這個讚歎似乎是說就是阿彌陀佛親自來註解。有許多人看到印祖這個讚歎,心裡有懷疑。我就遇到,還是大法師,講經說法的老法師,問我,印老說的這句話是不是太過分一點?我回答他說,一點都不過分,印祖所說的恰到好處。
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相信。他說不論是至心、散心,至心就是專心,沒有雜念,散心就是有雜念;有心或者是無心,有心是求生淨土,這有心,沒有心是隨便跟著念,人家念我也念;或者是解,或者是不解,對於《無量壽經》理解,《彌陀經》能理解的,或者是根本就不相信佛的,他沒有看過經,沒有聽過經,別人念跟著念,跟著念個一聲、二聲。
但彌陀名號,你看只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不管有心無心,或者是六方佛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毘盧遮那佛、盧舍那佛,無論是哪個,只要是念了佛名字,或者是經名,《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只要是佛經的經題,一經於耳,他聽進去了,假使千萬劫後遇到緣,畢竟因斯度脫。為什麼?這就是他的善根,這就在阿賴耶識裡種下佛種子,佛法僧的種子,這三寶。
菩薩的名號是僧寶,他聽到觀音菩薩,聽到地藏菩薩,聽到文殊菩薩,阿賴耶識裡有菩薩名號,僧寶,這個種子永遠不會消失,千萬劫後都不會消失,遇到緣就是遇到三寶,這個種子會起現行、會起作用,他就相信了,他就深入。所以給一切眾生做種子,這個很重要。不信沒有關係,謗佛謗法也沒有關係,只要他真聽見了,看到佛像,看到經書,沒有翻,看到那個題目,一歷眼根也是永為道種,這個事情要會做。
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在大專佛學講座教學,我就教這些學生,學生在學校怕人家說他迷信,學佛不敢公開。我說你們錯了,要公開,為什麼?人家就是諷刺你、譏笑你,你也度了他,你也把佛的種子種到他阿賴耶識去了,功德大得不得了!我這麼一說,大家問:怎麼做法?我說手上拿念珠,學生手上串一條念珠,人家一看「阿彌陀佛」,他自己就會念。
你們學校念書有課本,課本上通常都寫名字,我告訴你,不要寫自己的名字,寫阿彌陀佛,這阿彌陀佛的書,你看多少人,念的人,多少人就聽到了,用這個方法就度很多人。方法多得很,不怕人家。我們表現得很好,人家以後就讚歎,學佛的真不錯,學佛的人老實,不說假話,不騙人,就單單這一點,別人就讚歎你。所以應當要懂得,不必迴避。
下面這是個比喻,「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這個故事是佛經上的,這是戰爭的時候,大概像現在用瓦斯這一類的武器。「食少金剛,決定不消」,金剛是最硬的東西,你吃下雖然一點點,它不會消失,用這個是做比喻。「亦正是悉度脫之之旨」,所以肯定度一切眾生。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四三集)2011/8/16 檔名:02-039-054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