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普賢跟淨宗的關係

 

這是華嚴宗第五代宗密大師《圓覺經》上的解釋。「普賢者,圭峰大師曰:一約自體」,就自體上來說,「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這是就自性,自性就是自體,從自性上說的。普賢這兩個字是性德,我們每個人都具足,自性普賢,本來是普賢。體性周遍,這就是普的意思。

 

隨緣成德,隨一切眾生之緣。普賢行落實在教化眾生,凡是教化眾生,當然先成就自己,自己沒有成就就不能夠教別人。看到普賢的德號,我們就想起普賢的十願,十善容易修,十願不容易發,為什麼?因為沒有普賢心。普賢的心,你看性體周遍,隨緣成德,是不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普賢心。

 

賢首國師三種周遍裡面最後一條說「含容空有」,那就是普賢的意思。含空容有,有,就是今天科學上講的現象,所有一切現象你都能包容,而且是平等的包容,智慧、慈悲的包容。所以普賢的十願誰能夠行?《華嚴經》上圓教初住菩薩,他們真發菩提心了,才能夠修普賢行。十信位的菩薩那是學習,還都做不到。這些我們都要懂得。

 

我們今天走徑路,求生淨土,往生淨土,彌陀世尊以本願威神加持我們,我們就有普賢的心量,能修普賢的德行。不能往生淨土,在我們這個世間,甚至於在十法界都做不到。第二,「約諸位」,這從菩薩階位上來說,「曲濟無遺曰普,鄰及亞聖曰賢」,曲是委曲。普賢菩薩度眾生,惡道眾生也度,他要不度的話,普的意思就沒有了。

 

地獄眾生他照不照顧?肯定照顧,愈是苦難重的地方,菩薩愈不會捨棄。惡道眾生迷失了自性,起惑造業,菩薩憐憫這些人,以神通、智慧去幫助這些人,這些人不知道感恩,不會認真去學習,絕大多數都是當面錯過。可是菩薩不捨眾生,總是跟著,只要相信,哪怕有個萬分之一的信心也不會捨棄。至於完全沒有信心,菩薩在周邊照顧。只要能信、能願、能解,菩薩沒有不幫助的;能行,菩薩會大幅度幫助你提升。

 

能行也就是一般大經上常講的根熟眾生,他不但能理解,他真能夠落實,他真做到。這一類的人,在這一生當中一定會成就。能解不能行,這一生未必有成就,能解能行是決定有成就的。鄰及亞聖,大聖是佛,亞聖是等覺菩薩,普賢確實是等覺。凡是修普賢行的都稱為普賢菩薩,那我們就曉得了,西方極樂世界全是普賢菩薩。我們這部經第二品,第二品還是序分,品題「德遵普賢」,由此可知普賢跟淨宗的關係。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一八三集)2012/2/10 檔名:02-037-018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無阿彌陀佛 的頭像
    南無阿彌陀佛

    大崗山吉祥精舍佛陀教育影音圖書館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