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的道風與學風 淨空法師講述
淨空法師講述
了因輯錄,傳淨居士校正
一九九七年澳洲淨宗學會講話(第二日)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這一次的佛七,還沒有正式開始,可是諸位早到的都能夠在念佛堂裡念佛,這是很如法的。大家念幾天,心都定下來了,佛七才真正能得到利益,這是值得提倡的,效果非常的殊勝。同修當中有不少從遠道而來,也有負責領導淨宗的,修學這樣的發心,真是無比的殊勝,不僅值得我們讚歎,實在是真正能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的祐護。現在在各地組織淨宗學會的,是愈來愈多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我們有了組織,應該如何有效的發揮組織的功能,幫助大眾薰修,是我們迫切的使命。
當初淨宗學會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寫了一篇緣起,是用韓館長的名義發表的,在緣起裡面,我們提出淨宗所依據的理論『五經一論』。這是淨宗基本的典籍,不但要讀誦;正如世尊在許許多多經典裡面,多次重複的勸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句話我們看了幾百遍、幾千遍,世尊講的其他話縱然記不住,這一句應當是挺熟的,由此可知這句話的重要性。如果真正把世尊這一句教誨做到了,實在講我們成佛都有餘啊!
可是想把這句話做到,必須在經教上真正的通達。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份量太多了,不是我們一個普通人,一生當中能夠學習的。古來大德有鑑於此,才分宗立教,遷就眾生的根性。中國在隋、唐時代宗派形成了,諸位都知道中國佛教有十個宗派,大乘八宗,小乘兩宗,而每一個宗裡又有許多支派,支派裡頭還有小派,所以派別很多。
祖師大德們非常慈悲,以高度的智慧,選擇一些讓我們能夠受持的經教,細細的講解,讓我們深入經藏。在一切法門裡,淨宗的經典最少,只有五部經一部論。這五部經的份量都很少,最長的就是《無量壽經》,五經一論合起來,要是把他印成現在的小字本,是很薄的一冊。諸位看我們印的淨土五經,精裝本厚厚的,那是字很大,看起來不吃力,如果用小字來印,是很薄的一本。份量雖然不多,可是裡面的道理——理論、方法、境界——都是非常圓滿,跟大經相比,不論《法華》、《楞嚴》、《般若》絕對不遜色。
諸位如果能夠認清這一點,體會得到,你才知道淨宗不可思議,真正做到了言簡意賅——很少的文字卻把所有的理論、境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所以經典雖然少,要細講實在不容易啊!過去我追隨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曾經給我說過好幾次,他一生講經最怕講《阿彌陀經》,別看《阿彌陀經》很短,《阿彌陀經》最難講啊!以後我們學經,也深深體會到這一點。《阿彌陀經》的文字很淺,如果不深入研究,好像是短篇小說,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講故事不難懂,諸位如果看蓮池大師的疏鈔反而看不懂,蕅益大師的要解更是精緻,這才知道這部經典的內涵豐富,殊勝無比。
五經一論,我過去都曾經講過很多遍,也留有錄音帶。《無量壽經》整理出來了,現在印出來的『講記』是精裝本四冊,大概有一百三十萬字;有沒有把意思都講出來呢?跟諸位說:不可能!真的是如大海水,我們只是淺嚐而已。意思太豐富了,講不盡的,任何一字一句都含著無量義。所以經典不能不深入,自己深入之後你的信心才堅定,你的願心才懇切,念佛功夫當然就得力,往生才有把握。
如果我們自己的毛病習氣,依舊起現行不能克制;毛病發生在哪裡呢?一般講你功夫不夠。功夫為什麼不夠呢?你對理論、方法瞭解得不透徹。換句話說,你沒有信心。你雖然信淨土,那個信心是半信半疑,你沒有懇切的願心。如果你有真信、切願,什麼樣的毛病習氣都沒有了,都捨棄了;還有這些毛病習氣,就是信、願不足,經教不通達啊!
由此可知,今天淨宗在全世界弘揚,不能跟印光大師當年一樣。印光大師在民國初年,他只有一個念佛堂不講經,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等於天天打佛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也不間斷。你看看靈巖山寺的課誦你就曉得,每天六支香,每年有兩次精進佛七;精進佛七是四十九天,加香加到九支香。他那個時候可以,我們現在不可以。原因在什麼地方呢?那個時候人心淳厚老實,縱然對經教沒有通達明瞭,他對於老師父、老和尚所講的話,絲毫懷疑都沒有——老和尚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那個樣子行!
現代人不行。諸位如果是年歲大的,像我六、七十歲的人,我們能夠想像到,民國四十年那個時候的台灣人非常可愛、忠厚、老實、純樸,台灣社會的安定,治安之好東南亞第一。當時人心厚道,我們初到台灣,找朋友不認識路,隨便問一個人,他可以把工作放下來,陪著我一道,送你到那裡去。現代這個社會沒有了!你要問他。『不知道!』理都不理你。這才不過四十年而已!愈往前去人心愈淳厚,買東西身上沒帶錢,可以賒帳的,不要記名字,也不要記帳,人就有這樣的誠信;現在那裡有呢!現在什麼事都要定契約,還一條一條寫,怕鑽法律漏洞。你看日子過得多辛苦,那有那時候自在。所以那個時候念佛堂單純,真正能成就,能幫助一個人往生。
現在社會人心是浮動的,惶惶不安,沒有安全感,心是浮躁的,信、願怎麼能夠堅定下來!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經教細講,這很重要。我們今天提倡『解行並重』,希望每一個淨宗學會採取我們編的課誦本。這個朝暮課誦本是我編的,我們的儀規簡化了。過去一般寺院的課誦本,早課是念楞嚴咒、十小咒,晚、課是大懺悔文、《彌陀經》。我們現在把讀經這一部份改了,早課採取《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晚課採取《無量壽經》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我們為什麼要重新來定課誦本呢?因為現在眾生的根性,跟從前人不一樣了,從前人依照古人的課誦本可以得利益。現在我們依照那個課誦本不能得利益了。我們修淨土,我們的目的是將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怎樣能夠得生?一定是心(存心)跟阿彌陀佛相同,願跟阿彌陀佛相同,解跟阿彌陀佛相同,行跟阿彌陀佛相同。如果我們真能做到心、願、解、行都跟阿彌陀佛相同,那你就決定得生——自自然然感應道交。
所以經典的講解很重要,研究更重要。移民到澳洲這個地方來的同修,你們在這個時代裡,真的是有大福報。我們在世界其他各地區,看到的移民都非常辛苦,工作沒有停止的時候,生活的壓力很重,那有到澳洲的移民個個清閒,天天打球,悠閒自在。這個福報你享得太大、太大了。諸位要曉得每一天去打球,還是搞輪迴業;打球打不出六道輪迴,打不出三界。你們能把這些時間,拿來研究淨土五經一論,深入的研究,就能建立自己的信、願。
蕅益大師說得好,真正有信、有願就能往生,而念佛功夫的淺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的高下;這信、願多重要!不要以為我已經很相信,我都發願了,我天天還勸人念佛。不見得!想想看你的貪、瞋、癡、慢、嫉妒、障礙,如果還有,還會起現行,就是沒有信、願。有信、願的人決定沒有,有信、願的人那個心跟佛心一樣,跟菩薩心一樣,那裡會有這麼多煩惱,會有這麼多業障!
什麼叫業障呢?業障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無論你是對人、對事、對物,還有這些念頭常常起來就是業障。這個業障不但障礙你往生,你研教也障礙你生智慧。學佛的同修掛在嘴皮上:『唉呀!我們要消業障。』這業障怎麼消除?拜個《梁皇懺》就消業障?你去拜,拜了七天,看看你還有沒有貪、瞋、癡。遇到不如意的事還發脾氣,那是業障現前沒消掉啊!假如七天《梁皇懺》拜完之後,你遇到不順心的事永遠不發脾氣,你真的消掉業障了。由此可知,嘴皮上說的消業障是一樁事情,事實上業障沒消除,不但沒消除還天天在增長。這怎麼得了!這是我們應該要特別警覺到的,要想到生死輪迴可怕啊!
在六道裡得人身,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我們今天得人身,多生多劫的善根啊!這個因緣一下子碰到了,得人身之後再失掉人身,失掉人身之後再想得人身,不容易,非常困難!佛在經典裡面舉了很多比喻,佛不妄語,不說假話,不騙人的,句句話都是真實的,所以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心,要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2、研教即是憶佛—科判‧文字‧義理‧落實於生活中
修行,修的是什麼?就是把自己的毛病習氣修正過來而已。修行的標準就是依靠佛的教訓,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就應當去做,教我們不可以做的就決定不去做,修行的起步就從這裡做起。因此研教就重要了,所以希望我們每一天至少要做到四個小時研教,四個小時念佛;一天八小時,不能再少了,再少,我們這一生求往生就靠不住。每一天八小時的功課,決定不能缺,這就是我們道場的道風跟學風——解行並重。諸位要知道『研教』跟『念佛』是同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大勢至菩薩說得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研教是憶佛;淨土五經一論,全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念佛的方法很多,所以研教不是在念佛之外,希望在研教的時候,同修們有時間都來參加;由法師或者居士大德發心出來講經,講一段然後大家來研究討論。
研究討論也要有個程序才不會亂,才會收到好的效果。至於方法,我過去寫了一篇『內典研學要領』,裡面提供了幾個原則,諸位依照這個原則去做就非常好。這裡面的重點:第一、文字要清晰。經文段落要層次分明,這在佛法裡叫『科判』。段落層次的分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定,不是相同的,沒有準則;所以每一位參與的同修,都可以提出你自己的看法。你覺得應當從這裡分段,他覺得應當從那裡分段,然後大家來研究那一個分得最好,我們採用一個。這樣研究經文的章法結構,對於學國文都有很大的進步,是很有趣的一門學問。
然後再深入到文字裡面,一定要講求的就是『破音字』,生字一定要查字典。中國字有許多是破音字,一個字有很多種念法,念法不一樣意思就不一樣;有時候念法一樣,同一個字還會有很多講法,那一種講法符合我們這一段經文,都要去研究。這是對於文字深入的研究,你研究這些東西你就不打妄想,就不會胡思亂想;那麼戒、定、慧三學都在其中了。
文字問題解決了,我們就探討裡面的義理;佛講這一句話他的用意何在?意思明瞭之後,再更進一步:我們在生活當中,應當怎樣去做到?怎樣把它應用到生活上來?應用到我們日常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才是真正遵循佛的教誨,才能得到如來教誨的真實利益。所以這些工作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不一定是一個人講我們專聽他的,那樣收的效果很少,一定是大家共同來參與。
這邊圖書設備雖然不太齊全,對於我們初學人來用,大致上都差不多了,如果有需要,我們從台灣再買書,有一個小型圖書館,供給大家去研究作參考。你們平常可以自己查資料、寫筆記,到每天研究的時候,發表你的意見、心得、感想。如果你想錯了,同修會幫助你改正,你有好的意見,也可以提供給大眾分享,這真的叫自利利他。這就是『教學研討』。
我們在新加坡,我教學就是用這個方法,我教學生不給學生講東西,上課的時候是叫學生在講台上講給我聽,他講得不好再換一個學生來講,讓每個學生都要有充分的準備。哪一個上台?抽籤,所以個個都要準備。他們跟我學,學得很緊張。李木源居士告訴我:他們晚上兩三點鐘都睡不著覺。這個情形我知道,我們過去求學也是這樣;哪一個沒有受過這樣的苦頭?不受這個苦頭,你怎麼學得會?通常我會抽三到四個人,如果都講得不如意,沒辦法,我只有出來講了。他們講得還可以,我就不講,給他們修正修正就可以。這樣子學生真的吃了苦頭,就真的得利益。三個月教學要是全聽我講,出了講堂都忘掉了——耳邊風是沒有用處的。所以他們來告訴我,三個月所學的,比他們過去在佛學院四年所學的都豐富,真的得利益了,苦頭不是白吃的。他四年裡有哪一天晚上是三點鐘睡覺的?沒有過。天天晚上睡大覺做糊塗夢,這三個月他緊張、認真,所以他才有收獲。
過去在台中,李老師就是用這種方法教我們的。李老師坐在最後一排,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擴音器,你在講台上講,他要聽得見才行,所以他坐得最遠。他聽不見不行——你的聲音太小,不及格。你的音聲、表態、動作都要打分數,都要接受批評,所以修學要認真。認真你們才曉得好處、利益在哪裡?你得到利益你就懂得了。到明天,再來!重來!天天如是,天天在磨練,你會對佛法的修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你的光陰就沒有空過,你的生活很充實,你會很歡喜,這真正是法喜充滿啊!通過這樣的學習,你才能練習講經——上台再練講,接受聽眾的批評,聽眾幫助你改進。然後你再認真修改你的講稿,修正你的音聲、表態,最後正式上大座,公開對外去表演。
每天上午研教,要能夠有二到三個小時的時間,不能中斷。晚上講經,發心講經的人大家輪流出來講。為什麼我們要在晚上講經呢?現在的社會,在家同修工作都很繁忙,白天沒有時間來聽經,只有晚上。所以我們念佛改在下午,晚上講經。晚上講經是對外公開的,歡迎外面的人都來聽講。講經也不能中斷,四眾弟子都應當發心。早晨早課念佛,念一個半小時,就像打佛七一樣一支香。『上午研教,下午念佛,晚上講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這是我們淨宗的學風、道風。
每個月我們提倡打一次佛七。打佛七的時候,研教停不停止呢?不停止。打佛七的人在念佛堂念佛,我們另外有教室去研教,只有主持佛七和護持佛七的同修,他們這七天不能參加研教,要護持佛七的道場。佛七期間晚上照樣講經。這有好處,因為來參加佛七的人,有很多不是我們本地的,是從外面來的,平常聞法的機會很少,正好是機會教育,我們講一點佛法給他聽。所以佛七從第一天到第五天都可以講經,第六天晚上大回向,第七天作三時繫念,這兩天晚上不講經,其餘天天都講經。希望我們每一個地方的淨宗學會,都能夠這樣認真去做。
3、修行—清淨‧平等‧覺
修行要真誠、老實,最要緊的在《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是三寶啊!你們一進佛門要皈依三寶,三寶是『覺、正、淨』,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在經題上是三寶具足。不但是三寶具足而且是三學具足;三學是『戒、定、慧』,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我們淨宗同修修的是什麼?就是修覺、正、淨。阿彌陀佛就是覺、正、淨。你們在《無量壽經》上念過的,世尊曾經給阿難說:『你們要不要見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如果修成清淨、平等、覺,我們也就是阿彌陀佛了,自自然然就是阿彌陀佛的千百億化身;你是阿彌陀佛化身,你怎麼會不到極樂世界去呢?當然會去嘛!所以要曉得淨宗的《無量壽經》,五經一論,教我們修什麼?就是修清淨、平等、覺。我們的心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淨?所謂『清淨』是妄想、分別、執著、煩惱少了,毛病習氣少了,這就有進步,這就是功夫得力了。
如果每天讀經、念佛,毛病習氣還是那麼多,心量還是那麼窄小,那沒有用處!我們想想佛菩薩是什麼心?佛菩薩是真誠、清淨、慈悲,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沒有想自己;我們要學佛的存心,就是念念為眾生,盡心盡力幫助佛法,幫助眾生,不要想自己;自己沒有了,你才真正得自在。我們學佛為什麼沒有成就?雖然想眾生,自己還佔一大半,所以你不能成就,你得不到感應。什麼時候才能把自己忘掉,全心全力為眾生?諸位常常念到經文上的一句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是諸佛菩薩的心量,我們要學。心包大虛,量周沙界,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的心量;為什麼現在心量這麼小?兩個人住在一起都鬧意見,都不能相容,你還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學佛,頭一個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容忍,要能包容,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去責備對方,去想自己,這才能解決問題,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
4、內省‧改過消業障
在中國歷史上,舜王大家都知道的。中國講二十四孝,第一個就是舜王,他是孝道的表率。他是怎麼做的?他自己的母親死了,父親娶了一個繼母,繼母生了一個小孩,當然愛護自己的小孩,卻對他很刻薄,而父親又聽繼母的話。在日常生活當中,幾乎處處都惹父親生氣,他沒有覺得父母不對,完全反過頭來,從自己身邊去想:到底什麼地方做錯了?完全作自己『內省』的功夫。這樣幾十年下來,父母終於被他感化了。大孝啊!真正是做到了六祖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舜王的眼中別人沒有過失,過失都是我自己一個人。為什麼別人會對我不好?不怪別人,怪自己;做自己反省的工作,真正懺悔改過自新,這樣才感動父母。以後被堯王知道了,堯王發現這個人了不起:他在家裡能夠把一家人變得和睦,以後影響他的鄰居鄉里,讓一個地方的人和善。這個人將來要是作國王的話,必定能夠把一個國家都帶好,所以把皇帝位子讓給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這是世間的聖人,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的典型。
所以真正修道人,不要看別人的過失,所有的過失都是自己。人家為什麼對我們瞪眼睛?為什麼罵我們不罵別人?我們自己去想:是哪個地方對他不起?哪個地方我們做錯了?哪個地方惹人生煩惱?所以修行沒有別的,能夠回頭、反省、改過,這叫真懺悔,這才能消業障。如果說處處都看到別人過失,自己沒有過失,這個人決定是三塗眾生。夫子說:「其愚者不足怪矣!」不必說了,這個人是搞三塗六道的。
經教我們一定要深入,永無止境的深入,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在菩薩位次上才能提升,十住提升到十行,再提升到十回向,再提升到十地。我們念佛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從凡聖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餘土,再提升到實報莊嚴土,這才是真正聰明人。不斷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空過了。
《華嚴經》大家雖然沒讀過,也聽過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教我們如何修學大乘菩薩道。菩薩法裡面就是一個人——我自己是凡夫,我自己是學生,除我之外都是諸佛,都是菩薩;所以善財一生成佛。我們今天學佛——只有我是,你們都錯了。這種心態你怎麼能成就?每天增長我執、我慢。這個不得了。這是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不是消業障,是天天在增長業障。
5、學佛從起心動念處下手
佛菩薩是我們的表率、榜樣、模範,我們要向他學習,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念頭才動,心裡馬上想一想:我這麼做,可不可以做大家的榜樣?你能從這上面去著眼下手,你的修行就會有進步。我們走到路上想吐一口痰,立刻就想到:我隨便吐痰,可不可以做社會大眾的榜樣?這個念頭一起來,你自然就不敢吐了。現在吃糖果包裝都很漂亮,紙屑可不可以隨便丟呢?你有沒有想到佛給我們說「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樣子給人家看,我這樣做像佛菩薩嗎?像佛菩薩弟子嗎?這紙屑隨便丟,我就對不起佛菩薩。今天你們諸位穿的T恤,上面寫著:『彌陀弟子』;你所作所為,對得起阿彌陀佛嗎?阿彌陀佛教你這樣做的嗎?所以我們自自然然就收斂了,就不敢犯規矩了。
新加坡治理得很好,法治啊!罰得很重。我們不要人罰,我們有良心常常想著阿彌陀佛,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要對得起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的好學生,是社會大眾的好榜樣,這叫修行。從哪裡下手?就從這兒下手——依教奉行。經典上怎麼教我們的?我們能想到這些,能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不違背佛的教訓。這就是自行化他,真正做到了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說」是別人向我們請教的時候,我們熱心為他解說。只要你做得好,自自然然感動你身邊的人,感動你的鄰里鄉黨。
如果你做久了,功力深了,你能夠感化這個社會;受你感動的人一定會向你請教,這就是機緣成熟了。你要詳細給他說明,勸導他學佛,告訴他學佛的好處:學佛的人心地清淨,清淨就是心地沒有污染;心地平等沒有高下,有高下就不平等,不平等當然就不清淨了;而大智大覺,是從清淨、平等裡面生的,你心不清淨、不平等,就生煩惱不生智慧,就會迷惑顛倒,這怎麼得了!
人生在世,光陰很短暫,做如來弟子,尤其做彌陀弟子,是第一稀有難逢啊!彌陀弟子,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尊重。你要到十方世界諸佛道場去參訪,諸佛如來看到你是彌陀弟子,都會特別招待你。可是我們所作所為起心動念,如果沒有替阿彌陀佛增光,反而天天給阿彌陀佛臉上塗糞,那就壞了!做一些昧良心的事情,盡搞貪、瞋、癡、慢,還掛名『彌陀弟子』;你不是丟阿彌陀佛的人嗎?這個事情怎麼能做呢?希望諸位同修常常反省。
我們早晚課誦,早課就是希望我們要發『同阿彌陀佛一樣的大願』;他發四十八願度眾生,我也要發四十八願度眾生。晚課念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是『持戒念佛』。這一段經文,特別是用來教誡末法時期的眾生,我們業障習氣太重了,起心動念所犯的毛病太多,佛在這段經文裡都說出來。我們讀了之後,要反省有沒有這些過失,有過失趕快要改啊!沒有,更要勉勵自己,不可以犯這些毛病。所以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是戒品,它的內容就是五戒十善詳細的說明,真正是難得!
6、末法時期的救命經—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可是我們的毛病習氣,實在非常之重。這是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我們也要把這個原因找出來。為什麼念佛人不能往生,還要墮三塗,毛病到底在哪裡?念佛功夫為什麼不得力?為什麼不能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
為了這些問題,我們才選講《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這部經我講了三遍,在美國、台灣、新加坡都講了一遍,以新加坡所講的最詳細,因為我有足夠的時間。這個錄音帶現在有同修,已經把它整理成文字,等我看了之後稍微修改,書就可以印出來。這一部經,是世尊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說的,給我們講容易犯的種種毛病,這裡面的毛病你只要犯一條,你念佛就不能往生。如果條條都犯,那就嚴重了。所以我講這部經的時候,特別說明這部經,是末法時期的『救命經』,一定要認真學習。
通常我們自己有些什麼毛病不知道,佛這麼一說、一分析,我們就瞭解。雖然是講經,裡面還有許多意思在講台上我不好說,所以我講的只是點到為止,不能細說,細說要得罪人,希望大家細心去體會,救自己要緊。我們能救自己,才能夠幫助別人,才能夠弘揚佛法。遠紹如來,近光大法的事業,我們才能承當。出家弟子如是,在家弟子也不例外。
佛法是四眾同修共同的大業,我講過很多遍。我們期望一個道場興旺,道場裡面有三種人,有能力、有天賦、有興趣的學講經;對這個沒有興趣的學法器、學儀軌,主持念佛堂領眾修行;這兩方面都不行的,就做護法做內護,就是做道場裡面的行政工作,把事務工作來承擔,三種人配合,這個道場就興旺了。佛法才能弘遍世界,利益社會大眾,無量功德要靠這三種人合作。
7、勸信‧勸願‧互讚
晚上講經的時候,念佛堂的法師要勸大家聽經,不可以說:『念佛就好了,聽經有什麼用?』這個話雖是沒錯;對誰說的呢?對上根利智的人說的,因為他一切都通達了。另外是對善根、福德、因緣具足的人說的,因為他決定沒有懷疑,功夫不夾雜,行!只有這兩種人行。這兩種人太少了,一萬個當中難得一兩個。普通人都是中等根性的,中等根性的人信心、願心都不足;怎麼樣加強他的信願呢?聞法。所以聽經就很重要了。你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沒有打個佛七、禪七;你們查大藏經,沒有啊!
為什麼『行門』的事情,釋迦牟尼佛不提呢?你只要有信、有願,自己就會幹了,那還用得了人家教嗎?所以佛一生對大眾的貢獻,就是勸信、勸願。因為你有信、有願自然就會去做了。所以一定要勸人聞法,才不辜負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法。
講堂裡面的法師,一定要勸聽眾到念佛堂裡念佛。為什麼呢?光聽經,聽了不做,不念佛,沒有用,不能往生。這就是彼此要讚歎,古德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出家人彼此互相讚歎,佛法就興旺了。不但我們本宗的人要讚歎,我們對別宗的人也要讚歎,這個道理我在講席上講過很多次了。我們要有這個雅量,要有這個認識,無量法門都是佛說的,你要是說:『我的法門好,那個法門不好。』我問你:你是不是在謗佛?謗佛是什麼罪呢?墮阿鼻地獄。你說:我念佛念得很好。你念得很好是一回事,謗佛這個罪業你就得承擔;何況你犯了大戒,犯了菩薩戒——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毀誇他人,在《瑜伽菩薩戒本》裡是第一條重罪,墮阿鼻地獄的。多少人造這種罪業不知道啊!將來墮落的時候,冤枉啊!《梵網經戒本》裡沒有列這個在重罪裡頭,是列在次一等的;《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本》裡是第一條——不可以自讚毀他。對於其他法門,我們尊重,我們讚歎!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聖一法師聽我講經,聽了三天。那個時候我跟他並不認識,他回去之後,鼓勵他的信徒來聽我講經;這個很難得!他是學禪的,我是念佛的,沒有門戶之見值得讚歎啊!又邀請我到他禪堂裡面講開示。我到大嶼山寶蓮寺,那個時候他還年輕,禪堂裡有四十多個參禪的,每天坐香,他請我去講開示。我總不能說『學禪不好,念佛好』。所以我在禪堂裡讚歎禪,好在我還有一點口頭禪,還能應付得了。過去我講過《六祖壇經》,永嘉《禪宗集》、《證道歌》、三祖的《信心銘》......禪宗的東西我講過不少,所以還有一點口頭禪,拿去勉勵、讚歎他們。讚歎聖一法師、讚歎道場、讚歎大眾;僧讚僧,使他們對這個法門更有信心,對他的法師更尊敬,我們幫他忙。
這個方法從哪裡學來的?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以後我又在《華嚴經》上看到彼此互相讚歎。所以我跟聖一法師就成為好朋友。我和新加坡演培法師也是老友,他修『彌勒淨土』,我修『彌陀淨土』,不一樣啊!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到兜率內院。他請我去講演,我也不能說:『彌勒淨土雖近,不容易去!』不可以這樣講法。我不能自己讚歎自己,不能毀謗他,他在那裡已經教二十多年了,那麼多人都跟他學彌勒淨土,我們不可以破壞人。古德所謂:『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所以我到那裡,讚歎彌勒菩薩,讚歎彌勒淨土,彌陀淨土一字不提,這個是禮貌,是我們應當要做的。
如果到一個道場,批評這個道場,自己讚歎自己所學的法門,這是無知!你一聽,這個人連常識、普通禮節都不懂。可是現在這樣的人很多很多,真正通達,懂得的人反而不多。我讚歎禪宗,當年在大嶼山我離開的時候,有同修問我:『法師,禪這麼好你為什麼不修?你為什麼念佛?』我回答他:『我根器不夠啊!禪,上上根人修,我是下下根人,只好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說的都是實話。所以要學諸佛菩薩,常常捧別人,把自己壓低一點,絕對有好處——破除我執、破除我慢!
『我執、我慢』是我們修行人的致命傷,是最嚴重的病毒,佛教給我們用這些方法把它消除——無論在那個地方,我們總是低姿勢,總是處處不如人,人人都比我強。這是真的!人人都有他的長處,是我所不及的。能這樣我們的心自然就平了,貢高、我慢的習氣自然就降伏了,對於自己的解行,會有很大的幫助。
8、念念為佛法‧為眾生
希望我們同修共同努力,認真的去學習,特別是對於教理上的探討、研究、深入,非常重要,不能夠疏忽了,要盡心盡力去做。尤其是諸位在此地,真的是大好因緣,一生當中難得遇到,不要讓自己的光陰空過。共同努力來學習,不但做為學佛同修的好榜樣,也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好榜樣。讓社會大眾看到學佛的人都很善良、很守規矩、很守法,你就會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社會大眾尊重你,就是尊重佛法,愛護你就是愛護佛法;佛法自自然然在這個地區。這個社會。這個國家就能夠推廣發展,這是諸位的莫大功德。
如果我們學佛,言行樣樣都不如法,社會對我們起反感,這不但是害你個人,你把整個佛法的前途都毀掉了。人家一聽你是佛教徒——佛教徒不守法,佛教徒亂七八糟,這還得了嗎?你把佛法形象破壞了。所以我們學佛,要做社會的好榜樣,決定要守法。現在一般人最難遵守的,是大家所說的貪財。為了貪財想盡辦法逃稅;這個不如法,這決定是錯誤的。澳洲這個國家負債,國家經濟很困難,我們納稅是應當的。學佛的人還要修慈善行,常常慈悲救濟,這個國家有苦難你不救他,決定不應該。佛在經上講的,佛弟子決定不逃稅,你逃稅你就違背佛的教訓了。
何況學佛,你將來成佛,你度眾生的法緣要盛。法緣盛是要結緣;你今天納稅,是跟這個國家有緣結緣;這樣的好事我們為什麼不做呢?我們跟眾生有緣,跟這個地區、這個國家有緣,將來你成佛作菩薩,你到這個地方來教化眾生,你的法緣殊勝啊!所以念念不要為自己想,念念為社會、為眾生想,就是為佛法想。學佛要從這些地方學起,細節太多了,說之不盡,希望大家能舉一反三。
明天我跟諸位略略的說一說,我們淨宗修學的綱領: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因為時間短只能夠簡單的介紹,詳細的,我過去曾經講過『淨業三福』這個題目,最好多聽聽,知道我們在生活當中應該怎麼做法,謝謝諸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