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印度佛教故事 (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當佛陀講解佛法時,舍利弗都隨侍在佛陀的身邊。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敞衣待王(達摩蜜多)

月氏國王旃檀罽昵吒信奉佛教,是佛教的一位護法王。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婆誘化(提婆菩薩)

一般來說,宗教總是與迷信分不開的,兩者可謂同理連枝,榮枯與共。但事實並不盡然,宗教也有反對迷信的時候。以空為宗的大乘佛教中觀一派便是如此,他們的教義中無神與反迷信的內容非常之多,而且反得極為徹底。且不談其教義到底如何,這裏卻有一個大乘教徒破斥世俗迷信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兄弟,於佛陀回國傳教之時剃髮出家,加入了僧團。提婆達多為人機智聰明,富有才幹,但卻一直懷有野心,想取代佛陀,出任僧團的領袖。當佛陀年近老邁的時候,提婆達多提出建議,勸佛陀退休,由他掌管僧團,遭到佛陀的拒絕。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婆之死(提婆菩薩)

 提婆是龍樹門下高足,繼龍樹之後繼續於南印度傳播大乘佛教。據說,他曾像龍樹一樣,也感化過一位南印度國王,使之皈依敬重佛法。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人和鱉

 據《六度集經》卷三《理家本生》改編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生童子

從前,印度有一個大國叉屍羅國,國王叫提婆王。提婆王膝下有十個王子,各自統領一個小國。善住王子統領的國家最小,但國力穩固,百姓生活富裕。鄰國有一個惡王叫做羅目侯,十分眼讒善住國的富庶,於是派兵侵略。善住國王雖然盡力抵抗,怎奈寡不敵眾,丟失了國土。他只好向父王的得叉屍羅國逃去。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雪山童子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雪山童子的求道者,只要有益於人群的事情,他都肯任勞任怨,犧牲自己,實踐種種苦行。因為他的作風如此,所以他能通情達理,看透人生的裏裏外外。同時,他深知生死苦惱是怎麼回事?所以,不論地上海底有任何寶物,他都不看在眼內,簡直把它視為塵土,無動於衷。他心目中只為求道,為了這個目的,他決心不惜放棄財產、妻兒、住宅、僕傭和一切身外物,甚至也不在乎拋棄肉身。他拋棄世上的一切,並非希望到得天上的世界,而只希望專心修道、證悟,體會生命的真正樂趣。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貪吃的比丘

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優波笈多尊者繼承了佛陀教化的事業,繼續在摩陀羅國的那哆婆哆寺弘揚佛法,度化眾人。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個禮拜佛陀的人(須菩提)

 ()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辨欲見彌勒(清辨比丘)

龍樹的中觀思想經提婆傳至羅(目++)羅,後來的線索便不清楚了。據估計,中觀學此後可能逐漸衰微下來,極少有人研習,尤其是到公元四、五世紀無著、世親的唯識學說發展起來之後。然而,到了公元六世紀時,中觀思想又一度盛行起來,清辨是當時恢復這一思想的主要人物之一。清辨是南印度株刺耶山人,剎帝利種姓,曾至中印度學習大乘佛教的各種經典,尤其偏好龍樹的中觀學說。學有所成,便回南印度傳教,弘場中觀思想,曾做過南印度五十餘所寺院的住持。然而,清辨生活的時代,無著、世親的唯識學說是印度佛教的主流,門風之盛,傳播之廣,絕非其他各宗各派可比。在當時人們的心中,唯識學說已代表了佛教思想發展的最高水平,無出其右者。然而,清辨以龍樹的中觀考究唯識學說,卻發現了這一理論有許多難通之處。為了弘揚中觀,清辨便想尋找唯識學者護法進行討論。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殺兩人半(月氏國王)

旃檀罽昵吒王統治月氏國時,在其西邊也存在著一個強大的國家安息。安息國王性情殘暴,窮兵黷武,經常進行侵略戰爭。有一次,他統帥大兵,向月氏國發動了軍事進攻,遭到月氏國的強烈反擊。結果據說有九億安息人被殺,安息王狼狽逃竄。戰爭結束之後,月氏國王召集群臣說:「這場戰爭我們取得了絕對勝利,殺死安息國兵九億人,我因而犯了殺業,罪孽深重。不知這樣的罪孽能否消除?」大臣們回答說:「大王啊,你一戰之內殺人九億,罪孽太深,恐怕是難以消除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鳴之號(馬鳴菩薩)

馬鳴是佛教史上的聞名人物,精通佛典自不待言,文學創作也是他的拿手好戲。然而,「馬鳴」卻不是他的真實姓名,而是人們送給他的雅號。其真名實姓是什麼,早已不為人們所知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者求雨

從前,罽賓國有一位名叫善見的比丘。他悟得天界的四禪定,並具有五種神通,參修得悟之後,常常異想天開,對別人誇耀: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名童子(龍樹菩薩)

 在佛教史上,絕大多數名僧大德都是具大智慧的人物,有許多人甚至在童年時代就已博取了聲名,印度的龍樹如此,來漢地傳法的鳩摩羅什也是如此。前者少年時代學習婆羅門教,後者自幼隨母出家學佛,皆以學識淵博著稱。他們所以能以年少聞名,除了確實有些聰明之外,大概也是勤奮治學、刻苦讀書的結果,這也是大多數僧人少年出名的訣竅。然而,也有例外。印度的鳩摩羅馱也是少年出名的人物,但其出名卻起因於一件平凡小事,與刻苦攻讀倒沒什麼關係。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淺論「迦留陀夷」

前言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嗚的身價(馬鳴菩薩)

馬鳴出生在中印度一個婆羅門家庭,其信佛出家、博取聲名都是在中印度完成的。但一個突發事件卻使他的命運發生了巨變,他被帶到印度北方,在那裡走過一生極為重要的階段。這一突發事件就是中印度國家與北方月氏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隻眼提婆(提婆菩薩)

在印度的大乘佛教中,提婆也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人物。他出生在今日的斯里蘭卡,後到南印度跟隨龍樹學習大乘佛教,終成為著名的大乘論師。但提婆卻是有個生理缺陷的人,據說只有一隻眼好使,另一隻眼卻失明了。他的另一隻眼是怎樣失明的呢?佛教有一個故事流傳下來,正好是解釋提婆失明之原因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躬身侍火(達摩蜜多)

人一旦有了地位、權勢、名氣,除了極少數者能不為所動,保持原有的生活習慣之外,大多數人便會心存傲慢,不思進取,更上層樓,轉而追求淫樂,貪圖享受。然而,許多佛教僧侶並不如此,無論他們的道行如何高,名氣如何大,都仍然是虛懷若穀,繼續從事其平凡的事業。有的甚至更為過分,反而去做一些更為低賤的事情。達摩蜜多就是如此。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秦王雅頌(玄奘法師)

玄奘西去印度求學時,在今日印度阿薩姆邦的西部存在著一個名叫迦摩縷波的國家,國王的名字叫拘摩羅,崇尚知識,虛心好學,選賢聘能,招攬才俊,四方博學多識之士受其重用者極多。當他聽到玄奘自中國唐朝來印度學習佛法的消息後,便多次發出邀請,希望與這位來自異國的佛教僧侶見面,交個朋友。拘摩羅王崇敬的是有學間的人,對有學問的佛教高僧自然崇尚有加,但對整個佛教就不怎麼敬重了。他邀請玄奘,自然也是衝著玄奘本人的名氣來的。那時,玄奘正在戒賢論師門下受業,怕誤了學業,他幾次回絕了拘摩羅王的邀請。後來,戒賢論師對他說:「欲報佛恩,當弘正法。拘摩羅王向來崇尚外道,現在邀請沙門,正是我教的一大善緣。如能使拘摩羅王藉此機會改信佛教,則是佛教發展的大好時機。希望你能發揚捨身求法的精神。不辭辛苦,去與拘摩羅王見上一面,設法感化他。」玄奘推辭不過,只好來到了迦摩縷波國。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