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我不和,我要跟他和
柔和是外表,跟任何人相見和顏悅色,一團和氣,中國人講和為貴。他跟我不和,我要跟他和,譬如在人事環境裡面,那個人對我有誤會,我們明瞭,他不了解我,我了解他。或者他是自己產生誤會,或者是受別人的兩舌挑撥,他聽信別人的謠言對我產生誤會。我們清楚,他毀謗我、批評我、羞辱我,我們對他不必辯論,我們完全接受。古大德、佛菩薩教給我們,我們接受過來,認真的反省,他的批評我們想想,有沒有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要是有,感謝他,他提醒我們,我馬上改過;沒有也很好,他提醒我不要犯這個過失。不但不怨恨他,還感謝他,他肯照顧我,他肯教訓我,我們用感恩心回報,久而久之,他也覺悟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皆要捨棄
「前引《圓覺》,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這是《圓覺經》上講的,這個意思很深,前面也說過。正如《中觀論》上所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世間法、十法界依正莊嚴皆是因緣生法。諸佛如來應化在這個世間,眾生有感是因,佛菩薩來應是果,還是因緣關係。所以佛法因緣生,換句話說,佛法到底有沒有?沒有,因為有世間法才有佛法,對立而生的,世間法沒有了,佛法也沒有了。所以佛教導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就教我們二邊都要捨。世間法捨掉了,你心裡還留個佛法,錯了,自性清淨心中一法不立。沒有法,哪來的佛法?你有過失,佛用個方法把你糾正過來,那叫佛法。你沒有過失,佛法就沒有了。所以要曉得,淫怒痴是世間法,戒定慧是出世間法,統是因緣生法。你真正了解了,二邊不住,那就是梵行。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這個社會,無論什麼境界,順境逆境,細細去體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因為五十三位善知識裡頭,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逆境順境、善緣惡緣統統具足。你看善財怎麼應付,那就是智慧的應付,中道的智行,二邊不離、二邊不即,不即不離,行菩薩道。佛法與世法確實就像《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這一切法包括佛法、包括世間法,全包了,「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尊講三轉法輪
聰明極頂的人,我們見過一個人,這大概是四、五年前,深圳黃忠昌居士聰明絕頂,才三十出頭。他聽到這個因緣跟別人的想法不一樣,聽到極樂世界他真的就想往生、他就想去,聽說念佛三年可以走、可以成就,他就閉關三年,向小莉給他護關。向小莉福報從哪來的?這三年護關來的。他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每天不中斷,用的是諦閑老和尚傳授的方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再幹。念到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他預知時至,他就往生了,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去了。這是什麼?一等一的聰明人。給大家做證明,世尊講三轉法輪,三種方式教學,第一種對聰明人,指示你,這種人善根福德深厚,很聰明,一告訴他他就明白了。黃忠昌這樣就是一等人,他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就成功了。第二種人,這是絕大多數的人,中等根性,不是上根,也不是下根。用什麼?用勸,勸導,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都是對這種人的,不上不下,自以為很聰明,意見很多,想法、看法很多,耽誤了。第三種人,這下根人,勸,勸不動,不相信,要什麼?拿證據來,親眼看到他相信了,他沒看到不相信,所以叫作證轉。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證明,歷代祖師大德都給我們作證,黃忠昌是特別給我們示現一個證明,兩年十個月功德圓滿。我們比不上人家。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尊最後的教誡
出家一定要學《沙彌律儀》,沙彌十條戒,前面就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個不妄語裡頭特別註明,包括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五條叫根本大戒。有時候經論裡面特別講根本大戒只有四條,那就是不飲酒這一條不算,前面是殺盜淫妄,這四個是根本戒。不但在佛法裡是根本戒,幾乎所有宗教裡都是根本戒。我們看《古蘭經》,看基督教的《新舊約》。這幾年我們編了一個小冊子,這世界上比較大的十個宗教,從他們經典裡面節錄下來,有關於倫理、道德、因果、戒律這些教條,我們把它節錄下來,一看都有,每個宗教都講殺盜淫妄,不能不守。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尊教給我們與大眾相處的四條戒
「言和」,就是四攝裡的愛語。四攝法是世尊教給我們與大眾相處的四條戒。人不能夠脫離人群,跟大眾在一起我們要怎麼做?這就是四攝法。我們當年,一九九九、二000年我們在新加坡團結九個宗教,做得很成功。當時新加坡有一位部長,曾士生先生,他問我:你用什麼方法能把這些不同宗教團結起來?我說這是佛教給我的。他很驚訝,佛教的,佛怎麼教的?四攝法。他對這個很重視。四攝法裡頭第一個是「布施」,這個布施,我們用現代人的解釋,送禮。人跟人往來的時候頭一個就是要送禮,禮多人不怪,你要懂得。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