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學跟世法不一樣的地方

佛法修學,不在聽得多少,學得多少,是在你放下多少,這個重要!聽得再多,一樣放不下,還是博地凡夫。佛法真正的德用、好處,你一點都沒嘗到,你依舊生活在六道,所謂是煩惱跟痛苦的世間,你沒有得到法喜。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樣的地方。世法是「為學日益」,學的知識天天增加了;為道不一樣,「為道日損」,要天天放,統統都放下沒有了,全部現前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修學從布施下手

我跟方老師學習的時間不長,大概只有三、四個月,老師給我講「佛經哲學」,我才知道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有很深的道理、有很深的學問。我跟方老師認識是在春天,我記得那年是二、三月的時間,我跟章嘉大師認識是七、八月秋天的時候。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師見面就動了這個念頭,向大師請教,這提出頭一個問題,方老師告訴我佛經哲學,我知道佛經好,佛法的偉大。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修學的祕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我們念阿彌陀佛,句句聲聲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對這個世間親情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欲望要放下,這東西障礙,還有你學的這些東西也要放下,你不放下是所知障,全是麻煩。這些東西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遵守戒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到大徹大悟再廣學多聞,這就對了。沒有大徹大悟不可以廣學多聞,善財童子在《華嚴經》五十三參教給我們的。你看他在沒有徹悟之前,他跟文殊菩薩,文殊是他的老師,在老師會下成就定功,成就了根本智,根本智是般若無知,把所知障放下了。根本智得到之後,遇到緣,智慧自然生起,變成什麼?變成無所不知。這個時候老師就叫他去參學去,完全開放了,去參學,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是什麼?成就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他學得快,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一接觸就明白,一點都不費力氣。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修學的次第一定是先小後大

在佛法裡面,世尊在《佛藏經》裡說過,《佛藏經》是一部經的名字,不是《大藏經》,是一部小經,佛在這個經上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釋迦牟尼佛的教誨,釋迦牟尼佛重視修學的次第,一定先小後大。小乘是什麼?小乘教你怎麼做人,怎樣做個好人,怎樣做個善人。經典一展開,「善男子、善女人」,那是有標準的,持戒、守規矩,這才叫善人。所以佛教在中國小乘經典翻譯得非常完備,跟現在南傳巴利文的《藏經》一對比,我沒做過這個工作,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大概巴利文經典比我們只多五十部的樣子,全部差不多三千多部,巴利文只比我們多五十幾部,你就曉得這個翻譯是多麼完整。在隋唐時候小乘有兩個宗派,成實宗、俱舍宗,是學佛的人必須要學習的,在這紮根,這佛教小學。可是到唐朝中葉之後,我們這些祖師大德就不學小乘了。所以到宋朝的時候這兩個宗派就沒有了,現在不是研究佛教歷史的都不知道有這兩個宗派,這兩個宗派大概失傳一千年了。那怎麼辦?小乘不要了,去學大乘,這行嗎?這是釋迦牟尼佛所不許可的。我們的祖師大德就用儒、用道代替小乘,成績不錯!差不多一千三百多年來,無論是哪一宗,人才輩出,說明成績可觀,祖師們沒有做錯。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修學不同於世間法

佛法修學跟世間法的觀念不一樣,胡適之所提倡的為學要像金字塔,先要博,慢慢的精,這是世間的。佛法求學的方法,把金字塔顛倒,先專後博,是這個學法。最初都是一門深入,為什麼?你的心才能清淨。多的時候,必定起分別,心得不到清淨。自古以來,中國這些祖師大德,諸位看看《高僧傳》、《居士傳》,就曉得所有成就的人一生都學一樣東西,一門深入,入進去之後才求博。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