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決定生善根、引善緣、結善果,這肯定的。如果是近於迷的意思,那一定生煩惱。生什麼?自私自利,以為身是我,以為起心動念的是我。這一關很難破,這一關破了才叫入門。真入門,智慧就開了,你就知道該怎樣去做。譬如今天我們講佛法,我要從哪裡做起?從持戒做起,肯定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落實,為什麼?他覺悟了。他還沒有做到,你就曉得他還在迷,還沒入門。入門就覺悟了,入門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入門,心浮氣躁的這個習氣完全沒有了。心浮氣躁,連世間法都學不到,就是世間聖賢他學不到,世間知識他可以學到。聖賢的,世間聖賢表面他能學到,實質他學不到。

這個裡頭說起來,很深的學問,在哪裡?世出世間典籍裡頭全是。你沒有恭敬心,你讀不懂,聽不懂。《起信論》上馬鳴菩薩教導我們,用什麼樣心態聽講?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心緣相,就對了,這叫妙用。聽講是隨緣,三個都離開了,這三個都是迷,三個離開就是近於覺意。那我們讀經、誦經,不執著文字相,文字是言語的符號,不執著言語、言說相,讀經、看經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名詞術語;不執著心緣相,我看它這是什麼意思、那是什麼意思,它沒意思。這種心態去讀經,念得字字清楚,句法、段落分明,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讀了會開悟。惠能大師用這個心聽,一聽就覺悟了。不定什麼時候,不定什麼場所,不定是什麼緣分,豁然大悟,這裡頭有個道理,就是你的心清淨平等。清淨心開小悟,平等心會開大悟,大徹大悟。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二0三集)2013/3/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