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年曾經勸過別人,四弘誓願前面兩願現在幹,認真幹;後面兩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那兩願到極樂世界再辦。我是把它分成兩段,現前要發度眾生的大願,要發斷煩惱的大願。一門深入不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識,一門深入的目的是在一心不亂,這個要知道。如果求知識,求智慧當然也行,一門深入,得定之後開慧,那個智慧一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智慧開了。

平常功夫從什麼地方去測驗?煩惱輕,智慧長。我們想一想,我們的煩惱今年跟去年比是不是少?智慧是不是增長?果然如是,我們的功夫得力,有進步。如果是跟去年還差不多,甚至比去年煩惱還多,那你就退步,你毫無進展,你往下墮落了。這個是自己勘驗自己最好的方法。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轉是什麼原因?你有冤親債主,冤親債主有強烈的怨心。他怨什麼?他要報復你,他要障礙你,有這種強烈的心,你得接受他的報復。這一生退轉,報完了,這個帳了了,來生他不會障礙你了。所以一個人的修學到成功要千錘百鍊,在輪迴裡頭打滾,鍊到純真就超越了。你還沒有鍊到純真。

可是也有提前的,那是什麼?那真正覺悟了,真正放下了,真正勇猛精進,可以把過去修行不足的地方在一生當中補滿。那是什麼人?像鍋漏匠那種人,像修無師那種人,像我們所見所聞的,不少,還挺多的。他們一心念佛,除一句佛號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所以你看他慈悲到極處,遇到任何人笑咪咪的,你幹什麼他都說好,他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笑咪咪的。為什麼?他心裡沒事了,全放下了。好,與他不相干;不好,與他也不相干。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供養裡面第一個,這是根本,決定不能疏忽,沒有這一條,後頭都做不到。第一條是根,「如說修行供養」,佛在經上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幹。你看前面常行布施,我們真幹,煩惱習氣放不下怎麼辦?菩薩舉個比喻,告訴這些學佛的朋友,如果有人無緣無故奪取你一塊錢,你生不生氣?馬上就生氣了;人家無緣無故給你一塊錢,你很歡喜。這說明什麼?喜跟怒。給你,你歡喜;把你搶走了,你生氣。這是什麼?這叫煩惱。煩惱從哪來的?從這來的。實際上是從你的心,你的心對財沒放下,所以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另外一個人是:這一塊錢小事情,他要奪去,給他吧!一塊錢沒什麼,他給我,我也不很歡喜。菩薩說:這個人看破了。把這個一塊錢提升到一百塊錢、一千塊錢、一萬塊錢、十萬塊錢、百萬塊錢、千萬塊錢、億萬塊錢也這樣看法,貪就斷掉了。最後看到,我的身心是假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包括身體,何必得了就歡喜、失了就懊惱?沒這個必要。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上有這個比喻,無漏善法一歌羅分,勝有漏千分故也,有漏的千分只能等於無漏的善一分。什麼叫有漏善,什麼叫無漏善?同樣是行善,有分別、有執著就叫有漏。我們今天做一樁善事、好事,常常念在心上,我今天做了善事,這叫有漏善。做了好事忘掉了,如同沒做,心裡乾乾淨淨,一絲毫念頭都沒有,這叫無漏善。無漏善的一分抵得有漏善的一千分。今天這個世間修無漏善人家不幹,要修有漏善。

寺廟裡頭捐錢,造一根柱子,柱子上還刻上名字,唯恐人不知道。你們到寶蓮寺,香港寶蓮寺,大嶼山去參觀,寶蓮寺的大佛,你看每一塊瓦上面都有名字,哪個人捐的,我去看過。如果我們有這個心、有這個念頭,這個善就是有漏善;沒有這個念頭,是無漏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度眾生的願心不退。本頌分三大段,這是講這個地方所說的偈頌,前面第一段是「讚佛」,第二段是「發願」,「在末後四句偈,則為請佛證明,法藏比丘發願已,即請世自在王如來為作證明」。我,是法藏比丘自稱,我的願、我的行,「所具決定堅固之力」,他發的願是真願,不是假的,永遠不會變更的,不會改變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