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第二「天乘」看起。六道眾生,天是最高的,也是最殊勝的,六道裡面樂多苦少。「天者謂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有這四門好處,這生天。天有二十八層,分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一般生天多半是欲界,為什麼?七情五欲沒斷,他修上品十善,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所以他的果報非常殊勝,在六道裡頭得最高的享受。那個上面,色界天以上,大概都是真正修行人,所謂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神仙也在欲界。
如果斷欲的,他就到色界,甚至於到無色界,那是相當的定功。佛門所說的四禪八定,這是色界、無色界的因行。四禪,分配在四禪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定比這個更高,在四空天。四空天裡面,沒有物質現象,沒有肉體,我們通常稱它為靈界,它只有神識,世間人稱之為靈魂。而且在這個地方停留的時間很久,我們無法想像。沒有身體之樂,這最樂的了,有身體,有很多拘束。譬如色界天人,沒有欲,有身體,他還需要居住的環境;無色界天不需要了,真正得大自在。
下面說,「天以十善為乘」,這個一定要記住的,等於說生天你怎麼去,交通工具,乘是交通工具,這交通工具是十善業道,修上品十善,這個人就生天。「運出五道」,就離開五道,五道是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他離開這個五道,他生到天道去了。「更能修習禪定」,如果修十善,還加上禪定的功夫,「即生色界、無色界天,故名天乘。」佛的經教裡頭對於天講得非常清楚。我在早年剛剛出來講經,那個時候住在韓館長家裡。她的鄰居有一個天主教的教堂,這個教堂有個神父,也很難得,他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政治大學文學院的院長。我們也常常在一起,他對於佛教也很有興趣。
那個時候我藏著有一部《大藏經》,他知道了,向我借,我借給他看。看了之後很歡喜,告訴我,佛教對天上的記載好像比《聖經》講得更清楚。我就告訴他,確實如此,因為我讀過《聖經》。為什麼說得這麼清楚?釋迦牟尼佛去過,不止去過一次,多次去過,所以對天上的情形非常熟悉,這天道。一般人不知道佛法,認為天道就是最高的,都希望能生天,這也是個好事情,不是壞事,佛菩薩也贊成。接受佛法之後才曉得,還有比天道更殊勝的,後面這三種。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五集)20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