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帶給我們幸福吉祥

 

所以經典上講得很好,「佛度有緣人」。什麼叫有緣人?真正能信的人,真正能理解的人,這叫有緣人。能信太難太難了,特別是這個法門,難信之法。能解,人不虛心,你怎麼能解?印光大師說得很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這就是說,對古聖先賢的教誨,要什麼態度去接受?真誠恭敬。現在到哪裡去找一個真誠恭敬的人?找不到,人都自以為是,不知道尊重別人,不曉得謙虛,不曉得恭敬,從心裡到外表都沒有一絲毫恭敬、沒有一絲毫真誠,所以起心動念都是不善。什麼叫不善?違背了倫理道德。

 

拿中國自古以來最重要的五常,常是永恆不變,基本的道德五個字:仁義禮智信,這就是五戒。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邪淫;智,不飲酒;信,不妄語,這就是五戒。那時候佛教沒到中國來,我們中國老祖宗定這五個字,跟佛的五戒、根本戒完全相同。今天世界上的人,我們自己反省反省,這五個字我有沒有?仁是愛,仁者愛人,我有沒有愛人的念頭?喜歡的就愛他,不喜歡就不愛他,對他有意見、有怨恨的,不但不愛他還恨他,這個字沒有。義是循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我們能做到嗎?所以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五個字統統沒有了。

 

《左傳》上說,「人棄常則妖興」,這個常就是這五常,這五個字要都沒有了,這個世間妖魔鬼怪全出來了。什麼叫妖魔鬼怪?幹殺盜淫妄叫妖魔鬼怪。這是孔子、孟子那個時代所說的,做人必須要遵守這幾個原則。學佛必須要遵守淨業三福、六和、五戒、十善,這是根本,沒有這個根本,就沒有佛法了。我們真正肯做,佛法還在世間;沒有人去照做,經典留在世間,不算佛法。

 

正法久住是有修行的人、有持戒的人、有念佛的人、有研究經教的人,這叫正法久住。世出世間這些大德都說,「人能弘法,非法弘人」。所以中國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是什麼?有傳人,有繼承這個事業的人,讓這樁事業世世代代傳下去,這叫有後。今天孔孟之道有沒有人傳?老莊之道有沒有人傳?佛法有沒有人傳?我們就曉得,這個世間是有福還是有禍就清楚了。聖教帶給我們是吉祥、是幸福;如果聖教沒有了,社會就亂了,就動亂了,帶給我們是災難、是禍害。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

 

學佛不是迷信,要把這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不善的,我們要把它放下,遠離它;與心性相應的,全是善的,我們要把它找回來。世出世間一切善法,它的根其實就是兩個字,一個是孝,一個是敬。淨業三福頭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有沒有?對父母有沒有盡到孝?你懂不懂孝?知不知道尊師重道?這是什麼?法身慧命。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這兩個人的恩德最大。所以學佛,淨業三福是最高指導原則,頭兩句話就是孝親尊師。

 

真正孝親不敢有惡念,為什麼?有惡念對不起父母,有惡念對不起老師,惡念尚且沒有,怎麼會有惡的行為!千萬年祖宗的教誨,我們能懷疑它嗎?現在人普遍懷疑,這使聖賢教育恢復不容易!只有極少數的人有大善根、大福德,我們常講再來人,他們能接受、能歡喜,很少很少。要想聖教普遍,社會能夠恢復安定和平,我們一般估計至少要三代到四代才能恢復正常。我們看不見,我們底下一代再一代恐怕也看不見,總得四、五代努力之後,眾生苦盡甘來。不善感召的是苦報、是災難,受盡了苦難,不想再受,聽聽聖賢教誨,也許感到是有一點道理,慢慢來!我們丟掉二、三百年,再恢復也要二、三百年,不可能馬上就見效的,那是錯誤的想法。真正發大心,真正肯幹的,都是佛法裡面講,菩薩再來,他不是凡人。凡人的思想跟佛菩薩不一樣。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二七集)2011/8/7 檔名:02-039-05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