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山寺大雄寶殿建造的心路歷程 妙蓮老和尚開示

靈巖山寺大雄寶殿落成典禮
  
  -諸山長老開示(農曆84、12、24)
  
  上悟下明長老開示
  
  妙蓮長老、星雲大師、諸山長老、諸位法師、諸位來賓、諸位大居士!
  
  今天是我們佛教的一件大事!我們靈巖山寺大雄寶殿落成、教主釋迦牟尼佛聖像開光大典,這是最難能可貴的一天。這不但是我們靈巖山寺妙蓮長老他個人的榮耀,也可說是我們整個佛教的榮耀。今天承蒙海內外的長老法師蒞臨、政府跟地方上的首長蒞臨,最不容易。
  
  在這一個時代好像大家都在忙,能如期來參加這一個大典,不但是佛教的光榮,也是諸位有大善根。今天星期天,本來大家可以遊山玩水去,可是我們佛教徒能來參加靈巖山寺大雄寶殿落成暨佛像開光,這功德不可思議!其福報、智慧,不是我隨便兩句話就能把它標顯出來的。
  
  我們妙蓮長老,他是乘願再來的大菩薩,現比丘身來化導一切的眾生。因為他有願力,佛說萬事隨願所成。這是以他修行的功德、道念來感動龍天護持,才有這一種不可思議的成就。過去有許多的大德要建一個道場,沒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可以完成嗎?很不容易的。我們妙蓮長老,他到這裡沒有幾年就有這樣一個莊嚴的古風道場;有這樣的莊嚴道場,使得我們地方上可以安靜、社會可以安定、國家可以昌隆。這是大菩薩示現,才有這一種的感應。  
  我參加過世界的佛教會議、世界的宗教會議,我很強調:在中華民國的臺灣,佛教不管是在人事、慈善救濟、教育文化各方面,都超過其他的宗教。
  
  在慈善救濟方面,前天在宗教聯合祈福大會中,內政部的黃部長告訴大家:「宗教在去年所辦的慈善救濟事業,金額就有三、四十億之多。」三、四十億不是小數目,但是那一天他並沒有強調佛教在慈善救濟方面佔多大的分量。可是在前兩年,內政部統計的數目是二十四億,在十一個宗教中,我們佛教就佔了十七億,所以這一、二年來,天主教、基督教的朋友見了我,就豎起大拇指說:「哎呀!悟明長老!我們現在怎麼樣都比不上佛教的力量。」我天主教、基督教的朋友每次都向我這樣講,我們佛教在慈善救濟方面勝過了他們。
  
  在教育方面,大家都知道,我們最近有五所佛教大學積極地在籌備,我們佛光山大學、華梵大學、玄奘大學、法鼓山大學、慈濟大學。這不但是佛教在培養人才,也設社會上一般的教育。另外我們現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心長老,也在發起一個僧伽大學,過去我們連一個大學都沒有,很慚愧!但在文化方面,印的佛經、善書不要講,單單佛教的刊物、報紙、雜誌之多就遠超過其他的宗教。
  
  建一個好的道場,就能使地方上安靜、社會安定、國家昌隆。現在我們可以說南投縣埔里這一帶,稱得上像大陸杭州那個地方--所謂「小西天」,這是佛教的神力啦!
  
  我們這一座靈巖山寺,這幢大雄寶殿,我相信不但是臺灣唯一的寶殿,在全世界也是一個寶殿(大眾鼓掌),這樣子莊嚴妙相!令人到這裡一看,他都要對佛法生了一種信心。這個功德也就是我們妙蓮長老的功德,也是這個護法大居士的功德。所以今天這樣子隆重的大典,我心裡是非常的高興愉快。最後敬祝諸位身心健康、福慧增長、閤家平安、萬事如意!

 

上星下雲長老開示
  
  我們大家最敬愛的妙蓮老和尚,悟明長老等諸位長老、法師,我們林資政--林洋港先生,還有我們林源朗縣長、各位護法信眾:大家好!
  
  幾年前,我經過靈巖山寺,下來一看:「哎喲!這裡怎麼有了一個忉利天宮、兜率淨土?」後來我應妙蓮長老邀約,來這裡參加念佛,「噢!這原來是極樂淨土啊!」現在大雄寶殿中間供了人間佛陀,這真是一個人間的淨土!
  
  我們妙老在好多年前從香港到臺灣,那時候我心裡想:「這麼一個老和尚年齡也不小--快六十歲了,怎麼還要到臺灣來建寺院、立梵宇?」但他這個願力了不起!他不是一個普通和尚,他現在和人間佛陀同在靈巖山,真正是一個人間菩薩!
  
  我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今後所有的道場,應該要把傳統和現代融合在一起,讓僧侶和信眾來共有這個道場,讓修行和慧解並重,尤其把佛教的文藝要貢獻出 來。現在我看到靈巖山寺的文藝,看到靈巖山寺的宗旨,看到靈巖山寺的好處,看到靈巖山寺的智慧莊嚴,至為歡喜!謹以此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上淨下心長老開示
  
  本寺開山住持妙蓮長老、世界佛教僧伽會悟公長老,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各位長老、各位貴賓、各位護法居士!
  
  今天淨心有幸來參加臺灣靈巖山寺大殿落成、釋尊聖像開光的大典,有這個機會在這裡講幾句話,感到非常的光榮。我在這裡首先代表中國佛教會,祝福靈巖山寺今天的盛典,也希望我們的靈巖山寺能夠佛光普照於全世界。
  
  我們的妙蓮長老,他是要發揚大陸靈巖山寺的念佛道風,所以在這裡興建臺灣靈巖山寺這個道場。由於他老人家是一個再世的菩薩,不幾年的時間,他所弘揚的念佛道風即遍於全省,所以今天才有這麼好的法緣,真讓我們深深的欽佩!
  
  現在社會上充滿著暴戾、對立、仇恨等,可是今天到這裡來的每一位,都是懷著一顆非常虔誠清淨的心而來。今天雖然有這麼多人在這裡,卻是一片祥和,這真 是釋尊時代的靈山再現,也是人間的極樂世界!我們非常盼望佛教這一種祥和氣氛,能夠淨化社會人心;更盼望能夠把佛法帶到我們整個社會國家,乃至全世界,讓 全世界的人類都能沐浴在人間淨土之中。

 

靈巖山寺大雄寶殿落成典禮
  
  -上妙下蓮老和尚致感謝(農曆84、12、24)  
  我們悟公長老、星雲長老、淨心長老,以及諸山長老、各位法師,還有我們林洋港大居士,以及諸位護法信眾、善男信女等:大家好!
  
  現在我有滿心中的話要想講,但我濃縮一句來說。這一句是什麼話?就是「感謝!感謝!再感謝!」我感謝三寶慈悲加持,感謝我們諸山長老慈悲擁護,我感謝國家、感謝萬民,感謝護法信眾以及善男信女們,無量的感謝!無量無量的感謝!
  
  無量的感謝之中,我只提出一位來代表。提那一位?我們現在大家都站在大雄寶殿內,到底這大雄寶殿是那一位有福報的大居士來建的呢?這位大居士在那裡呢?在天邊嗎?不在,就在我們眼前,現在與我們同慶典,剛才啟門的那一位。他姓韓,他就是韓慧信大居士!(全體雷動鼓掌)
  
  常有信眾問:「老和尚啊!你那位大居士一個人發心二億建大殿,他一定是大豪富吧?家裡有幾十億、上百億吧?」我說:「哎呀!不是!不是!他不是大豪 富。」那是不是貧窮呢?當然也不是貧窮,他不過同普通人一樣,有一碗飯吃而已。「怎麼有一碗飯吃就能發這個大心呢?」我答:「發大心就有大福;沒有大心, 你雖有千千萬萬還是等於零,那樣不但你沒有福,或者因財而招禍!」世間上往往富而慳、貧能捨哩!
  
  能這麼發大心,當然也有他的正知見,他說:「我還有存這麼一點錢,這個錢是非常非常辛苦來的,我要好好地用。我不要像一般人把錢留給兒孫,我拿這個錢 要造一個大寺院,度無量的眾生,以此功德回向我的子子代代興隆,及世人都能同佛有緣、恭敬三寶。這就是幫兒孫培福,比留錢給他們好過千萬倍。」噢!他真會 用錢,真有大智。那些把錢給兒女的人,不見得兒女就有福,有時反而害了兒女。有智慧的大善人,他要為子子代代培福慧!可惜世間如此之人太少太少了啊!
  
  慧信居士能發起這個大心而不退,也是他的太太行善在鼓勵。他做這樣的大布施,兒女不但不反對還很贊成,又是大力協助,不會認為父母的錢應該留給兒女才對,這真是所謂「虎父生虎子」,可說他們一家人都是善緣相聚,同心護持三寶。
  
  以現在臺灣來說,二億算什麼?大家選舉隨便就花三五億是很平常的事。如果他本身有十億、二十億,拿出二億來建寺,這不算盡他完全的能力、發最大心的貢 獻。而他是盡其所有來做的,這種發心最為難能可貴,這可貴之處實在少人可及!這位大護法不但在臺灣,就是在其他處也難找出二位、三位。  
  如果不是慧信居士發不思議心,大殿必須等觀音殿落成後才能慢慢募化啟建,那麼浩大的工程費純靠募化,這個百元、那個千元,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幸虧這位大菩薩發心來成就道場,使大殿工程快多了,否則等十年吧!
  
  世間有句話:「時間就是金錢」;對我們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道業、就是菩提道、就是成佛的種子。他一人發心,帶動道場建設早日完成,成就千萬 人早來修行用功、做大佛事,這功德輾轉起來實在無窮無盡。這就是發心勇猛、發心迅速,不顧一切,不打賺錢的算盤而是賺佛法利益的功德。
  
  不思議的事一定要有不思議的菩薩來發大心,建大殿這事我急不急呢?不急!心裡坦坦然然的,我相信觀音菩薩會去找大護法,慧信居士就是觀音菩薩找來的,老和尚找不來啊!
  
  當初慧信居士還發心:「大殿造好了,我還要修一尊大佛!」他不但要建大殿,連內部的佛像也想獨資修得很莊嚴。我就同他爭取:「你修大殿的功德已經很大 了,大佛像你不要自己造,留給其他人來求福,以後還有很多重要事需要你護持。」他聽後很歡喜地說:「好!好!大佛像就留給萬人發心。」
  
  慧信居士盡其所有來修大殿,錢用掉了,現在遍身輕鬆,不但不為這個錢守護,也不用為這個錢煩神,想到:「錢用在靈巖山寺,把大殿修好了,能讓很多人來打佛七、受戒、拜梁皇、打水陸……,這錢用得多麼有價值!」都會笑得好舒快!
  
  以前一般人都說我們靈巖山寺好大,其實我們殿堂不大、不夠用,因此必要建大雄寶殿。可是現在大殿建好了,他又起煩惱了:「我對這個老和尚真是沒辦法! 念佛堂、觀音殿不夠用,我才剛幫他建好大殿,馬上大殿又不夠用了!」不夠用再造嘛!這樣福德才無量;如果一個大殿就夠,那我們菩薩道就到此停止了。菩薩道 是沒有止境的,我們這位修大殿的護法,心裡又躍躍欲試在準備了,「我還要趕快想辦法賺錢,來為老和尚建殿堂。當然我還希望我們師兄師姊以及眾人都能發心共 成勝舉,那多好!我們在家弟子要擁護三寶,首先就需要建佛菩薩的殿堂,這不單能安住僧寶用功,亦同時給廣大信眾善男善女參加學習,令他們善根增長,早得解 脫呢!」
  
  他還有一點最令人敬佩的,他說:「等大殿修好,我要出家,希望我兒子、孫子也要出家才好!」你看上等根性的人就是智慧開得很快。我說:「你已經出家 了!怎麼講?你以建大殿的功德回向西方,閤家同得往生。生西方這個出家是真正的出家--出三界家,一出家永遠出家、同佛一樣的出家。」
  
  老和尚要度二百萬人出家喔!今天參加的大家都在內,都要跟著老和尚出家!請不要怕!不是叫你們真的現在就落髮圓頂,是將來我們同生西方,同覲彌陀,這是真正的出家喔!
  
  好!祝福諸位身體健康、家庭平安、萬事如意!

 

靈巖山寺大雄寶殿建造的心路歷程
  
  -訪韓慧信大居士(農曆85、2、3)編輯組
  
  老和尚常說:「不思議的事要有不思議的人來成就。」今日靈巖山寺大雄寶殿這麼巍峨輝煌,乃韓慧信大居士一人獨資發心勉力建造。他不是大有錢的人,只不 過同普通人一樣有碗飯吃,能發這種大心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為何他會發大心?是什麼觀念支持他?他的所求是什麼?現在就請他談談發心建造大雄寶殿的心路歷程,以資後賢能當仁不讓、見義勇為。
  
  一、憶昔建殿苦‧淚水湧心頭
  
  我深深覺得這一生做過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建造靈巖山寺大雄寶殿!我感謝觀音菩薩叫我來發心,感謝老和尚給我這個機會來做,感謝靈巖山寺上上下下的 住眾,為建造大雄寶殿日夜忙碌,感謝全家人對我鼎力支持,感謝所有關心、鼓勵我做這件事的人,我從深心中無量、無量的感謝!
  
  為了建造大雄寶殿,我吃的苦頭、受的考驗不是三兩句就可說盡的。經歷這幾年的辛苦,我常想:「大殿落成那天,我一定會大哭一場!」不過到了那天卻忘了 所有辛苦,身心感到非常的喜悅、安慰,終於--大雄寶殿建好了、成功了,能奉獻給老和尚使用;他老有了大道場,就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了卻我一樁最大的心 願。又看到許多長老慈悲蒞臨,國內外護法信眾及師兄、師姊們踴躍地回山,共慶大雄寶殿落成,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最勝高興,尤其我的兒媳知道「以父為榮」。
  
  其實蓋個大殿,照說沒什麼好講的,這本來就是三寶弟子應盡的本分;但說出我的心路歷程,只是希望拋磚引玉啟動更多人在三寶門中發心,老和尚還有很多道場正積極待建呢!
  
  二、賺錢建大殿‧積極培福德
  
  我是很平凡的人,但喜歡做善事。我認為辛苦賺的錢就享受掉,等於沒賺一樣,一點意義也沒有;賺的錢要用來利益很多人,這樣積福積德才有價值。而且我一 直抱著一種觀念:做善事要像做生意一樣,要把握機會。只要我認定該做的善事,即使沒錢也會想辦法拼命做到,所以往往我不是有錢才做功德,而是先把支票開出 去,再籌錢來付款。我知道一定要這樣,才不會錯過積福德的機會,也常依這樣的心境教導兒女。我有時發心布施,但錢拿給兒女去做功德,這樣來培養他們的布施 心,令下一代更好、子子代代有福。
  
  未學佛前,我常在社會上做善事,也常到孤兒院認養孤兒;學佛後,我做生意不管賺多少錢,一定抽十分之三供養三寶。身為佛教徒,我認為有錢就應該供養三 寶。當然慈善事業也很好,但那些事世間善人會做,而佛教事業唯有佛教徒才知發心敬佛救世人。如果佛教徒大家不將錢財奉獻在三寶門中,佛教事業怎麼會興隆? 佛教事業不興盛,怎麼利益國家人民﹖
  
  其實弘揚佛法才真正能徹底救濟貧窮,因為佛法教人明白貧富之因,進一步修去貧致富之道。而且供養三寶都是幫助好人,因為修行人日日都是想把自己修得更 好。我是這樣的看法,所以自從信佛後,就全心地護持三寶,因為真正能供養奉獻道場的人還是少啊!希望所有佛教徒都能如此勉勵做功德。
  
  初發心建大殿,就有人說我真傻,怎麼不留錢給兒女?我心想:「把錢全部留給兒女,不拿出來做功德,那才真傻呢!」也難怪啦!一般人總認為錢應該留給兒 女才對。那個父母不愛兒女、不想把財產給兒女?但我愛兒女的方式與別人不同,我覺得積福積德給兒女比給他們財產更好,尤其是佛法財富。
  
  我兒女有福就有飯吃,他若沒福,錢給他只是害了他,他認為錢得來容易就會隨便亂花、享受五欲,利用有錢的勢力欺負人、瞧不起人,那不是造罪業!所以我 希望他們自己奮鬥。我如此愛兒女不會錯吧﹖老和尚常舉喻:劉備打好江山,將龍位給阿斗坐,奈何他不像大皇帝呀!所以應該要為兒女培福德,令他們自己會做 人。諺云:「祖上培德厚,萬代子孫昌。」
  
  前不久,經過我以前為了籌建大殿款而賣掉的那塊地,現在已建好一棟大樓了,但那是私人的財產;大雄寶殿卻是佛家一棟最大的共有樓,它是眾人的財產,眾 人都有分享受。我心甘情願將私人的財產換成眾人的財富,因為利益了眾人,自己及家人也會得到利益,因果就是如此。我如此做不會傻吧﹖其實我就是這樣的傻 人,我絕不做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
  
  也有人說:「嗯!他還真聰明,會投資這個功德事業,以後決定很發達。」人家也常問我:「你發心出那麼多錢,到底掛了什麼名義?」我聽到就笑了笑,什麼 也不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嘛!凡夫心就一定要得到什麼名利,他才願意付出;我的發心不是這樣,純粹是為了護持真正培養僧才、長養大眾慧命的道場。我不希 望自己有名有利,能默默無聞最好。但願藉此功德,與大家同生西方,以滿老和尚苦心度生之大願。
  
  三、建殿談緣起‧感恩老和尚
  
  再說到發心建造靈巖山寺大雄寶殿的緣起。民國七十六年,初信佛時,聽人家說:「埔里靈巖山寺的老和尚很有修,怎麼不去看看?」我就和同修行善到靈巖山寺走走,看到長年精進佛七通啟,於是連續三個月上山打三次佛七。
  
  第一次來打佛七,看到山上的觀音殿在破土,聽說要蓋觀音殿,我就想:「我要發心一百萬。」第二次來打佛七的時候,我就拿出一百萬,幫忙蓋觀音殿。下個 月又上山打第三次佛七。有一天早齋後,老和尚看到我和行善在念佛堂前面的空地上走,就交代侍者來跟我們說:「老和尚請你們兩位到他客廳,有話同你們講。」 我心想:「我正想拜見老和尚呢!」
  
  老和尚見到我們就問:「你們來打佛七?」我回答:「是!」接著就說起他來臺灣建道場沒多久,明年開始要蓋觀音殿,已經募化了將近三千萬,如果觀音殿要花五千萬,邊蓋就邊有人發心,那蓋觀音殿的經費應該是沒問題。
  
  後來老和尚又提到:「我的願是想要建一座大雄寶殿,不過觀音殿才剛開始要蓋,跟著馬上要人家發心大雄寶殿,這可能有點困難,那大雄寶殿可能要十年後才 能蓋好,或者下一代才蓋得起來。但想想,給後代辛苦不如我自己來辛苦,希望我在世之時就把大殿蓋起來。你們量力看看能發心多少,希望大家共同合力捐款,只 要集到數目跟我想的接近就開工興建,否則只有待時才建了!待時?守株待兔嗎?要發奮圖強啊!」
  
  這幾次我們來打佛七,常聽老和尚開示,我了解老和尚急著要蓋大雄寶殿來度眾生的心,就很想幫忙,我問說:「蓋大雄寶殿到底要花多少錢?」老和尚說: 「還沒有請人畫圖,不知道要多少錢。不過我依比例估計:觀音殿預算五千萬,大雄寶殿最少加一倍,要一億。」我聽到一億,當時馬上說:「我幫忙發心二千 萬。」老和尚聽了很高興:「哇!這麼大的數目!好,我就建!我再找其他人跟你們合力把大殿蓋起來。」
  
  停了一會兒,老和尚有點沉重地說:「你出二千萬已經很多了,能一口氣發心二千萬的信徒也不簡單,但是蓋個大殿如果要一億,另外的八千萬我向那個化去? 老和尚都快七十歲了,還要找人發心八千萬來配合你這二千萬,我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個時候!你們回去想想,看看能不能找有福的善人合力,多發心一點;自布施 教人布施,福報更大呢!」
  
  我聽了很感動,不忍心他老人家年紀這麼大了,還要為建道場而操心,馬上跟老和尚說:「老和尚!建道場是我們護法弟子應該做的,您會弘法度眾生,您只要 負責弘法度眾生就好,建大雄寶殿的錢您不用擔心,由我一個人負責,我們在家居士要籌錢比較容易。」那時慨然有與老和尚共同合作的心。
  
  老和尚聽了既歡喜又驚訝:「這樣很好!你要不要跟家裡人商量?」我說:「不必!這個事情我自己就可以作主!我既然答應您,就沒有問題。」其實我只要聽 到出家師父在煩惱錢的問題,我都比他還要難過,我如果有錢,就會跟他說:「您不用煩惱這個,這件事我替您負責!」這樣雖然錢用掉了,可是能替師父解決經濟 上的困難,我就很高興。
  
  那時會發這個大心,不是我有十億、百億,只不過在臺中市區有一塊六百坪的地,當時地價一坪是六十萬,我想通通賣掉來建大雄寶殿,應該綽綽有餘。我要把握機會,不能錯過此次大因緣。心既決定,精神就爽起來了,拜佛也輕快了。
  
  剛發心建大殿時,我常常很納悶:「老和尚剛認識我,也不知道我的經濟情況,怎麼會叫我發心?」有一次我就請問老和尚這件事,他笑笑的說:「是觀音菩薩 叫你來的!」我聽了好高興,非常感激觀音菩薩,所以每次來山,必定跑到觀音菩薩的面前猛磕頭猛拜,道不盡的感恩。我相信觀音菩薩、老和尚一定一直在加持 我,才使我建大殿的心願能夠圓滿達成。  
  四、建殿急如焚‧發心利萬代
  
  一發心要建大殿,我就希望它趕快建好,趕快能利益千萬人,所以催山上快點找人畫圖。山上仍是找慧念居士畫圖,但他一直沒動筆。等了半年,我心裡好急, 特別登門拜訪,表達我建大殿的誠意。事後慧念師兄告訴我,他所以遲遲不動筆,就是想:「老和尚要建的大殿,最起碼也要一億五千多萬,怎麼可能一個人發心? 大概只是口說說吧!」直到我們見了面,他才開始畫圖。我當時急著要把大雄寶殿趕快完成,是因為我親近山上後,發現到老和尚很會度眾生,信徒增加得很快,所 以大雄寶殿如果不趕快完成,只有念佛堂根本就不敷使用。
  
  設計圖畫好了,我看大雄寶殿是建在山坡上,底下要先建三層樓(第一、二層寮房,第三層講堂),有了頂樓陽臺,大殿前面才可能有廣場。我想大殿底下這三 層要是由大家發心出錢慢慢造,那大雄寶殿到那一天才完成?於是我說:「建底下這三層的錢,我也一起發心!」當時我就預估,建大雄寶殿花一億、建下面三層花 一億,也才二億。雖然我沒有現金,但我那塊地可以賣兩三億,所以我就一起發心蓋,而不計較只發心大殿,底下這三層就不發心。因此,民國七十八年元月就舉行 動土典禮。當時天氣好,觀禮的人多,眾景洋溢,皆大歡喜。
  
  雖然那塊地還沒賣出去,我想地還沒賣也沒關係,只要早一天動工,早一天完成,就能早一天多度一些眾生。我能利用這塊土地跟銀行貸款,一方面趕快蓋,一方面趕快賣地。只要能蓋起來就好,因為我的心和老和尚一樣,急著要利益眾生。
  
  我的發心是這樣--既然答應老和尚建大雄寶殿,就要建一座完全依照老和尚的意思、配合山上的需要,最大最好的大雄寶殿。我希望材料要用最好、最堅固 的,不管多少錢我都願意出,不限於二億,而是建到圓滿為止。因為這是莊嚴佛菩薩的道場,這座殿堂是萬年久遠都要給後代千千萬萬人用的。
  
  我們大雄寶殿可說是全世界最大的,大雄寶殿建得這麼大,別的人都跟我說:「花那麼多的錢,你怎麼捨得?要我就捨不得!」我不會捨不得,我都是想:「老和尚心無限大,怎麼不再建大一點﹖」但建地已經碰到路了,沒辦法再建得更大。
  
  五、發心不唐捐‧建殿談感應
  
  發心建大殿確實有其不可思議的感應。記得有一天早上我開車要去爬山,很奇怪,有一輛車跟在我車子後面,從市區就開始跟蹤,我開快他就開快、開慢他也就 開慢,跟我跟得很緊,當時我只覺得怪怪的,但也沒想太多。後來到了登山起點的停車場,那裡可以停放三排車,我打算把車子停在中間這一排,那輛車就加速開到 前面擋住我,我以為他也要停這個車位,就倒車讓他,結果他也跟著倒車,看他倒車我又往前要放在原來那車位,沒想到他又開到前面擋住我。
  
  那時我就把車門打開,才看清楚他們車上坐了五個人,我一下車,他們也下來三個人,但引擎的火沒有熄。當時我很生氣,傻傻的也不知道怕,雙手叉腰質問他 們:「這停車場車位這麼多,你們為什麼要跟我爭位子,我停那裡你們也要停那裡,你們到底想幹什麼?」他們三個距離我不是很遠,我問了半天,他們都沒反應, 眼睛直直的看著我。
  
  我就說:「你們一路上纏到這邊來,既然人都下車了,要怎麼樣你們也表示一下,怎麼呆在那裡不吭聲?」看他們還是那樣子,我心裡想:「你們這些人簡直是莫名其妙,我不要理你們了!」於是我把車門鎖上就逕自去爬山,他們看著我走到轉角,三個人也悄悄上車走了。
  
  看到那輛車開走,我才猛然想到:「他們該不會是跟來要勒索的吧!但既然來了,怎麼甘願空手回去?問他們話也都沒反應,真是奇怪!」這讓我怎麼想都想不 通。後來行善請教老和尚這件事,老和尚說:「那時候他們看到的不是慧信這個人,而是慧信旁邊的金剛護法,一看到他們就愣住了,所以才沒有對慧信怎麼樣。」 我真的相信,只要在三寶門中發心,冥冥中諸佛菩薩、護法龍天都是隨身保佑,這是我信而不疑的。
  
  六、跌價賣土地‧只為建大殿
  
  本以為賣地來建大殿應該沒問題,沒想到一發心障礙就陸續來了。地價一年比一年跌,從一坪六十萬跌到四十幾萬。我想還好,全部賣了還有二億多,應該可以 建好大殿。一般人或許會想:「等地價回漲了再賣,那時再建大殿嘛!何必急?」但這樣就錯過求福的機會了。機會一錯過就難再尋啦!
  
  不管價錢怎樣低,我都願意賣;即使有人要買我住的房子,我也願意,只要有錢建大殿就好!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沒有退一點道心。我不會這樣想:「這又不是 做生意,沒錢少發心一些就好了。」我可以什麼都沒有,但大殿不能不蓋起來,我對自己這個發心很堅持。我認為建大殿比賺錢更重要,建大殿能利益千萬人,賺錢 只是自己家裡幾個人享用而已。真是感謝菩薩,加被我有此觀念、有此勇猛智慧,才能發心正行。
  
  雖是地價怎樣低我都願意賣,慘的是--連賣都賣不出去!不知多少個夜晚輾轉難眠、多少餐飯食不知味,就是想著:「沒錢付建大殿的工資、材料費,怎麼 辦?」沒辦法,只好向銀行貸款來付賬,一個月就要付一百五十萬的利息,那時真不知日子是怎麼過的,那來的勇氣、精神,不畏艱難!
  
  這時有初學佛的凡夫勸我:「韓居士啊!你發心是發心,但現在你沒辦法了,就暫時停工好了。」我既然答應老和尚,即使窮到做乞丐也要把大殿建好,絕不停 工!除非我支票退了,才不建大雄寶殿;退了支票就是說話沒信用。「信用」是我第二條生命,我絕對守信用,所以在企業界人家都說:「聽老韓一句話,比立契約 還有效。」我常告誡兒女:「做生意,錢可以輸掉,信用絕不能輸掉!輸掉信用人家就不同共事啦!」
  
  我真的想:我傾家蕩產都要建好大雄寶殿,就算做乞丐也要把大殿蓋起來!我有一輛賓士車,我跟自己說:「大殿建不成,你就不夠資格開賓士車!」整整三年 吧!我都沒開過它,寧可把它放在那邊閒著。唉!有那種心情,都是菩薩慈悲加持、老和尚願力所感化,否則怎麼有十足的不退心行!
  
  七、菩薩示逆境‧考驗我發心
  
  每當收到大殿工程費的賬單,又籌不到錢時,心裡真是怕怕的、生煩惱。心不安時就到山上看看大雄寶殿,看它愈建愈高就好高興,毅力、勇氣都來了--沒關 係,再想辦法!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眼,一定會照見、護持我的!老和尚亦在幫我祈求觀世音菩薩加被。老和尚是篤定信觀音菩薩加被!
  
  「屋漏偏逢連夜雨」,有一天,我叫兒子去銀行借了二百五十萬要付大殿的一筆工程費,不料家裡突然出了一件意外,二百五十萬就因此損失了。乍聽到這件 事,我心裡很不好過,靜靜的坐著不說話,心想:「這錢是要發心建大殿的,應該菩薩會保佑我才對,怎麼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隔了一個多小時,我才開口對 兒子說:「沒關係,再去借!」然後就去拜觀世音菩薩,拜、拜、拜,一時凡夫心起:「我不禮佛了!我生氣了!」回想好慚愧,那時險些退道心,真愚蠢呀!
  
  行善同修就去跟老和尚講:「師父!慧信生氣了,不禮佛了!他這樣發心,觀世音菩薩都不保佑。」老和尚幽默地說:「觀世音菩薩也在生他的氣呢!菩薩為他化解大難,他不知感恩還生氣!真是小孩不知母親心,母親也心疼呢!」
  
  老和尚說這話讓我想到:「對啊!這樣就禁不起考驗,難怪觀世音菩薩會生氣。這麼簡單的考驗就被考倒,簡直對佛菩薩都沒信心了!菩薩在考驗我的發心,我 才不要被考倒,愈受打擊我愈要站起來!」所以仍是堅持原則發心到底,趕快把大殿建好來供養三寶以利益千萬人。不能用凡心而失去了聖功德,我要把握此佛緣, 令千千萬萬人都有因緣學佛而出離苦海。
  
  遇到這種打擊對我來說還能承擔得起,因為從小到現在這種事情遇太多了,我有毅力可以去突破,只不過比較困難時,還是會起煩惱。我最早是擔柴過生活,然 後是種田,後來才去做生意。生意場像戰場,受到風風波波的打擊很大,我都想辦法去克服,只要認為對的事,我都很有耐心、很有決心,一定要做到成功,沒達到 目的絕不放棄。所以發心建大殿遇到這些挫折還難不倒我,因為在這之前我已經被社會考驗過好幾回了。過去我會怨嘆自己有那樣不好的遭遇,現在卻要感謝有那些 困境來成就我,如果那時候沒有經歷這些磨鍊,那建大殿真的會被種種的逆境考倒。那不是大丈夫,是弱者,如何做人!
  
  現在想想,一切苦都過去了,我自己都很讚賞自己有這顆堅固道心,竟然能受得起這些磨鍊。建大殿花了多少錢不算什麼,我覺得自己這份崇敬心倒是很可貴,希望我的兒女亦有如此之心向佛崇敬。世人能如此敬佛,天下就沒有不好的事了。
  
  八、老和尚慈悲‧一家人善緣
  
  記得當初要蓋大殿的時候,老和尚告訴我:「慧信啊!發大心就會有大障礙,做大事想達到圓滿成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一個人只要有實德,即使不想出名, 偏偏就會出名!等著看,將來會有人向你看齊,至誠向你學習。」老和尚還叫我發心多做事、少講話,話少說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我永遠記得這幾句話,每 當遇到困難時,我就拿出來運用。
  
  原來老和尚早就知道我會遇到這麼多的障礙和困難,所以每當我一有了挫折,只要想到老和尚說的這些話,就會更加有信心去克服。在這段最艱辛的時候,老和 尚很關心我、常幫我打氣,那時他老人家也常鼓勵蓮友向我買地,因此很多人對我賣地這件事都非常關心,也很協助,多方介紹。
  
  有一次老和尚又告訴我:「世間人記仇不記恩,我們修行人要記恩不記仇。」老和尚這樣一講我就明白,世間人對別人的恩情過眼就忘,但別人對他不好的事情 卻永遠記得;有修行的人和世間人正好相反,只記恩不記仇。在遇到人情冷暖的時候,我就拿這句話來思惟,真是好用,太受用了啊!
  
  最讓我感到欣慰的--為了建大殿,搞得焦頭爛額,家人都跟著我受苦,卻毫無一句怨言,有的只是鼓勵、鼓勵、再鼓勵。「不要擔心!觀世音菩薩會保佑你 啦!你現在是在走最艱險的山路,等你走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你會覺得自己比別人更難得!」同修行善常這樣跟我說。她本身也很有布施心,蓋大雄寶殿她也捐 了五百萬,這是我給她的一點錢,她全部都拿出來共同發心。說起來她對山上是真正有那一份護持的心,雖然錢不是很多,但她有多少就發心多少,真是難能可貴。
  
  我在山上答應老和尚要建大雄寶殿,回去以後告訴家人,我的大兒子智緣聽了很高興:「哇!爸爸發這樣的大心!」甚至在建大殿期間,我經常為籌錢而傷神, 他卻說:「再怎麼沒錢,『鼎臍』敲來賣也要把大殿蓋起來。」意思是說,就算自己沒得吃也要完成這件事,他講這句話讓我很感動。一般的孩子都會抱怨:「爸爸 把錢都拿去蓋寺廟,都不留給我!」我的孩子不是這樣,所以在蓋大殿的過程中,缺錢都是叫他去借。
  
  我一心顧著建大殿,女兒要結婚時,只為她舉辦簡單的婚禮,也沒什麼嫁妝,她不但沒有埋怨,在她結婚後不久,有一天還拿錢給我,跟我說:「爸,你栽培我 讀到大學畢業,我還沒賺錢孝順您就結婚了,到現在才有一點錢給爸爸零用,希望爸爸一定要收下來。」女兒有這樣的孝心,我也很安慰。
  
  前兩天有個因緣跟我媳婦講話,她說:「爸爸在社會上的信用和對三寶的護持,外面人家一講到您的為人都很讚歎,這對我們做生意幫助很大。爸,您以信用對人,這就是留給我們最好的財產,能當您的晚輩真是太有福報了!」
  
  我一直都有種想法:我們做長輩的要為下一代留德,而不是留財產。還好,我的子女、媳婦不像別人那種想法,他們都知道我的用心,都很孝順,能夠跟我同 心,我感覺到很滿足!我不求兒女賺什麼大錢,只希望他們身體健康、家庭平安,學佛不退,將來能同生西方出三界家,這是我每日回向的願望。
  
  啊!我覺得家裡人結的都是善緣,大家都有那份心來護持三寶,我感到很歡喜。他們在精神上支持我,就像幫我打了強心劑,使我更有信心、勇氣去面對一切的 波折。現在畢竟走過來了,真的感謝一家人的善緣聚會!平時我不說這些,是今天有這個因緣我才吐露出我的心聲。大殿落成那天,兒女們都歡喜地說:「我們有偉 大的父親,以爸爸為榮!」我也非常高興,我有賢慧的同修、孝順的兒女,相信將來永遠有福慧。
  
  九、同門師兄弟‧道情溫暖心
  
  在建大殿的期間,不但老和尚、我的家人,還有好多位師兄弟也是讓我很感念的。在我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慧根師兄他專程為這件事來找我,他對我說:「我公 司的電話很多人都知道,但家裡的電話不隨便跟人講的,我特別把家裡電話告訴你,真正你有需要我的時候就打電話給我。」我說:「阿彌陀佛,謝謝!」雖然我還 不用走到那種地步,可是師兄弟有這樣的道情,在這時候挺身而出跟我說這句話,我也值得了!蓋這大殿我有盤算過,萬一遇到什麼狀況我應該有辦法克服,不會蓋 不起來。如果向銀行的貸款到了極限,沒辦法再借,我相信觀音菩薩慈悲,決定會為我解難的,這點我不掛心,很自在!
  
  再說到慧原師兄,有一天傍晚我們在山上散步時,他拉著我的手,由衷地說:「慧信啊!我比不上你,我實在要向你學習。」他知道我在做透支的事,他雖然沒有做到像我這樣傾家蕩產的發心,但他對老和尚的忠心護持也是令我很感動的。
  
  還有慧念師兄,這座大殿的設計圖是他畫的,如果沒有他,我花了這筆錢,大殿還不知道在那裡!尤其山上初創建時,從買地、過戶,建念佛堂、兩邊廂房乃至 建觀音殿,都是他申請建築執照、畫設計圖、找工人、監工,還有一切工程的種種瑣碎事情,都是他默默在發心打點,他做這一切事完全是義務的,像這樣不為名、 不為利的人,我都會特別去親近他。
  
  十、普勸諸信眾‧同發廣大心
  
  我常聽一些法師開示:同樣是播種,你把種子播在肥的田,與播在瘦的田,收成會一樣嗎?當然播在肥田收成比較好,播在瘦田收成就不好。所以我常時跟人 說:「同樣是在道場上發心,你要有個選擇,要去比較、看看。」我們要使佛教能夠興隆、佛法能夠弘揚,對於積極度眾生的道場就要發更大的心去護持,我認為靈 巖山寺就是一個積極度眾生的正法道場。
  
  常有人問我:「老和尚到底有什麼魅力,能令別人甘願歡喜送錢給他用?」我說老和尚沒有魅力,只有道德福慧。他很讚美人人會賺錢,但又憐憫人不會用錢。 辛苦得來的錢不做善事,又不為兒女種福慧,卻做守財奴而招來世餓鬼報;有錢不救濟世間,卻造惡害人,招感下一世貧賤苦,自苦又害人!
  
  老和尚慈悲,不忍人受苦,所以教導眾生要依良心求財,依真心修善、信用利人,大家互相協助,使社會安寧、國家強富、萬民安樂;進一步勸導人學佛、念 佛,以了生老病死之大苦。我深感老和尚有慈悲威德,所以發願全力擁護他老弘法度生而興建道場;一定要有道場方可安身修行,也一定要先修行而後才能度眾生, 一切好事情都要有時間順序才會圓滿成就。
  
  每次想到有這個殊勝的因緣,來為很會度眾生的老和尚建大雄寶殿,心裡真是歡喜!看到巍峨壯麗的大雄寶殿落成,看到靈巖山寺這麼多的青少年出家人,如果 能多出幾位像印光祖師、妙蓮老和尚這樣的高僧,這是世人最快樂的事!但願我們韓家也要有人出家修行,將來做大法師弘揚佛法,度世間人同成佛道。這是我第一 等的大願,希望能早成就;最好我能看到,不要只是希望而已。當然,因緣果報,決定須待時間。
  
  我雖有心要一肩挑起護持老和尚創建大道場、廣度眾生的心願,但這畢竟不是我一人力量可及。希望所有見聞者,共同發大心,擁護靈巖道場、護持妙蓮老和尚,栽培僧才、廣度二百萬出家眾,以資寶島臺灣轉成佛國。
  
  老和尚說只要將寶島轉成佛國,世界人就都能信佛,那時人人守法守規,那有壞人﹖個個都能互相禮讓,那有鬥爭﹖屆時社會不需警察,國家不用軍隊;士農工商各在本位,分工合作為大家服務,豈不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即人間成佛國了。
  
  後記: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臺灣突然發生一場七點三級的強烈大地震,這是百多年來最大的地震,全世界的地震都沒有這次地震這樣嚴重。靈巖山寺所 有建築物--殿堂、房舍都震毀,在清理震後的殘垣斷壁中,大雄寶殿底下的三層樓,竟然只是些微的被震壞,經整修後還可以繼續使用。現前一、二層樓保持原狀 還是當寮房,第三層的內講堂改成念佛堂,外講堂則做齋堂。這可說是慧信居士發心堅固,經過九二一大地震的摧毀,底下三層樓還能屹立不搖,仍是可以用來做佛 事、度眾生,一二千人念佛仍可用,辦萬人朝山也很便利呢!
  
  大雄寶殿震壞,慧信居士很難過,因怕觸景傷情,他都不願再上靈巖山寺來。於九十一年本山開始恢復佛七,首次舉辦大悲法會,震後撤至仁愛鄉佛慈淨寺的尼 眾也是第一次回山參加法會。幾位比丘、尼師感念於慧信居士的發心,在法會的第五天打電話給他,希望他能回山看看。慧信居士被幾位師父的誠心說動了,就在大 悲法會的第六天,帶著同修行善、兒子智緣來山,他們看到有一千多人在原內講堂整修成的念佛堂恭持大悲咒,都非常的高興。所有參加的人對重建靈巖都有信心。
  
  行善居士說:「地震後,這三層樓原本一邊被土擋住,現在把旁邊的土挖掉,這棟建築物就突顯出來了。幸好還有這地方沒有倒,好像藉這個佛堂要把大家的心 緊緊地拉在一起。」智緣居士也很感動的說:「真多虧山上師父費了那麼大的辛苦才整理出這個地方來,不然也沒辦法讓那麼多人回來用功。」
  
  可想而知,慧信居士的感觸最深了,他說:「地震後老和尚召見我,一見面,我竟然忘記他是師父,抱住老和尚就哭了起來!老和尚也流淚了,同病相憐啊!我 就是想:『老和尚十幾年的辛苦奮鬥,靈巖道場一夜之間就震毀了;我辛苦那麼多年蓋個大殿,一樣也把我倒得光光。』我跟老和尚語言雖然不通,但心是相通的, 我能體會到老和尚的心情比我更苦!
  
  我曾聽幾位頗有修持的法師感慨說:『靈巖山寺被震倒,這是眾生沒有福報,對老和尚而言,他是發大願一心要度眾生,但我們眾生就是沒有那個福分去接受老和尚的化度。』
  
  唉!想起初建大雄寶殿,那時根本就不曉得要從地下三層蓋上來,直到藍圖畫好了才知道。當時我就是替山上這麼想:『根本不可能有人會發心來蓋這底下三層 嘛!底下不先蓋好,那大雄寶殿再等個十年、二十年,說不定還蓋不起來呢!乾脆這三層我也一起發心完成,這樣頭尾才會圓滿。』結果大地震把大殿震倒了,底下 這三層反而好好的,這真是傻人有傻福。
  
  我就是這麼傻傻的做、傻傻的發心,沒想到今天還有這個地方來接引眾生。地震之後,這麼快,今天就有這麼多的蓮友回山參加大悲法會,又恢復到靈巖山寺以 前大法會的場面、沒有失去,我看了很高興、也很安慰。相信以後靈巖山寺決定會有人發心,建得比以前更雄偉、更了不起!決定指日可待。
  
  對於建道場,我總是不由自主的會發出想要護持的心,我去看過臺東靈巖山萬僧寺,心裡就有個藍圖想著要怎麼樣蓋,那一定會比現在的靈巖山寺更理想、更莊 嚴,如果心中藍圖的道場能實現,真是太棒了!希望靈巖山寺國內外各道場,都能工程順利、早日圓成,利益無量的眾生。我發願生生世世護持老和尚,老和尚要到 十方法界住持佛法、廣度眾生,我生西方後,也要再跟著老和尚到十方法界建道場。老和尚就專心弘法,蓋道場的事就交給我,我們一人負責一樣,這樣最好了!」
  
  行善居士又說:「前些時候我們到大陸各道場去參訪,有些信眾看了臺灣靈巖山寺大殿落成的錄影帶後非常感動,見到了慧信,竟然對他下跪頂禮,痛哭流涕地 說:『世上那有這樣發心的人,能一個人獨資建那麼大的大雄寶殿!』西安也有位法師曾對慧信說:『你雖是在臺灣靈巖山寺發心建大殿,已等於發心十方法界的道 場。』」誠心做事就有真心人讚歎!
  
  希望每位信眾都能以慧信居士為榜樣,發如此不思議的菩提大心,做個護法菩薩來護持道場成就,共同擁護我們敬愛的老和尚,重建靈巖大慈航,廣度無限量的眾生都能同生西方、同成佛道!要成佛道不能沒有道場啊!對嗎﹖
  
  編者敬按91年8月7日

 

修建佛寺的殊勝功德
  
  安士全書記載:世間人往往認為供養佛法僧三寶是種大福田,然而三寶之所以能令信眾廣修福田、恭敬供養,乃是因為有寺院的緣故。如果沒有寺院,一般人想 到清淨的佛殿燒香、想恭敬禮拜莊嚴的佛像、想讀誦受持甚深微妙的佛法寶藏、想親近供養僧尼四眾,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創建寺院或整修寺院都能獲得非常殊勝的 功德。
  
  同書又一記載:佛陀說,假使有人花費大筆的金錢建造一座寺院,只要有一個持戒比丘接受供養,在這寺院住上一日一夜,縱然此寺院隨即被大水、大火所毀 壞,已不虛費施主布施之恩。更何況藉著寺院來廣興佛事,令無量眾生得以消罪障、修福德,則發心建造寺院的人所成就的功德豈可思議?
  
  法滅盡經記載:將來大三災的劫火燒起時,大地一切盡為劫火所焚,唯有曾經建造寺院的三寶地不被劫火所焚。
  
  分別善惡報應經記載:修建房室、殿堂、樓閣供佛及僧,能獲十種殊勝功德。那十種呢﹖請看下頁記好:
  
  一、一切時中身心安樂、遠離驚怖。
  
  二、常得細軟最妙的床帳被褥。
  
  三、常得漂亮衣服莊嚴自身、身常香潔清淨。
  
  四、若生在人間,常為國王大臣、名門望族;一切所求,隨願滿足,悉皆成就。
  
  五、若為轉輪聖王,統理四天下自在無礙。
  
  六、若生人間、天上,五欲自在。
  
  七、能隨願往生六欲諸天。
  
  八、能隨願往生色界諸天。
  
  九、能隨願往生無色界諸天。
  
  十、若發心修行,於四聖果乃至佛菩提,皆能成就。
  
  樓閣正法甘露鼓經記載:如果有人在佛陀涅槃後,用泥團做了一座像芒果那麼小的佛塔,塔頂安裝一個像針那麼小的相輪,又覆蓋了一支像棗葉那麼小的傘蓋, 塔中安置一尊像麥粒那麼小的佛像,下面又放了一顆像芥菜子那麼小的佛舍利,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勝過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供養四方的僧眾及證得果位 的聖人。為什麼?因為佛陀已圓滿成就無量的慈悲、智慧和福德。
  
  正法念處經記載:如果有人見到塔寺僧坊破舊,能加以粉刷、修補或供養種種之莊嚴,並且教人也隨喜發心整修破舊的塔廟,此人命終生天,他的膚色潔白悅人,在天上享受非常殊勝的天福;天福享盡再為人身,全身膚色也是非常潔白。  
  雜寶藏經記載:從前有位料事如神的算命先生,斷定乾陀衛國的國王七天後就會命終。後來國王出遊巡視,看見一座破舊的佛塔,立刻命大臣們合力去修補那座 佛塔。工事完畢後,國王滿懷欣喜的回到宮中。七天後,那位算命先生又遇到國王,看見國王還活著,心裡非常訝異,就問國王做了什麼功德。國王回答:「我沒做 什麼善事呀!只不過修補了一座破舊的佛塔而已。」
  
  雜寶藏經又記載:從前有位精於看相的婆羅門,斷定某位比丘再過七天就會命終。這位比丘回到寺中,看到牆壁上有一個大洞,就用水和著泥團去填補那個洞, 並且抹得相當平整美觀。七天後,比丘安然無事,這位婆羅門看見比丘仍然沒死,得知其所以,很感歎的說:「佛寺真是一塊好福田,應死的比丘在佛寺中修福,還 能延年益壽呢!」
  
  妙蓮老和尚說:發心建念佛堂的人,他自己雖然不能來念佛,別人來這裡念佛,他就有功德。他建佛堂使人修行得到解脫、成佛,將來的果報太殊勝了!來生就 有福德因緣能在佛堂裡身心安定地念佛,念佛是因,將來往生西方修行成佛是果。而且發心建念佛堂,成就那麼多人念佛成佛,那他以後不想成佛也會成佛!不信可 試一試,包管你意想不到的滿意。
  
  有什麼因就感什麼果,有人幻想得什麼天上人間福慧,而不持五戒、修十善業,如何能空想得滿意的喜悅﹖若能持五戒、修十善,定做一位真好人,到時你就是不希求亦有的,此是事實因果,信不信都是這個真理。真理不信,你太可憐了啊!
  
  鋪金布地買祇園‧須達長者報生天
  
  佛陀時代,舍衛國有一富豪長者名須達多,秉性仁慈,因常憐愍貧窮、孤獨者,好行布施,故人譽為「給孤獨長者」。長者曾至摩竭陀國的竹林精舍聽聞佛陀說法而發淨信,歸命釋尊,受五戒而成為優婆塞,並請釋尊至舍衛城說法化度國人。
  
  釋尊應許,便問他舍衛城外可有遠離憒鬧、能容千眾之清淨園林?須達多即道:「只要世尊不棄,必當辦成此事。」
  
  長者歸國後,以祇陀太子之園林為第一之考慮地點,因此園泉林繁鬱、眾花異色、清淨閑曠,園地平正約八十頃,最是適合修道的環境。於是長者來到祇陀太子的住處,先讚佛功德,並告訴太子要請佛來國中說法,最後提出要向他買園之事。  
  此園林可說是祇陀太子之最愛,怎願意割捨給長者呢?但礙於他是舍衛國的大長者、大善人,且名望非常之高,不好當面拒絕,所以太子戲言地說:「如果你能 用黃金布滿整個園地,厚敷五寸,我就將此園賣給你。」長者聽了非常歡喜的說:「太子啊!您這個園林非我莫屬了!」立即回家用大象將一車一車的黃金,毫無吝 惜的搬運到祇陀太子的園林中來鋪地。
  
  祇陀太子看到長者這麼至誠的心意,內心非常感動,也大生感歎:「人所貴者,莫過於金寶;長者能傾庫買地來造僧園,我貴為太子如何不能來共成此勝事 呢?」園中尚有少許之地未布上黃金,太子乃與長者面商,請長者不必再鋪金,願與長者共成供佛功德。但長者不答應,要自己獨力完成此事。太子就說:「你雖用 黃金鋪地,但樹身所在之處黃金鋪不到,樹應屬我。若砍樹鋪金,又失園林之勝,請讓我以這些樹木來供養佛陀,共成此一盛舉!」長者聞此說才答應太子的要求。 太子不但沒有收下長者鋪地的黃金,還與須達長者共同為佛陀及眾僧建造精舍僧坊一千二百所。後來佛陀遊至此處,告阿難說:「園地是須達所買,樹林乃祇陀所 施;二人同心共成此一功德,今後應稱此地為『祇樹給孤獨園』。」
  
  佛陀派舍利弗前往祇樹給孤獨園進行工程之計畫,並支援須達長者建造精舍之種種事宜。精舍正當捉繩定基的時候,舍利弗忽然莞爾一笑,須達長者覺得奇怪, 問尊者何故微笑。舍利弗回答:「由於你發心要建造精舍供養佛陀及眾僧,這功德非常殊勝,雖然現今精舍才剛開始要建造,而你將來所受福報的天宮,此刻已先成 就了。」尊者並借道眼給須達長者,讓他看看自己未來生天後所住的殊勝天宮。
  
  祇樹給孤獨園精舍竣工後,舍衛國波斯匿王及其大臣、百姓男女十八億人都非常歡喜的共同前來迎接佛陀及眾僧。佛陀入精舍時,身放大光明,虛空中傳出非常悅耳的天樂,種種樂器不鼓自鳴,國中盲聾瘖啞之人皆得六根具足。
  
  佛陀常在祇園精舍講經說法,它與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可說是佛教最早成立的兩大精舍,著名的阿彌陀經、楞嚴經、金剛經都是佛陀在此精舍所演說的。
  
  --譯自經律異相
  
  妙蓮老和尚說:古人講:「若不說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佛恩。」在我老和尚現在怎麼說呢?「若不建寺度眾生,畢竟無能報佛恩。」所以我只有一個心,敢告 十方佛、敢告觀世音菩薩:「我要創建道場度眾生,尤其要度出家人,希望我們臺灣有兩百萬的出家人。」要有兩百萬出家人才能化度臺灣變成佛國,乃至化度五大 洲。因緣是一步步成就的,不是難事,只要大家發心就能成。建靈巖道場就是要使大家修道。為什麼要修道?就是要使我們國家強、人民富,乃至一切的人都能行五 戒十善;人的基礎做好了再來學佛,最後大家都能同成佛道。

 

 陸玩捨宅建靈巖.智積現身護道場
  
  大陸蘇州靈巖山寺是天造地設的聖道場地,吳王夫差無德,不依祖上正心誠意、勤政愛民之道,唯以淫樂是務,並於此地為西施興建館娃宮,其獲罪於天地祖宗可真大啊!所以館娃宮建成後數年,吳王夫差即亡國身死,多麼慘痛!
  
  至晉朝司空陸玩,在此地築屋建宅,後來聞到佛法,即捨此宅建靈巖山寺。此為靈巖山寺開山之最初緣起,陸公亦為靈巖山寺最初的檀越護法。
  
  靈巖山寺有智積殿,供奉智積菩薩畫像,智積菩薩與靈巖山寺有怎樣的因緣呢﹖自晉朝司空陸玩捨宅建靈巖山寺後,到梁武帝天監年間,寶誌公禪師又再請武帝 增拓此寺。寺成後,有一行腳僧背著缽囊入寺內,坐在殿廊下休息。此僧身材高大、膚色黧黑,面相頗為奇特,彷如古時印度梵僧之相,寺中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夜 半時,此僧索筆墨自畫其像於殿堂之東北壁,天明後即失其所在,大眾面對畫像都驚異不已。過了不久,有從西域來的胡僧到寺裡掛單,看到此畫像,嘆息道:「這 是我們西土智積菩薩的像,為何會在此出現?」四方道俗聽到此一異聞,競相奔告前來觀禮,並稽首皈依,如菩薩現前。
  
  唐朝開元年間,宰相陸象先,蘇州人,他的弟弟在京師得了重病,頗為危急,象先延請京師中所有的名醫來診治都不見效,連皇帝的御醫也束手無策。
  
  有一天,有一行腳僧前來叩門,並說能為其治病,象先即帶這行腳僧來到病榻前。行腳僧說:「此病我能醫治,你們不用擔心。」索了一杯淨水以咒語加持後, 含在口中,朝病人身上一噴。就這麼一噴,象先之弟立即感到清爽自在,病就這麼好了。象先非常驚喜,拿出許多黃金和珍貴的布帛來重謝這位行腳僧,但行腳僧不 肯接受,只對其弟說:「我乃靈巖僧也,他日你返蘇州時,必當來見我!」就此別去,再也不見其蹤。
  
  象先弟病好後,當年即拜官為尚書郎。一日因公赴桂州,道經蘇州,想起往事,立即往蘇州靈巖山寺拜見這位行腳僧。他遍訪寺中所有的僧眾,逢人就描述行腳 僧的容貌,但寺裡沒有一個人認識他。象先之弟悵然不已,正要離開靈巖山寺時,偶一抬頭,見到壁上所畫的梵僧肖像,正是當年治病的恩人啊!像中的梵僧如言如 笑,彷如見到老友般,象先之弟欣喜而拜,在寺中住了數日才依依不捨的離去,並施錢五十萬特建智積殿,及作為寺院重修之用。當時靈巖山寺已年久失修,殘垣破 壁,因此因緣而復中興。
  
  --譯自大陸靈巖山志
  
  妙蓮老和尚說:我們說要生西方,生西方要離娑婆苦海,苦海之中要有大慈航,沒有大慈航你望洋而興嘆喔!靈巖山寺是大慈航,這座靈巖山是大慈航的一個碼頭,你想登船要有碼頭,如果沒有碼頭,這艘大慈航在海的中心停住,你怎樣能上去?有碼頭若無大慈航又如何度人到西方﹖
  
  九二一那個晚上十幾秒鐘之間,靈巖山寺這個大慈航就毀掉了。現在還有這個念佛堂讓大家用功是很好,但這只是個小慈航,能上得了多少人?決定要重建大慈 航--重建靈巖山寺,度千萬人離苦海,這才能夠免掉我的傷心。因為我有四十九大願啊!總是希望大家都能生到西方證無生忍、圓成佛道,這才是佛法大慈大悲之 宗旨,無處無時不剖心瀝血想濟世度生。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我誠懇再禱大士慈悲,再找幾位大護法來,快將靈巖道場重建好,才可再度萬千眾生啊!

 

范仲淹捨宅為寺.德蔭子孫歷代昌
  
  宋朝范仲淹,江蘇吳縣人,二歲時父亡,母親因家貧無力謀生,只好帶著他改嫁。及長,知此事後,即泣別母親,寄居佛寺苦讀。也因此善緣,范公從小就得聞 正法,守持淨戒,並刻苦自勵、發憤精進。長大為官後,非常篤信佛法,且樂善好施、廣修眾福。凡是他為官時所蒞守之處,必定修建寺院、恭敬僧眾,帶動地方百 姓信奉三寶,於興崇佛法上不遺餘力。
  
  范公初在寺院讀書時,曾在寺中地窖內發現很多藏金,但他不為藏金所迷,仍然掩蓋如初,一毫不取。等到為官富貴時,才告訴寺裡僧人,取出藏金來修建寺 院。范公鎮守河東時,無意間獲得舊經「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一卷,為藏經所未錄,即將此經贈給慧哲法師流通於世。晚年又將自己舍宅改為天平寺,延請浮山遠 禪師來住持。  
  范公出將入相幾十年,一生廣修福田、行善積德,並設置義田贍養一族三百戶貧寒子弟。聽地理家說他在蘇州南園的住宅風水極好,後代必出公卿;他即捐出來作為學堂,以便蘇人子弟能在此受教育,將來得貴,也算為國家培植人才。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范公後世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范公的四個兒子不但貴為官卿、道德極高,且能遵父捨財濟世之風;其後代子孫在朝為官者亦屢出不絕,這都是得自范公的庇蔭。世人若想後代子孫昌綿久遠,當學范公積善造福之方。
  
  周安士居士按:家舍田園,不過是暫時居住的客舍,能用來修建佛寺修大福德,這又何樂而不為?
  
  如晉朝鎮西將軍謝尚,捐捨自宅改建為佛寺,名為莊嚴寺。尚書王坦之,捨他的園第給慧受大師建大寺院,號曰安樂寺。刺史陶範,因仰慕廬山慧永大師清高之道風,捨宅建西林寺,請師住持。北朝李士謙,於饑荒之年設粥施濟貧民,令數萬人得以全命,後更捨宅建為佛寺。
  
  唐朝尚書王維,雖位居高官,但食不葷腥,日常所穿都是簡樸素衣,不穿紋飾彩繪的名貴衣布。王維有一別墅居於輞川,母親喪後,即奏表章上報朝廷,將輞川的宅第奉為佛寺。
  
  唐朝詩人白居易,中年後崇尚佛法,時常親近高僧耆德,從受淨戒、習學禪法。後更捨宅建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並發願求生西方,念佛不怠不惰,以至往生。
  
  綜觀以上諸公,都能捨自宅建為佛寺,較後世之人刻意營求錢財,修建自家為華屋大廈,寧可甘心為不肖子孫所敗毀,也不肯施捨分文來奉獻三寶、修福積善。 同是屋宅,一為三寶修建佛寺,利益後世子孫;一為自家修建華屋,為後代子孫所衰敗,這種天淵之殊就好像神龍與壁虎之別啊!
  
  --譯自安士全書
  
  妙蓮老和尚說:度眾生必定要有度眾生的大慈航,希望大家群策群力把道場建成就,令無量眾生能有道場用功修行。你們在家居士要是福報大、財富豐厚,能把 家宅捨出來建寺院,那就是千年、萬年的事業!你自己的家能保幾年?世間上一切隨時都在物換星移,千百年來也不知道換了多少主人!
  
  你有錢也要好好為子子代代供養三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嘛!不要盡想著錢要留給兒女。世間說「世無三代富」,你富而能施捨,就能留福給子孫;你善財 難捨,那個錢你保不住,到惡業障一來,一個大水、大火、不肖的子孫,幾十年辛苦的積蓄全部都沒有了!唯有無上的功德才是保得住。此話我常時講,聽的人也 多,就是極少的富貴人做到!良可嘆也。

 

不忍觀音被雨淋.包憑施金修佛寺
  
  明朝嘉興有位包憑居士,他父親曾做過安徽池州府的太守,包憑有七個兄弟,他是最小的,平日與袁了凡的父親常相來往,交情很深厚。他學問非常廣博,才氣 也很高,但每次應考舉人都落榜,幾次之後,他對仕途也就心灰意冷,而轉向佛教、道教方面去鑽研,常與出家人、道士有所交遊。
  
  一日,他到城東的泖湖去遊玩,偶然經過一座小村落裡的佛寺,這座寺院已經破敗,他看到裡頭的觀世音菩薩聖像被雨淋溼了,心中不忍,便解開袋子,檢點出十兩銀子,交給寺裡的住持和尚,請他把這寺院修好,免得觀世音菩薩再受雨淋。
  
  住持和尚告訴他,重修佛寺的工程很大,不是十兩銀子所能整修得好的。包憑聽了,又拿出四疋松江出產的新布,並從衣箱裡檢出七件衣服,其中有一件是用上等布料做的新衣,都交給住持和尚拿去變賣來整修寺廟。
  
  他隨侍的傭人看了,非常捨不得,請主人不要把新做的那件衣服送出去。但包憑說:「只要觀世音菩薩能夠安好,不被雨淋,我就是赤身露體又有什麼關係呢?」住持和尚聽了非常感動,流著眼淚說:「施送銀子、布疋和衣服,這還不是一件難事,只這一點真誠之心最是難能可貴!」
  
  佛寺修建完工後,包憑拉著他的老父親同遊這座佛寺,當晚父子二人就在寺裡掛單。入夜後,包憑做了個夢,夢到寺裡的伽藍護法神來向他道謝:「由於你發心修建佛寺,功德很大,你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可以享受官祿。」後來他的兒子包汴、孫子包檉芳,都中了進士,在朝中位居高官。
  
  --譯自了凡四訓積善之方
  
  妙蓮老和尚說:一般人都認為造殿堂不如造佛像的功德大,如果沒有殿堂,你造了佛像朝那裡供?供在露天,像觀光區那樣做嗎?把佛像放在露天,我們靈巖山 寺永遠沒有這種情形;希望我們這一代沒有,下一代、代代都不要把佛像放在露天被太陽曬、大風吹、大雨淋。要造佛像,首先要建莊嚴的殿堂,來供慈悲的佛像。 修佛像的功德使你身體好、沒有病痛、一切福慧都圓滿,但如果你沒有修殿堂,將來就沒有好房子住,那多麼慘!一切都是修因而感果啊!人都想果報好,奈何不修 好因!人只要修好因就決定感圓滿果,請牢記萬不可懈怠呀!

 

李善慶倡首修寺.來世轉為巡撫官
  
  過去在大陸南京有一座雞鳴寺,有位挑水伕名叫李善慶,他從前是以販賣雞鴨為業,妻子和孩子很早就去世了,自己一個人孤苦無依。當時的人都說,李善慶就是因為販賣生靈給人宰殺,所以感得這種骨肉分離的報應。
  
  李善慶聽到人家這麼說他,才恍然大悟,深深厭棄這個行業,於是帶著他平日所積蓄的兩百銀元,跑到雞鳴寺,請求住持印空和尚收留他在寺裡打雜。從此以後,他就在寺裡勤勞的工作,每天燒飯、挑水,做種種雜役,從不偷懶。
  
  當時的雞鳴寺,殿裡的樑柱因年久腐蝕已經損壞,外層的漆也都剝落了,整修的工作急待進行,這需要一筆很大的款項,可是沒有錢怎麼辦?
  
  有一天,兩位很有錢的商人結伴來寺裡燒香拜佛,一位姓周,一位姓邵。這兩位商人看到這座寺院這麼破舊,就問印空和尚:「這殿堂的樑柱搖搖欲墜,怎麼不 趕快募款重修呢?」印空和尚回答說:「早就想要重修,但是一般善男信女雖然發心捐獻,錢還是不夠,所以沒辦法進行整修的工作。」
  
  這時李善慶剛好挑水回來,聽到印空和尚這麼講,就很高興的跑過去說:「如果要重修寶殿的話,我願意捐兩百銀元。」本來周、邵這兩位商人是不想樂捐的, 但聽到李善慶這位窮漢居然說要捐兩百銀元,就帶著取笑的口氣說:「如果你真的可以捐兩百銀元,我們兩人也願意各捐兩百銀元,共成善舉,豈不是一件美事!」
  
  聽了這話,李善慶立即跑到寮房裡拿出兩百銀元交給印空和尚。周、邵兩個商人怕失去信用,隔天也都各拿來兩百銀元。有了這一大筆錢,印空和尚隨即擇了吉日開工修建,不久就把原本破舊不堪的雞鳴寺,整修得金碧輝煌、莊嚴萬分。
  
  不料有一天,李善慶在挑水時,不小心跌入溪中,當印空和尚帶人去撈救時,他已經淹死了。於是印空和尚便把李善慶的遺體火化,將他的骨灰用瓷罐裝起來,放在佛龕的旁邊,以紀念他倡首整修雞鳴寺的功勞。
  
  駒光過隙,轉眼間已經過了二十四年,有天寺裡來了一位巡撫官,姓韓名瓊林,他剛好也是二十四歲。那一天他是穿著便服到寺裡燒香遊玩,不過印空和尚看他器宇非凡,知道他不是平常人,就請他到客堂裡喝茶。在閒聊之中,才知道原來他是巡撫官。
  
  這位巡撫官對印空和尚說:「觀世音菩薩在夢中指點我,說我宿世與雞鳴寺有緣,要我來參訪。」於是印空和尚便帶他到各處的殿堂、附近的山林參觀。巡撫官雖然是第一次到雞鳴寺,但看到寺裡的每個景象、很多僧眾都似曾相識,彷彿曾在這裡住過一般。
  
  最後印空和尚帶他到大殿,他看到佛龕旁邊擺著一個瓷罐,就問印空和尚:「那是什麼?」印空和尚說:「那是本寺有個挑水伕名叫李善慶,因為他發心捐白銀 兩百元,倡首修建這座寺院,才使雞鳴寺能恢復到如此的壯觀宏偉。不料有一天他挑水時,不小心跌入溪裡而淹死,我因感念他的發心,所以將他火化後,把他的骨 灰裝在瓷罐裡,就放在佛龕旁邊,到現在已經過了二十四年。」
  
  巡撫官接著又問印空和尚李善慶往生時的時間,一問才知,又剛好與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及出生時辰相同,他就有些懷疑:「難道李善慶就是我的前身嗎?」
  
  當天晚上他在雞鳴寺裡掛單,又夢見觀世音菩薩對他說:「世間人不知道因果通三世,所以不相信因果,認為修善不一定有善報,造惡也未必會感惡果。李善慶 就是你的前身,因為你販賣雞鴨供人宰殺,所以變成單身漢,絕了後嗣。後來你皈依佛門,至誠懺悔,並且在寺裡勤勞工作,還傾囊捐助修建寺院,有此無量功德, 所以今生就投胎到高貴之家,早年得志,作了巡撫官,以報你前世之功。
  
  現在世間人不明因果,都說李善慶行善沒有善報,反而得了惡報墜溪隕命,這樣說會阻退人想行善之心。所以你要將此因果廣為傳說,使人了悟,就能獲福無窮。」  
  巡撫官夢醒,心中明白,天明即告別了印空和尚。後來他將此事的前因後果記載成冊,刊送天下,以勸世人修身造福,自己更是力行善事,不遺餘力。他一生高官厚祿、子孫顯貴,享壽八十歲,無病而終。
  
  --譯自宣講寶鈔第三集
  
  妙蓮老和尚說:我建道場第一點是成就人出家,第二點是令廣大社會的善男信女能在三寶門中修福積德,人人有個信佛的心,世界自然就風調雨順。但我本是一 介貧僧,那來那麼多的錢建大道場?我相信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一定會垂慈加被我的一片丹心。所以我常向觀世音菩薩祈 求,度有福慧的護法來幫助我。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萬佛都隨喜嘛!希望大家都能做觀世音菩薩的千百億化身,各人盡各人的力,各人求各人的福,共同來成 就這件大事。勸世人不可空過懈怠而忙碌一生,只有一雙空白手如何向閻羅王報到﹖要存一個智慧心為人忙,福報最後還是自己真享受;只為自己忙的人,眾苦到來 何人為你解苦﹖希望人人能學觀音菩薩有大慈悲,常看眾生苦,要求自他同得樂。

 

員外普施遭雷劈.投為太子佛還靈
  
  在大陸的寺廟,有的是十方寺廟,各處僧侶都可掛單,還有一種是自修庵,又叫自修寺,就是這座廟是某個人自己出資建造的。有的人建造一個庵自己修行,也 有人是自己修個廟送給其他的修道人修行,這種自修庵沒有其他的人會在這裡做功德,因為那是私人的廟,不是公眾出錢出力的。
  
  現在我跟大家講一則故事,這故事是發生在一個自修庵。從前民間鄉下有位大善人,人家都稱他「老員外」,他自己修一個廟,供養出家人住在裡頭用功,這廟 是老員外的上一代就修好了,一直到他這一代。現在這個自修庵因為經過的時間久,被風吹日曬得已經破爛了,破爛了總要修,不然裡頭的修道人怎麼住呢?但因這 位老員外平時沒限量的做善事,做得自己都窮了,現在寺廟要整修怎麼辦呢?他就想:「我這個廟不能再作私人的廟了,把它貢獻給鄉里,給近鄰大家共同修吧!」
  
  他就集合鄰里鄉鎮的人,請大家到廟裡來,他希望大家出錢把這個廟修好,以後這廟就算是公有的。鄰近鎮里的人都到這個寺廟裡來,大家來就是要上功德的嘛!那麼大家吃過了茶
  
  ,各人都要拿筆寫功德金,但這個寺廟總是這位老員外的,大家客氣,還是請他先簽寫一筆,由他寫過了大家再寫。
  
  一、員外普施變貧窮
  
  這位住持師父把功德簿拿出來,恭恭敬敬的請老員外先寫,老員外拿到筆,一寫就寫個「一百兩」。在他心中是要大家出錢的,因為自己沒有錢了嘛!還寫個什 麼?可是在這個情況下,沒有錢又被逼得要寫,他心裡想寫個「一兩」就好了,可能善事做慣了,常時百兩百兩、千兩千兩的寫,所以一寫就寫個一百兩,真是「乍 貧難改舊家風」。
  
  這位住持一看很歡喜,他想:「我這個寺廟只是修補修補嘛!那要一百兩?六、七十兩就夠多了,有一百兩銀子要把它拆掉重建也可以啊!」就說:「老員外已經寫了一百兩,夠了!你們大家都用不著拿錢出來了。」怕出錢的人一陣歡喜!
  
  老員外實在沒有錢了嘛!家裡吃飯都成問題了,那有一百兩銀子呢?但富貴人家總是富貴人家,這就是俗語說的「爛船還有三千釘」,就是講富貴人家雖然貧窮 了,好像船是爛了,可是船上的釘還有三千根呢!這個老員外是窮了,但一百兩銀子也是有的,怎麼樣有呢?就是他把自己所居住的房屋賣掉,當然一百兩是充足有 餘了。
  
  房子是賣掉,賣了一百兩銀子來修寺,但這時候老員外才想到事情嚴重了!「房子賣掉,我自己住那裡呢?」這位老員外沒地方住了,變得伶仃孤苦,真是貧無飯吃,窮無屋住!
  
  這座寺廟的住持師父知道了這事情,就跟他說:「你這樣一位大施主,連自己房子都捐出來,現在沒地方住了,那請你到寺廟裡來住好了。」老員外說:「我是 做功德的,怎麼能到寺廟裡住呢?我捐錢出來是供養三寶的,供養你們就是你們住,我沒有資格來住。」住持師父就講:「那你就不要上一百兩嘛!你上九十兩就好 了,留個十兩自己造個房子住還可以的。」「不要!我要做功德就是一百兩。」「那你就在這廟裡住好了。」老員外既然沒有地方住,最後還是住到寺廟裡來了。
  
  二、老來眼瞎遭雷打
  
  這位老員外住在廟裡,經過兩年的時間,他的眼睛就瞎了。眼睛好的時候他照應自己還可以,眼睛瞎了還要有人照應他,這不用說,寺裡的人都歡喜照應他的。
  
  另有一件事,老員外在他們鄉下是個修橋鋪路的大善人,他過去修的橋現在已經壞了,橋就是路嘛!人人都要走那一條路,沒有橋怎麼通行呢?附近的鄉親父老 大家都知道,這位老人家做善事做到貧窮了,現在不能再等著他來修,沒人來救就要自救了,所以這個鄉鎮的人在萬難之中,大家就合力把這座橋修好了。貧窮不自 救是慢性自殺,合力則人定勝天。
  
  橋修好了要上樑,鄉親父老還是念舊說:「這座橋過去是老員外修的,現在我們代他把橋修好,如今要上樑,還是請這位老人家來上樑吧!」橋上樑就是在橋的中間鋪上最後那一塊石頭,表示這座橋完全修成功了。
  
  這座橋要上樑是一件大事,住在周圍鄉鎮的人大家都來恭賀。這天本來天氣很好的,但是當老員外把樑一上好,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忽然之間,大風、大雨、大 雷交加,大雨下個不停、大雷響得震懾虛空,這個無情大雷「轟隆-」一聲,就把老員外打死了!不得了!天雷無眼了呀!怎麼亂打人!
  
  周圍遠近百里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大善人,怎麼大善人還被雷打死了?世間一般人都講:「被雷打死的,決定是忤逆不孝的大壞人,那還有雷打好人的呢?」這事 令他們感覺到太沒道理了,大家心裡都很憤恨:「這個人做過壞事嗎?他家幾代都是樂善好施,這樣的大善人還遭這個惡報,那善事都不要做了,做了沒有好報 嘛!」大家對於這事心裡都非常不服氣,也不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疑心不解:「作善有用嗎﹖」
  
  三、欽差憤寫佛不靈
  
  橋是路嘛!當然橋上的人是川流而不息,正在大家議論紛紛之時,在前面遠遠的地方,來了一座八人抬著的大轎子要過路,這過路的是什麼人呢?原來是皇家的 欽差大臣,辦事情走這條路經過。這老員外被雷打死就跪在那裡,大家想幫他安葬,可是看他跪在那裡不動,任何人都不知如何是好。剛好這欽差大臣走這裡經過, 附近的人就把這事講給他聽。
  
  這欽差大臣一聽,心裡也是很憤恨,順手就拿個筆,在被雷打死的老員外手中寫了三個字:「佛不靈」。佛法講因果,但這是什麼因果?像這樣做善事的人,還 沒有得到佛的保佑,好像佛陀講的話都不靈了、不能令人信任了,所以他寫了「佛不靈」三個字,以表心中不滿,寫完後擲筆就走了。  
  四、投為太子佛還靈
  
  欽差大臣辦完事就要回皇宮向皇上交差,經過三五天以後,他回宮見到皇帝,講到在民間看到什麼什麼事,就把這件事情講給皇帝聽。皇帝亦感覺不解,心中有問號!
  
  幸巧皇后在三五天前生了一個皇太子,這個孩子一出世,晝夜都是哭哭啼啼的,哭得非常之慘,什麼方法都不能把這個剛生下來的小皇太子安慰得不哭。皇帝就把這件事講給欽差大臣聽,然後把這孩子抱出來給他看看。
  
  小皇太子一抱出來,欽差大臣就自自然然摸摸他的頭,再摸摸他的手,他手放開,就看到自己寫的那三個字「佛不靈」,他趕緊拿個筆在「不」字旁加一個「」 字,這個「還」就是「還」的簡寫。他一寫「佛還靈」,小皇太子就不哭了,不但不哭還笑起來了!你看微妙不微妙,幫他加一個「」字邊他就笑起來了,本來寫 「佛不靈」他哭啊!為何又有笑呢﹖
  
  五、重報輕受因果明
  
  這故事是我小時候聽的,講故事的人就是這麼講,我們現在拿佛法的三世因果評定一下,這位大善人晚年竟然窮又眼瞎又遭雷劈,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重報轉輕受、遠報轉近受。
  
  這就是我常講的,人沒有百分百的善,也沒有百分百的惡。這位老員外在往昔之中造了眼瞎的惡業,這個惡業本來要招一生的瞎報,但因為他做大善事,所以今 生到老了眼睛才瞎,當然眼睛瞎是很苦的,但已經老年了,才瞎個幾年;如果這時候不是惡業重報轉輕受、遠報轉近受,等轉世再做一個瞎子,那要瞎一輩子、窮一 生哩!多可怕呀!
  
  這位大善人往昔之中確乎五逆也做過的,所以要遭雷打的惡報,如果他轉世成一個青年才被雷打死,那太可憐了!你看他在這一世之中把三世的罪報就受完了,轉世做了皇太子,就說明善人終究有好報,惡人終究要受惡報啊!
  
  造了惡業就要還,這就是佛法講的:「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不論造了善業、惡業,修什麼因就有什麼果,佛法講的因果決定 不會欺人的。不要看「那個人做善事,怎麼還那麼潦倒?那個人是壞蛋,生活怎麼那樣富裕?」都是有因果在裡頭的,善人遭遇不好的報,是往昔的罪業所感;惡人 還生活一切如意,那是他往昔有善業在。
  
  大家聽到這個故事,假如你的的確確是個好人,所遭遇的都是不如意的事情,那你就不要怨天尤人,因為諸凡果報一切都是自招,你千萬不要講:「我是個善人 還遭惡報,那我就不要做善事了!」也不要羨慕:「那個人是個惡人,可是他一切都享受得那麼好!」當知善惡都會報,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是個惡人,決定 會遭惡報,你不要看他現在是好。
  
  大家要相信因果,更要明白因果不會同時有,這樣不管你遇到什麼樣的苦難,都會感到安樂自在,不會憤怒而不平的。
  
  --摘自民國八十年除夕普茶妙蓮老和尚開示
  
  妙蓮老和尚說:每個人心中都有算盤--於我有利益的事才做,利益別人的事就不幹,都是打這種小心眼的算盤,這樣不會發功德財喔!老和尚也會打算盤,但 我是專打賺功德財的算盤--要如何建很大又莊嚴的道場來度世界所有的人,令人人是君子、聖人;令萬惡邪見的人都能開智慧,修一切善業,不再造惡,最後都同 成佛!到那天,我們這濁惡世界就轉變成清淨的佛國土了。這功德算盤不打、功德財不賺,你永遠是無福慧的貧窮人!你會打算盤賺錢,可會善用錢?什麼叫善用 錢?就是你辛苦賺來的錢要為子孫做善事、積萬代福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無阿彌陀佛 的頭像
    南無阿彌陀佛

    大崗山吉祥精舍佛陀教育影音圖書館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