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空法師講述 

中國深圳鳳凰衛視

諸位同學,大家好!雲谷禪師接著說: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

這一段話是講到修身。孟子所說『修身以俟之』這句話,是說自己要時時刻刻修養德行,乃至於『積德祈天之事』。「修」是修正的意思,這是屬於存養功夫,「身」有過失、有惡的行為,必須要把它永遠斷掉。「俟」是等待,所謂「水到渠成」。這裡面最忌諱的是不可以有一絲毫僥倖之心、非分之想,也不能讓心裡面的念頭亂起亂動,『將迎』就是念頭的起滅,都要把它斷絕,『皆當斬絕』,這是真正的功夫。果然到這個地位,那就完全恢復性德,這個境界在佛門裡面講,這是大菩薩的境界。『即此便是實學』,是實實在在的學問。孟子說得很好:「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是什麼?妄想、雜念、分別、執著,能夠把這些東西斷掉,這是真正的學問,這是完全能夠恢復到自性,恢復到本心。自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是有求必應、有求必得真實的原理。原理真實,我們一定要有信心。真正肯依這個理論、方法來修學,哪有求不到的?世出世間法無一求不得的。下文又說: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這個道理,誠則靈矣,誠則明矣。我們是凡夫,凡夫沒有能做到無心—就是無念,凡夫都有念。如何把這個念頭控制住?如何把這個念頭消滅掉?那就要用方法。雲谷禪師教了凡是用持咒的方法。有人讀了這本書,聽了我講的這些話,回過頭來問我:「法師,我們要不要念準提咒?還是繼續念阿彌陀佛?」問這個話的人還不少,由此可知,學習不善用心,你沒有聽懂意思。前面不是跟你講過嗎?畫符、參禪、念咒、念佛異曲同工,方法、手段不一樣,目的、原理完全相同;他念準提咒,我們念阿彌陀佛。

但是底下這幾句話要記住,這是共同的原則。『無記無數』,這要看什麼樣的人,中上根性的人用這個方法行,中下根性的人最好是記數。所以我們用念珠,念珠做什麼?記數。一天一定要記多少數,這個樣子能夠把妄念消除,功夫能夠做到精進而不懈怠,這是初步功夫。諸位要記住,用上幾年之後,妄念少了,心地逐漸清淨了,你就不要記數了。為什麼?記數還是分心。這是在初學時候不得已的一個方法—記數,一天一定要念幾萬聲佛號,念五萬聲、念十萬聲,這是初步功夫。功夫純熟不記數,就是不分這個心了,佛號一句一句接著念下去,無記無數。這個樣子,你的心念念在佛號裡頭,妄念自然就不生了。所以,念佛的功夫貴在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功夫純熟,到『持中不持,不持中持』,這就是念跟不念合成一,念跟不念是一不是二,你就入了不二法門,你的功夫就念到家了。所以我們用念佛、念咒都是一樣,功夫有很多層次,自己一定要曉得。我們今天決定要用「記數」,記數是最低的功夫,從記數提升到「無記無數」,再提升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那是第三個境界。諸位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靈驗』你自己會得到。靈驗的原理是「誠則靈」,靈是講感應;「誠則明」,明是講智慧現前。

雲谷禪師教導他的,到這裡告一個段落。下面就是講了凡先生他修持的經歷,如何將大師這一番開示完全落實在自己的思想、行為,這是真功夫,值得我們學習。

【余初號學海】

我們從他的「號」也能夠看出了凡之為人。他喜歡讀書,好學,但是習氣很重。「學海」,這個口氣很大,很明顯的,我們能夠覺察得出貢高我慢,他確實是這樣的人。

【是日改號了凡】

從這一天起,接受雲谷禪師教誨之後,他就改號『了凡』。他把他的號改了,不用「學海」兩個字,改作「了凡」;「了」是明瞭、了脫,「凡」是凡夫。

【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今天明白了,知道命運可以改造,「數」是可以能夠突破的,不願意再作凡夫,一心要想超越,所以把號改成「了凡」。

【從此而後,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

這個是修持功夫才得力的現象。我們自己要常常勘驗自己,要認真反省:「我今天這一天有沒有空過?」如果自己功夫不得力,這一天空過了。古時候諺語常講,光陰非常寶貴,「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一去不復回。真正成功的人,無論是世法是佛法,沒有不愛惜光陰的,沒有不珍惜光陰的,天天求精進,一天都不能夠空過,這種人決定有成就。了凡從這個時候才算是認真用功了。每天依照功過格做反省的功夫,所以每天戰戰兢兢。於是覺得跟從前不一樣,從前每天過日子是『悠悠放任』過去的,沒有留意到,現在感覺到自己有戰戰兢兢的功夫,有一點不同的氣象;時時刻刻能提醒自己,唯恐自己起惡念、說錯話、做錯事情,他有這個警惕的念頭了。

『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這些跟我們生活在不同維次的空間,高維次的能夠看到低維次的,低維次的見不到高維次。譬如我們看到螞蟻、小的爬蟲,牠們生活的空間是二度空間,我們生活在三度空間,我們了解牠,牠不了解我們。同樣道理,生活在四度空間、五度空間,是我們今天講的天地鬼神。有人問我:「天地鬼神真有嗎?」我也不跟他講真有、假有,我跟他講,因為他們現在學科學,他相信科學,「科學家說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就是中國古人、佛經裡面講的天地鬼神。他生活的空間維次比我們高,他知道我們,我們不知道他們。」所以,真的有,不是假的有。這些人,只要我們心地真誠、清淨,我們也能突破空間的界限,跟他往來、跟他溝通,不是做不到。

我們在三度空間,跟四度空間、五度空間打交道往來不是難事,更高維次空間的,那就不容易了。正如同我們是一個平民百姓,我們跟一個鄉長、里長打交道很容易,常常見面;如果我們跟部長、跟總統打交道就難了。為什麼?他太高了,我們不容易見到他。跟這個道理一樣。所以,四度、五度空間跟我們近,就好像我們的鄉長、鄰長一樣,容易接近。像天神,天神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那個高了,我們跟他往來就不容易,那要更深的定功,普通的定功是做不到的,經上常講「甚深禪定」。在如來果地上,確確實實達到一念不生,清淨到極處,於是無量無邊的空間維次全部都突破了。所以他的生活空間就大了,太大了;虛空法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一句話是實話,決不是讚歎,決不是誇大,實實在在的。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有這個能力,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佛說統統有。一切眾生個個都有這個能力,你現在沒有這個能力,是因為你現在有障礙。什麼障礙?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障礙你自己。你只要能把這些東西放下,你的智慧現前,你的能力現前;也就是你有能力突破各種不同維次空間,天地鬼神你都跟他往來,都跟他見到了。我們今天雖然沒有能力,心還是動亂的,沒有能力突破,但是要知道,天地鬼神看得到我們。我們起心動念要想到他們在我們的身邊,於是惡念自然不敢起來,惡的行為自然會捨棄,達到斷惡修善、改過自新的效果。下面舉例子,「遇到有人憎恨我、討厭我,有人毀謗我」,在從前了凡先生遇到,是絕不甘心饒過人的,他決定有報復;現在他懂得了,不報復,心平了,能夠『恬然容受』,心量慢慢拓開了,可以包容,這是修持功夫得力了。

【到明年】

諸位要記住,他是三十五歲遇到雲谷禪師的,『明年』就是三十六歲。到明年。

【禮部考科舉】

『科舉』,這是禮部的考試。

【孔先生算該第三】

他參加這次考試,孔先生給他算命,他應該考第三名。

【忽考第一】

這就是他修持功夫改變了他的命運,他考第一名。

【其言不驗】

孔先生給他算的命,頭一次不應驗。

【而秋闈中式矣】

同一年秋天,這是去考舉人,他中了舉人。考中舉人,他命裡沒有的,這是改造命運效果非常明顯的應驗。諸位記住,一年!大凡改過自新,總是開頭那個心勇猛,我們佛門也常講,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就沒有了。這是人的通病。了凡先生第一年可以說是很勇猛精進,以後也退步了。雖然退步,他的警覺心常常提醒,還是很努力,進步得很緩慢,不如頭一年,頭一年進步快速,往後進步緩慢。後面他有反省,這是他難得的地方。

【然行義未純】

他自己反省:我斷惡修善做得不純,夾雜太多了。

【檢身多誤】

檢討自己的行為,過誤很多。

【或見善而行之不勇】

知道是應當要認真努力去做的,可是做得不夠,沒有盡心。

【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為善而口有過言,或醒時操持而醉後放逸。以過折功,日常虛度。】

這是他自己的反省。早年修行,這種現象可以說是正常的,每一個修行人都必須經歷的。不要灰心,不要害怕,不可以退轉,緩慢當中也要求進步就好。總是在進,進得不多,只要進就好。諸位要曉得,不進則退,那就可怕了。不可以說,「我今天沒有進步,但是也沒有退步」,實際上你已經退了。

【自己巳歲發願】

「己巳」是三十五歲,就是遇到雲谷大師之後,他就發願斷惡修善。

【直至己卯歲。歷十餘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發願做三千樁善事,整整十年,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三千樁善事才完成。由此可知,三千善事是多麼難行。但是,他天天是在做;十年,三千六百天,平均算起來,他一天還做不到一樁善事,好在他天天在做。我們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希望我們能夠比他更勇猛,至少一天做一樁善事,能夠做兩、三樁,那就更好了,天天不要間斷,我們的效果決定超過了凡先生。下面接著說:

【時方從李漸菴入關,未及回向。庚辰南還,始請性空、慧空諸上人,就東塔禪堂回向。遂起求子願,亦許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啟。】

 

這是敘述,他前面三千樁善事求功名,他考取了舉人,應驗了,但是用了十年時間,接著再許願行三千樁善事求兒子。很難得,他是四十六歲的時候,庚辰是四十六歲,回來之後,請性空、慧空這些出家法師在東塔禪堂回向,十年把三千樁善事做成功了。回向之後,他又求生子的這個願望,也「許行三千樁善事」。這個效驗也很快,到第二年,辛巳是第二年,了凡先生四十七歲生第一個兒子天啟。

【余行一事,隨以筆記。汝母不能書,每行一事,輒用鵝毛管,印一硃圈於曆日之上。】

因為斷惡修善有這麼好的效果,信心就增長,行善就愈懇切。換句話說,斷惡修善是愈來愈順利,效驗愈來愈顯著。他每天修持還是用功過格,記在功過格裡面。『汝母不能書』,這是說他的太太,太太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做一件好事,她就用鵝毛管沾著硃砂,硃砂是紅色的,在日曆上印一個圈,這一天做了一樁好事,用這個方法來記。下面則舉例:

【或施食貧人】

這是好事情。看到貧苦的人,自己布施一點飲食給他。

【或買放生命】

『放生』是機緣,不要特意去買。每天到市場去買菜,看到很活潑的這些動物,買了之後牠確實可以能活得下去,你就買;如果看牠這個樣子,買下去放生牠也不能活,那你就不必買。所以,每天遇到的時候就隨便買一點,買了之後就放生。像這樣的好事。

【一日有多至十餘圈者】

可見得他做得很勤,很認真去做。

【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數已滿。】

癸未年,了凡先生四十九歲,於前面庚辰發願到癸未四年。前面三千樁善事十年完成,第二次發願做三千樁善事四年就完成,可見得是愈做愈順利。

【復請性空輩,就家庭回向。】

他做得很如法,也很認真,按照規矩去做。這三千善事做好了,請法師這一次在家裡面迴向,誦經迴向。

【九月十三日】

這是同年九月十三日。

【復起求中進士願】

他的口味也愈來愈高了,這是希望『中進士』,「進士」在古時候是學位裡面最高的。

【許行善事一萬條。丙戌登第。】

「丙戌」,又過了四年,許這個願四年之後,果然登第,考中進士。這一年了凡先生五十二歲。

【授寶坻知縣】

中了進士之後,朝廷就分發他到寶坻縣去當知縣。他在寶坻任職的期間有七年,就是一五八六年到一五九二年,這七年他作寶坻知縣。上任之後,他說:

【余置空格一冊,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攜付門役,置案上,所行善惡,纖悉必記。夜則設桌於庭,效趙閱道焚香告帝。】

了凡先生做得確實不錯,很認真,很如法。做了知縣之後,他就準備一個本子,這個本子是空格的,題名叫「治心篇」,對治心裡頭的惡念。每天早晨起來坐堂,「坐堂」就是現在講的上班,辦公的時候,他的隨從就把這個本子帶去,交給辦公室裡的人員,伺候他的這些人,把它放在辦公桌上,他每天所做的善惡,全部都記下來。晚上在庭院裡面設一個案桌,仿效趙閱道。趙閱道是宋朝時候人,宋仁宗的時候他作御史,為人公正無私,所以當時稱他作「鐵面御史」。他每天晚上都在庭院當中擺香案,向上帝祈禱,把自己一天所做的善惡都寫成疏文,好像報告上帝一樣。由此可知,這個人的大公無私,絕不隱諱自己的過失。也用這個方法斷惡修善,天天如此,這個很難得。換句話說,如果是見不得人的事情,不敢向上天說的事情,他決定不敢做。不但不敢做,念頭都不可以生。因此,他到晚年,斷惡修善的效果愈來愈殊勝。他說:

【汝母見所行不多,輒顰蹙曰:我前在家,相助為善,故三千之數得完。今許一萬,衙中無事可行,何時得圓滿乎?】

這是講天啟的母親,就是他太太,看到在這個縣衙裡面,「縣衙」相當於現在所講的縣政府,在縣政府裡面沒有什麼善事可做。從前在家裡面常常跟街坊鄰里走動,做善事容易;現在做了官,知縣的夫人走到哪個地方都有人接待,換句話說,沒有機會給你做善事。於是她很憂愁、很憂慮:「你現在許做一萬樁善事,到什麼時候才能做得完?」這是提醒了凡先生,了凡先生聽了這個話也很懊惱。他有感應:

【夜間偶夢見一神人,余言善事難完之故。神曰:只減糧一節,萬行俱完矣。】

這是感應,心真誠就有感應。他晚上睡覺夢到一個神人,夢到一個天神,他就向天神說:我許做一萬樁善事,恐怕很難滿願。這個神人告訴他:你的善願已經圓滿了,就是減糧這一樁事情,『萬行俱完』,你就圓滿了。天神提醒他。確實有這樁事情,他下面說:

【蓋寶坻之田】

這就是田租。

【每畝二分三釐七毫】

他覺得這個田賦太重,他做了縣長之後,把這個田賦減輕了。

【余為區處,減至一分四釐六毫。委有此事。】

確實有這樁事情。這是他作縣長的時候做過這樁事情,夢中天神知道了。

【心頗驚疑】

這個事情,天神怎麼會曉得!告訴他:就這一樁事情,你一萬樁善事已經圓滿了。

【適幻余禪師自五臺來,余以夢告知,且問此事宜信否?】

五台山的幻余禪師,他們相識多年,到寶坻跟他見了面。他就把夢中的事情向幻余禪師請教,並且問天神講的話可不可以相信。

【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

這是依據經典理論來說的。為什麼?『善心真切』,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今天講做三千樁善事、一萬樁善事、十萬樁善事,都是從分別執著裡頭變現的境界,你還是有範圍的。如果是真心去做,真心沒有界限,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極小的善也遍虛空法界。很少人懂這個道理。所以菩薩極微細的善,那個小善他能變得無量無邊,變成大善。世間人往往像了凡先生,許一萬樁善事,做得那麼辛苦,小善。為什麼?你沒有脫離妄想分別執著。換句話說,有妄想分別執著,他行的善有量,有限量;如果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他修的善極小的善都沒有限量,變成無量無邊。所以說『一行可當萬善』,這是對他講的。其實「一行」是無量無邊的大善,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拓開心量非常重要。我們在世間做的善事大小與自己心量有關係。心量愈大,小行變成大善;心量要是非常狹小,大行變成小善。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這兩句從理上講的,然後從事上說:

【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

你這一善,萬善就圓滿了。你能夠減收田賦,你這一縣的人,農民都受惠。你這一縣不只一萬個農夫,何況農夫他還有家口,他家裡頭還有父母、妻子、兒女,統統都受惠。你這一樁事情,所以說公門好修福。從前的人為什麼要希求科第?為什麼要希望去作官?作官容易修善。像平民,要想修一萬樁善事多麼艱難。你這個縣長,就一樁事情,你萬善就圓滿了,公門好修善。反過來,你要作惡也容易。如果你嫌這個田租太少了,我還要加重一點,多收一點稅。好了,你這一念就造成了萬惡。道理在此地,善惡就在這一念之間。

在古時候,只有作官的人有這個地位、有這個權勢,他容易,為惡、為善都方便、都容易。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現在這個時代修大善、造大惡,在許許多多行業裡頭都能做得到。而最容易做到的,無過於現在所講的娛樂界、影劇界、傳播公司,操作的這個權,超過帝王,超過國家的領袖。尤其是現在的衛星傳播、網路傳播,如果我們傳播是正面的、善行的,能夠啟發眾生、廣大的群眾,讓他能夠覺悟,讓他能夠知道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這一個小時的播出,超過袁了凡先生的萬善。如果我們播映的節目是負面的,教導人殺盜淫妄,你這一個小時的罪過,就是阿鼻地獄。由此可知,現在的人不必去求功名,不必要去做大官、掌大權,不必!哪一個行業裡面斷惡修善都比過去方便太多了。這是我們要懂得。現代的科技發達,在這一方面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方便,但是這個方便有正面、有負面,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吉凶禍福確實是在我們一念之間。這個事情說清楚、說明白了,了凡先生也非常高興。

【吾即捐俸銀】

捐他的薪俸。

【請其就五臺山齋僧一萬而迴向之】

『齋僧』就是請出家人吃飯,供齋。這是好事情,請一萬個出家人來接受他的供養,以這個福來做迴向。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

孔先生給他算命,他的壽命只到五十三歲,五十三歲這一年他要死了。

【余未嘗祈壽】

他並沒有特別的求壽命、求長壽,他沒求。

【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

五十三歲這一年,他平平安安的度過,他沒有求壽命,今年他已經六十九歲。這個時候已經從寶坻知縣退休了,退下來了。從這一句我們就懂得,這四篇文章是六十九歲時候寫的,教導他的兒子天啟。

【書曰:天難諶,命靡常。又云:惟命不於常。皆非誑語。】

這是引用《書經》裡面說,「天道難信」,為什麼?「以其命之不常」,也就是說,定數是會變的,不是恆常的。又說『惟命不於常』,天命無常,修德為要。這些話都是真實話,決定不是妄語。

【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他對於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於是要接受聖人的教誨,自己要知道改造命運,要知道主宰自己的命運,這個人是英雄豪傑。決定不能跟一般凡人一樣,一生聽命運的主宰,那就大錯特錯了。尤其不能造作罪業,造作罪業損自己的福,折自己的壽,這是愚痴到極處。縱然你是大富大貴,你的富貴可以久享,因為你造作不善,你的福折了,壽也折了,這是世間很愚痴的人。因此,人不能不受教育,尤其不能不受聖賢的教育,唯有受聖賢教育才能夠明理,才能夠改造自己的命運,提升自己的境界。今天就講到此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無阿彌陀佛 的頭像
    南無阿彌陀佛

    大崗山吉祥精舍佛陀教育影音圖書館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