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綺語、妄言的,有口氣
喜歡綺語、妄言的,你走近一點你就聞到他口臭,確實有。我在沒有學佛之前這個綺語不知道造多少,喜歡開玩笑,喜歡挖苦別人。年輕不知道,有意無意得罪很多人,以後造成很多障礙,學佛之後才明瞭。那個時候口有口氣,自己不知道,是個老居士告訴我的,福州人,年歲至少大我二十歲,父親輩的,他常常來聽我講經。
喜歡綺語、妄言的,有口氣
喜歡綺語、妄言的,你走近一點你就聞到他口臭,確實有。我在沒有學佛之前這個綺語不知道造多少,喜歡開玩笑,喜歡挖苦別人。年輕不知道,有意無意得罪很多人,以後造成很多障礙,學佛之後才明瞭。那個時候口有口氣,自己不知道,是個老居士告訴我的,福州人,年歲至少大我二十歲,父親輩的,他常常來聽我講經。
要見賢思齊
這個善人,真正是個善人,他住在這個地方,對這個地方的社會有好處,他的行為,就是他的言行自自然然能感化這一方。你要嫉妒他,你要障礙他,這個罪報不跟他結,真正善人他也不記你的過失,你趕他走,他就乖乖走了。跟誰結罪?跟這個人如果長住在這個地區,他教化的人多,他教化的時間長,這地方人有福,因為你嫉妒把他趕走,這個地方人沒福了,這地方人沒有人教,這個責任都在你身上,所以這個罪重。
人必須自愛而後才能夠愛人
人要完全講究自私自利就完了。傳統的教育是不允許有自私的,你細細去看《弟子規》。所以中國從小教小孩不能為自己,起心動念要為家族,到這個世間來是榮宗耀祖,光大門楣,這是最底的底限。往外面推出去就是愛國家、愛社會,再推出去「凡是人,皆須愛」,不為自己,一生是付出,不是佔有。
五戒應對五常,人棄常則妖興
經上講的這個殺、盜、淫、妄,後面一段講酒,這五戒。應對中國是五常,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淫欲;智,不飲酒;信,不妄語。人不講信用,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今天五常沒有了,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五個字統統沒有了。